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实践课件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5544477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8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实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精编】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实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精编】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实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精编】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实践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精编】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实践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实践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实践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九章 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n第一节 国有企业及其改革 n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建立 n第三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新进展 2 第一节 国有企业及其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企 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 3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企 n国际惯例中 国有企业 State owned enterprise 又 称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 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 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国有资产投资或持 股超过50 的企业即为国有企业 n三铁 铁饭碗 铁工资 铁交椅 n统计资料表明 在1952年至1978年的26年里 按可比价格计算 国营工业产值增长了17 15倍 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

2、1 55 但是这种增长伴 随的是结构失调 效益低下 高能耗 高污染以 及企业竞争力低下 4 二 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 公有制 产权属于各个成员共同组成的社团而并非成员 个人 特点 n每个成员对全部企业财产拥有完全重合的权利 n权利之间存在着 外部不经济 n不可分 n不可转让 不可出售 在集权型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有制主要有全民所有制和 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国家所有 制 5 二 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 n国家所有制指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占有生产资料 的所有制形式 n国家所有制的实施意味着从抽象的全民所有变为 抽象的国家主权所有 并非全体人民 自然人 所 与 也非国家法人和企业法人所有 n

3、政府所有制 国家所有制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变 成了政府所有制 即政府代替国家占有和行使国 有产权 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力都集中在政府手里 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 6 国有产权的政府代理与行政化竞争规则 n权利的界定方式与竞争规则 n政府代理导致等级界定产权 n行政化的权利竞争规则 7 1 权利的界定方式与竞争规则 受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条件的约束 有政府的社会中可供选择的人与人之间权利界 定方式及其对应的竞争规则 界定方式 竞争规则 n法则管理界定权利 行政规则 n等级界定权利 行政规则 n以资产界定权利 市场规则 8 2 政府代理导致等级界定产权 n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游政府代理国家行使国有产

4、权 以等级界定产权成为主要的产权界定方式 n各级政府代理全体人民构建了一个 金字塔 式的 行政机构 不同的部位对应相应的政治权利 依 据政治权力的大小确定官员对社会资源的使用 收益以及转让等权利 行政级别越高 决定资源 配置的权利越大 9 3 行政化的权利竞争规则 n等级化的产权界定规则决定了资源配置的行政化 协调机制 其通行的是行政化的竞争规则 n人们对资源和收益分配的多少取决于其权力大小 而权力取决于他在社会中的位置 人们对利益 法人竞争就转化为对位置权力的竞争 10 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安排与低效率 n有权约束的行政干预 n国有产权缺乏有效的保护 n企业财产与预算的双重软约束 n市场主体缺

5、位与交易费用过高 11 1 所有权约束的行政干预 国家的行政职能 经济调控职能和所有者 职能结合在一起 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在 所难免 导致国有企业目标多元化 n经济目标 n社会政治目标 12 2 国有产权缺乏有效的保护 n 国有产权按等级规则界定给各级政府行使 但对于形式国有产权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由谁承担 并未作具体的规定 权力与义务不对称 导致产 权行为主体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机制 13 3 企业财产与预算的双重软约束 亏损既不成为灾难 盈利未必就是好事 n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经济效益 而且取决于与国家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妨碍了技 术和管理的进步 n企业的责任和利益不对称 盈利全

6、部上缴 亏损 可以得到保护 企业无活力 n企业技术进步或是发展的资金及希望于财政资金 内部积累更多地用于职工福利 n企业对市场价格不敏感 14 4 市场主体缺位与交易费用过高 n市场主体缺位 企业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 无独立的产权和经营目标 不是真正市场主体 这妨碍了市场的发育 反过来软 化了市场对企业行为的约束 n交易费用过高 远离市场的政府部门收集信息 界定产权制定计划 逐 级下达 费用过高 企业产权不清 缺乏动力机制 政府激励监督企业费 用高 15 三 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 n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政企分开 产权明晰 权责明确 n国家对经济只进行宏观调控 不再进行政治干预 放手

7、让企业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16 三 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 30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它反映了改革战略指导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n1978 1984年 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扩大企业自 主权 n1985 1993年 租赁和承包经营 n1994至今 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17 1 扩大企业自主权 1978 1984 当时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就是 权力过于集中 扩大企业自主权就是要有下放权 利 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 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18 1 扩大企业自主权 1978 1984 n通过这一阶段的改革 企业有了一

8、定的生产自主 权 开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 职工的积极性 企业的效益都有所提高 n如 首都钢铁公司通过改革使企业有了自主权 增加了留利 改进了管理 提高了经济效益 1979 1981年和改革前的1978年比较 首钢利润 净额平均每年增长45 32 上缴利润和税金平 均每年增长了27 91 企业留利和职工收入都 有较大的增加 19 2 实行租赁和承包经营 1985 1993 n所谓的产权分离 就是指国家有所有权 企业有 经营权 n目标 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成 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n途径 经营承包责任制 20 2 实行租赁和承包经营 1

9、985 1993 n局限性 两权分离理论只承认国有企业有经营权 而不承认企业作为法人应该有财产权 认为所有权 全部属于国家 n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不可能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制约 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 21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建立 市场论VS产权论 市场体系的建立 公司制改造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 内部人控制问题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22 一 市场论VS产权论 n1992年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n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已经不再停留在 计划与市场 的论证 而是围 绕 产权与市场 展开 n1995年6月6日北京大学

10、 交火事件 n市场论VS产权论 23 市场论或外部环境论 n林毅夫 蔡昉和李周主张国有企业的首要问题是 不公平环境条件下的软约束 n沉重的养老和社会负担 负债率太高 大量的呆 坏帐 部分国有企业产品的价格扭曲 n搞活国有企业需要充分竞争的产品和要素市场确 保企业的预算硬约束 充分竞争的经理人市场和 股票市场也是必须的 24 产权论和内部制度论 n张维迎 周其仁 汪丁丁 张军 樊刚 n国有产权名义上是国家所有 实际是 公共的悲 剧 n企业尚未确立起真正的有限责任制度和法人治理 结构 市场竞争不能真正驱动企业 n实施 股转债 同时引入非国有股 25 二 市场体系的建立 n1978 1984启动 放

11、开了城乡集市贸易和个体经营 1984年 全国城乡个体户达930 4万户 n1985 1991展开 工业生产资料探索价格 双轨制 即 增量部分以市场价格进入市场流通 1984第一家股份公 司出现 1990上交所和深交所相继成立 n1992 2000加速发展 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进一步建立 和完善 市场化的商品价格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初步确 立 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n2001年至今完善 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内的全国 统一市场体系初步建立 2001年 中国加入了WTO 市场中介组织发展 迅猛在市场规则 运行机制 法律 制度等方面与国际市场接轨步伐加快 26 国有企业改革 两大任务 n国

12、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包括两个重要方面 要使国有企业也成为真正的企业 在国有大中型 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 改变国有企业范围过 宽 数量过多 比重过大的局面 27 三 公司制改造 n改革明确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第一个特征 产权明晰即企 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 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 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n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 依法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照 章纳税 对出资者承担价值增值的责任 n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 即资产受 益 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企业破产时出资者 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28 国有企业改革 亏损 n改革

13、开放后 随着各种经济成分的增加 国有经济 比重逐年下降 特别是1992年之后 n国有企业的亏损80 是始于1993年之后 1995年则 成为亏损最集中的一个年份 1996年首次出现全国 国企净亏损 n1997年国家的国企改革政策转为产权多元化 29 国有企业改革 下岗 n国有企业不断大幅度减少 造成国内大量的原国有 企业的职工 下岗 2001和2002年下岗问题最为严 重 据 中国日报 到2001年底 中国国营企业的 下 岗工人 人数是515万 而在中国的八亿农业人口中 失业人数比例高达20 人民日报 表明2001 年底中国城市的失业率是3 6 为681万人 n尽管政府采取增加就业机会 引导下

14、岗人员向第三 产业转移 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措施 但是该问题仍 较严重 30 国有企业改革 成效 n国企改制之后 国企户数从1998年的23 8万户降到2003年的15万户 2004年则降为13 6万户 2005年则只有12万多户 n2002至2007年 国有企业户数每年减少近1万户 但销售收入平均 每年增加1 9万亿元 实现利润平均每年增加2500亿元 上缴税金 平均每年增加1800亿元 年均增长分别为16 1 33 7 和18 2 截止2006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2 5万户 中小国有企业改 制基本完成 n2007年 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万亿元 实现利润1 62 万亿元 中国统计

15、年鉴2006年 2007年 n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大部分属于能源 电信 交通 矿业 银行等 垄断性企业 制造 加工等开放竞争性行业的企业仍存在极大的问 题 31 四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n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 搞好大的 放活 小的 把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 企业结构同优化 投资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择优扶强 优胜劣汰 n1995年中央提出 抓大放小 方针以后 各地加快了 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 到1997年底 一些 地区的小企业改制面已达50 以上 有的地区超过 90 n2002年十月 十六大 提出 国退民进 32 四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n兼并 33 四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n因为现在看来

16、 在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系中 需要保留国有经济控制力的企业 最主 要的是经过资产重组后中央管的100家左右甚至 更少一点的大型特大型企业 然后是各省和经济 比较发达的城市各十几家大型企业 34 管理层收购 MBO nMBO Management Buy outs 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 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购买本公司的股份 从而改变本 公司所有者结构 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 进而达到重 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通过收 购 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 实现了所有权 与经营权的新统一 公司实施MBO之后 其所有者结构 控制权结构和资产 结构等将发生很大变化 并在实质上成为管理者完全控 股的企业 35 实施MBO中的违规违纪问题 n不按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交易 n超越权限 擅自决定企业改制或转让企业国有产权 n弄虚作假 隐匿资产 提供虚假会计资料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n营私舞弊 串通低价转让国有资产 产权 n以权谋私 利用改制和产权转让之机 转移 侵占 侵吞国 有资产 产权 n严重失职 违规操作 损害国家利益和侵害群众职工合法权 益 n非法转移债权债务或者逃避债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