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小结与测评__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5546619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小结与测评__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小结与测评__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小结与测评__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小结与测评__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小结与测评__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小结与测评__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小结与测评__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考纲明考情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试内容考核要求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元朝行省制度b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c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d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的统一b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汉朝州刺史的设置b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b唐朝三省六部制b清朝军机处c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清朝的边疆政策c复习线索(1)夏商周时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具有以血

2、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和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等特点。(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3)汉到元:官僚体制和行政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小题考“活”杜绝惯性思维不丢分分封制VS郡县制VS行省制1.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项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A促进了民族融合B扩大了疆域C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 D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解析:选D郡县制主要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不是民族融合,故A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扩大了疆域,故B项错误;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不能限制朝中大臣的权力,故C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因此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D项正确。2元代以前常“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而元代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表明元代()A以山川地理环境来划分行政区域B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C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D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犬牙交错”原则可知,材料讲述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是为了限制地方势力壮大,防止割据,以加强

4、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深化提能比较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异盛行时代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几乎整个封建时代确立并盛行于元朝,为后世所继承和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相对独立,权力与地位可以世袭,在地方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受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与影响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后期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同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自然

5、经济、重“士”氛围封建政治体制3.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A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 B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C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解析:选C士人受到重视,但并不会导致士人掌控国政,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士人受到国君赏识,提拔为重臣,但并没有涉及天下局势的分裂与统一,故B项错误;士人受到赏识并得到重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此时期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故D项错误。4“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6、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解析:选A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不难得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我国古代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必然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故A项正确。深化提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并长期维持的原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教训,在统一

7、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角度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5.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批准台湾设置与内地完全相同的地方军政机构,连衙署建筑也改变了台湾坐东向西的习惯,而如内地“衙门口,朝南开”。材料说明()A康熙完成了统一大业 B清政府对台湾有效管理C台湾与大陆同步发展 D台湾开始归属中央管辖解析:选B在

8、台湾设置与内地完全相同的地方军政机构以及所发生的变化,表明清政府已实现对台湾的有效管理,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说法太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排除D项。6在封建社会,权力监督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权力约束,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缺乏独立性及对监督权本身的制约。材料表明了()A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实际效能有限B中国古代监督权力处于权力的核心C中国古代监督权力没有受到制约D中国古代监督权的职能混淆不清解析:选A由题干中“缺乏独立性及对监督权本身的制约”说明其实际效能有限和不完善,故A项正确;古代权力的

9、核心是皇权而非监督权,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监督权也是要受到皇权制约的,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古代监督权缺乏独立性,而没有体现监督权的职能混淆不清,故D项错误。深化提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突显。具体表现在:1积极作用(1)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创造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2)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

10、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作用(1)政治上: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人民没有政治权利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长期的人治传统,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2)经济上:到封建社会后期,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的生产关系的成长。(3)思想文化上: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随着统治者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阻碍。弘扬传统文化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7.宋真宗(9971022年在位)说:“群臣敢言者,亦甚难得,其言可用,则用之,不可用,置之。若必加罪,后复谁敢有言者。”这有利于()A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B激发文人的责任担当意识C革除前代武

11、人乱政的时弊D提高官员的政治文化素质解析:选B官员的建言,不能根本上约束皇权的至高无上权威,故A项错误;“若必加罪,后复谁敢有言者”的举措有利于官员踊跃建言,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故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官员建言问题,故C项错误;建言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无直接的关联,故D项错误。8遣使巡行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监察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推行视察地方的制度,到汉朝刺史的派遣,遣使巡行成为中央监察地方的固定形式。遣使巡行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监察官员们都离不开基层吏民的帮助或协助。据此可知()A遣使巡行的对象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贪赃、枉法等违法乱纪行为B遣使巡行是民众对国家事务及其官员发挥社会监督

12、作用的渠道C吏民检举揭发是监察机关监督地方官员的唯一途径和手段D遣使巡行维护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从根本上杜绝了腐败解析:选B“监察官员们都离不开基层吏民的帮助或协助”可得出民众对国家事务及其官员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故B项正确。深化提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对我们今天建立起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自秦以来的古代政治并不仅仅只

13、有君主专制,并不能仅用“黑暗专制”四字来抹杀,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这就是古代政治中的开明性。1相权制约下君主专制统治的开明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皇帝实际上不能管理全国的一切事务,便要宰相来协助管理,即宰相负政治上的实际责任。这一种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开明,最明显的体现是在唐朝。2谏议制度下君主专制统治的开明在中国古代政府官职中,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叫作谏官。在汉代,谏官有谏议大夫之属。谏议大夫的职责是追随皇帝,专门在皇帝身边谏诤和讽议皇帝的言行。因此在这种谏议制度之下,皇帝是不可为所欲为的。如果皇帝想要做臣民眼中的明君,对这些谏议意见是

14、不可不理会的。3中国古代选官任官制度中体现的开明在中国的选官制度下,选官任官的权力并不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都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完成的,这便是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无论是汉代的察举制,还是后来的九品中正制,其标准都是依据地方舆论和公共意见,而不是皇帝个人的意志,这就体现出一种开明性。4儒家思想广泛影响下君主专制统治中的开明民本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历代君主统治的基本治国方略。国以民为本,君以安民为道,治国应爱民、重民、保民、足民、富民,这是君主实施“德治”和“仁政”的核心政治诉求。如轻徭薄赋、抑制土地兼并、改革赋税土地制度、放松对人口的控制、兴修水利等等。这种重视民

15、意,以民为本的统治应该是君主专制下开明统治的最好体现。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比较观点一分封制优于郡县制魏晋时陆机(西晋文学家)认为分封“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而认为郡县制下,一处有乱则天下大乱。观点二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唐朝争论则一边倒,皆主张郡县制,如柳宗元“有叛国无叛郡”“有叛将无叛州”等。典题印证9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解析:选DA项与材料“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矛盾,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