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复习资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5543702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复习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答案名词解释:ecosystem:在任何生物区中,不同的生物种群组成一个特定的群落,群落只能在与周围非生物环境紧密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存在,生物群落与其生境这种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统一体,叫做生态系统。neuston:指生活在水面区的生物类群,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Community:自然界任何一个生物种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常一个地区总是生活着多个种群,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规律的集合体,称为生物群落。compensation point:水中光照强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水面下的光合作

2、用的速度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当至某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仅相当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时候,植物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氧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量,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线强度。nekton:是一类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游泳能力强,可逆流游泳的生物。淡水中主要指鱼类。Biomass:指水域中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的数量和重量。Population:在某种生物的分布区内,任何分布地段中近种生物个体的总合体,或者说是一种生物的自然集合。如生活在同一水域内任何一种鱼的个体,就是这种鱼的种群,其他如浮游植物种群,底栖生物种群等等。Plankton:指生活在水层

3、区,以浮游方式生活为主,缺乏游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的一个生态类群。包括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浮游生物是水环境中鱼、贝、虾等淡水动物的主要饵料,是水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niche: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生态位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littoral zone(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这一带的深度按水的透明度而不同,一般为6-8m。亚沿岸带:沿岸带和深底带的过渡区,一般没有大型植物生长。6.深底带:深底带包括亚沿岸带以下的全部湖盆,通常堆积着富有机质的软泥,这一带没有植物,动物的种类较少。10.囊壳:是某

4、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11.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副淀粉:副淀粉是植物经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的同化产物。是一光亮带白色而不透明的物体,但是它多半是比较大形而且是环状中空或棒状或椭圆形或或球形。呼吸系数:指动物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与所消耗的氧量之比。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

5、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3.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4.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5.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

6、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补偿光线强度:水中光照强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水面下的光合作用的速度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当至某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仅相当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时候,植物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氧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量,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线强度。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

7、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8.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9.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赤潮:肥水池塘往往由于某一浮游植物种群繁殖过盛,水色较浓甚至出现藻团及浮膜的现象,称为“水华”或“水花”。其中由于微囊藻大量繁殖使水面飘浮着蓝绿色的浮膜或团块引起的水华称“赤潮”,也叫“湖淀”。2.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

8、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夏卵直接发育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当环境恶化时,雌体产出的卵,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为单倍体,这种卵称为需精卵,产生需精卵的雌体称为混交雌体。不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不混交雌体。58.夏卵:又称为需精卵,卵壳很薄,不需要经过受精,也不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即可直接发育为可混交雌体。59.休眠卵:卵壳厚,壳上具花纹和刺,能抵御如高温或低温、干涸以及水质恶化等各种不良的环境

9、条件,待外件条件改善后再发育为非混交雌体。16.段殖体:是由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胶质隔片或由间生异形胞断开后形成的若干藻丝分段。藻殖孢:是蓝藻无性繁殖过程中生成的一种短丝体,与藻殖段不同之处是外部具有厚而有层理的胶鞘包围着,形如含一藻殖段的孢子,位于母株分枝顶部,萌发时胶鞘的一端或二端破裂,发展成新个体。20.青苔:丝状绿藻俗称为青苔。21.伪足:作为肉足纲的运动器,可分为叶状伪足,丝状伪足,根状伪足,轴状伪足,它们没有固定的形状,可随时形成或消失22.包囊: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下,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23.表膜:多种原生动物种类外表特化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凝集成较结实

10、而具弹性的膜,使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这各膜称为表膜。24.咀嚼器:轮虫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咀嚼器,内含咀嚼囊。26.后腹部:自小节突或尾突以后到尾爪这部分结构称为后腹部。27.壳弧: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为壳弧。28口器:.水生昆虫头部由6个胚胎融合组成,成虫具有触角、上颚和下唇三种附肢,头部主要是昆虫的感觉器官和摄食器官口器17.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13.假空泡:又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特征

11、:在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具有蛋白质膜,能透过空气,但不能透水,内含氮等混合气体并可与水中溶解气体保持动态平衡。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是指在单位面积的水面下,在某一时间内(小时、天、月、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生物量或有机质量或贮藏的能量,可以用黑白瓶法或叶绿素测定法或同位素标志测定。水域生产力:水域生产力,也可称为水域生物生产率或生物生产效能,是表示水域中生产生物产品的一种能力,是水生生物在某一水域环境条件下,生命活动的结果。异沙蚕体:指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沙蚕科、沙蚕亚科的多数种在生殖期体中后部体节形态发生变化,称异沙蚕体。无节幼体:桡足类的受精卵排到水中而被孵化出来成

12、二片介壳状,呈卵圆形,背腹略扁平,身体不分节,前端有1个暗红色的单眼,附肢3对,直至出现第一鄂足及前2对胸足的原基。即在桡足幼体前的一阶段。14.异形胞:是丝状蓝藻产生的一种帖营养细胞特化而来并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15.厚壁孢子:是由普通营养细胞通过体积增大,营养物质的积累,细胞壁增厚而形成的,由丝状蓝藻在丝状体上产生。18.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程度,这种小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19.接合生殖:是静配子接合,即静配同配生殖,它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结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壁溶化,两个细胞或一个

13、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溶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接合而成合子。25.孤雌生殖:雌体产生的卵可以不经受精就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29.不完全变态:虫体经孵出后,经过幼虫期而直接发育成为成虫的变态过程为不完全变态。30.渐变态:在不完全变态昆虫中,翅未发育完全和生死器官尚未成熟,每次锐皮后其翅和生死器官逐渐发育生长,这种不完全变态称为渐变态。31.完全变态:昆虫在变态发育过程中经过四个不同虫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这类变态类型称为全变态。简答题:1、轮虫通常依据哪些特征进行分类?轮虫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头冠上纤毛环和咀嚼器的形式,此外是卵巢成对与否,被甲的有无,被甲的形状和构造,足的有无

14、,足和足的形状和构造等,都为分类的依据。10、什么是轮虫生活史的“时代交替”? 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不混交的雌体。当环境恶化时,雌体产出的卵,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单倍体(1N),这种卵称为需精卵,产生需精卵的雌体称为混交雌体。需精卵未经授精者,直接发育为雄体,若经过授精的授精卵称为冬卵或休眠卵,冬卵沉入水底,待环境适宜,重新发育为不混交的雌体,这种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循环交替进行的轮虫生活史称为“世代交替”。13、浮游藻类的主要门类及其分门依据? 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

15、、甲藻门等七个门。分门依据:浮游藻类的细胞内有细胞核,原生质,色素体和同化产物等,浮游藻类主要的色素有青绿色的叶绿素黄褐色的胡萝卜素、金黄色或黄绿色的叶黄素、蓝色的藻蓝素、红色的藻红素或血红素。各门藻类因所含色素的成份各异而有不同颜色,这是用肉眼辨别水色、判断其中藻类组成的依据。例如池塘水色呈蓝绿色是蓝藻占优势,草绿色是绿藻或裸藻占优势,棕黄色是硅藻或金藻占优势,褐绿色是稳藻或甲藻占优势,血红色是血红裸藻占优势等等。15、浮游植物主要通过哪几种方式适应浮游生活?其适应机制是什么?浮游植物的浮游适应,其所以能营浮游生活,一方面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并具有相当大的浮力,提供了过浮游生活的前提;另一

16、方面浮游生物也具有一系列形态上、生理生态上的适应性。浮游植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产生了适应浮游的各种体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减轻身体内外较重的物质:外壳和骨胳退化或消失;体内产生比水轻的物质;分泌粘液形成胶质膜;增加体内含水量。增大体阻:缩小体积;趋同体型;体上生角、刺、刚毛等突出物。主动地运动。16、何谓窒死现象?夏季和冬季窒死在什么情况下最易形成? 窒死是指水生动物由于氧的不足、使呼吸受抑制而致死的现象。夏季窒死现象通常发生在浮游植物旺盛的池塘或富营养型的湖泊,由于夜间光合作用停止,大量的浮游植物和细菌的呼吸作用,使溶氧耗尽,致使大型水生动物如鱼、虾、软体动物等缺氧窒死。窒死现象也可能发生在天气突然或连续阴雨或雾天之时。冬季窒死现象一般在冰封期,由于水表层结冰积雪且越来越厚,冰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