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跟踪练习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13726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跟踪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跟踪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跟踪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跟踪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跟踪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跟踪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跟踪练习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跟踪练习(5)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导形体,例如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CO和CO2 B金刚石和石墨 C冰和干冰 D液氧和氧气某物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该物质不可能是(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木炭粉,提纯氧化铜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热混合物 B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C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加过量水后过滤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分子数目成正比。现有1体积空气与1体积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其置于一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使其中的氧气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则反应后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2、) A25% B50% C75% D60%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现有五个反应: CO2 + H2O = H2CO3 阳光 叶绿素CO2 + Ca(OH)2 = CaCO3+ H2O 6nCO2 + 5nH2O (C6H10O5)n + 6nO2 CO2 + C2CO CO2 + CaCO3 + H2O = Ca(HCO3)2 能说明自然界中消耗CO2的反应是 ( ) A B C D下列各组内的有机物等分子数燃烧时所消耗氧气质量相等的是( ) AC2H2 ,C6H6 BC2H4 ,C2H5OH CC3H8 ,C3H6 DCH3CHO ,C2H2已知在相同温度、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中

3、含有相同的分子个数。将空气和二氧化碳按体积比51混合(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1,不计其他成分),将足量的红热焦炭充分反应,若体积都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则反应后的气体中,一氧化碳体积分数为 ( )A29% B43% C50% D100%向Na2CO3溶液里滴加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后来才有气泡产生;向盐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有气泡产生,这说明( )ANa2CO3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 + HCl = NaHCO3 + NaCl BNa2CO3跟盐酸不反应C盐酸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 + 2 HCl = H2O +2 NaCl + CO2 D产生的气泡是

4、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一种不纯的CO2气体,其中可能混有CO或O2中的一种。现取这种气体4.4g与足量的灼热的焦炭充分反应后,气体质量增加到5.8g,推断原气体样品( )A混有O2 B混有CO CCO和O2都没有 D无法判断现有CO2、O2、CO的混合气体9mL ,在密闭容器中点爆炸后,恢复到原来温度和压强时,气体体积变为8mL,再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体积减少5mL。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则原混合气体中CO2、O2、CO的体积比可能是( ) A315B513C135 D342在我国干旱严重的华北地区,近年来利用飞机、高炮或火箭等运载工具向过冷云层中播撒碘化银或干冰,实现

5、人工增雨,达到减灾的目的。下列有关人工增雨的评述中,你认为不太合理的是( ) A它对农业生产和大气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效益B它使用的碘化银中的重金属元素将对地表土壤造成污染 C它使用的碘化银如换成干冰,可避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 D它是人类彻底战胜自然的表现,体现了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下列燃料电池比较适合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 ) ACH4O2燃料电池BC2H5OHO2燃料电池 CH2O2燃料电池 DCOO2燃料电池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间接制取的称为二次能源,如氢气属高效、无污染的二次能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6、( ) A天然气属一次能源 B汽油属于一次能源 C家用电器使用的电源属一次能源 D风能属二次能源氯气和氧气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起反应。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据此可推知,Cl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 ACCl4和HCl BCCl4和Cl2 CCH2Cl2和H2 DC和HCl 铁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固体粉末在高温下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被足量的石灰水全部吸收,过滤所得沉淀的质量是原固体粉末质量的50/29倍。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原粉末一定是Fe3O4 B原粉末一定是FeO和Fe2O3的混合物 C原粉末一定是纯净物

7、 D原粉末可能是由一种、两种或三种氧化物组成将点燃木条带火焰的一端迅速伸入集气瓶内,结果木条火焰熄灭,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瓶内一定存在CO2 B瓶内一定存在N2 C瓶内一定存在O2 D瓶内可能存在H2将一块灼热的木炭放入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待反应停止后A该容器内气体可能会毒死小动物 B该容器内气体一定会使小动物窒息而死 C注入足量石灰水,石灰水不浑浊 D注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将镁和碳酸钙的混合物粉末Ag放在氧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仍为Ag,则原混合物中镁和碳酸钙的质量比是A625 B1225 C3350 D15将一定量的CO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点燃,生成的CO2全部通入足量的澄

8、清石灰水中生成10g 白色沉淀,由此可推断原混合物气体中( ) ACO的质量不小于2.8g BCO质量一定是2.8g CO2的质量一定是1.6g DO2的质量不小于1.6g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是人类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对燃煤预先采取脱硫措施,可以减少酸雨B逐步使用核能、风能、氢能,可以减少温室效应 C使用无氟冰箱等,可以减少臭氧空洞 D使用液化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效应右图为用过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过程中首先观察到的又能证明碳与CuO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2)a处排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未排尽的空气和未被完全吸

9、收的CO2外,还一定含有_气体,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3)酒精灯上加一网罩的作用是_。(4)还原完毕后应进行的操作是(填序号)_。A先停止加热,再拨开管口的橡皮塞 B先拨开管口的橡皮塞,再停止加热 C先将洗气瓶中液面下的导管移到液面上,再停止加热(5)该装置有什么缺陷,请你指出来:_。(6)最能说明试管中反应已完成的实验现象是_。在适当情况下mg碳和ng氧气均完全反应,生成(m+n)g新物质,则m与n的比值为_已知碳酸氢钙Ca(HCO3)2 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 CaCO3+ CO2+ H2O 现要用实验方法证明上述反应的产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0、1)写出分解碳酸氢钙所需的主要仪器名称:_。(2)在实验中,有人提出必须先检验分解产物碳酸钙,再检验二氧化碳,你认为该建议是否正确?(3)简述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4)简述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分解产物中有碳酸钙?泉水、井水、河水等天然水中含有较多的Ca(HCO3)2,和其他矿物质,如Mg(HCO3)2、CaSO4、MgSO4 等,这样的水称为硬水。(1)在水壶和锅炉中装入硬水煮沸,易形成锅垢(主要成分是CaCO3)的原因是_。(2)硬水不适宜肥皂洗涤。因为肥皂(C17H35COONa硬脂酸钠)跟钙盐、镁盐反应生成不溶物(C17H35COO)2Ca而失去去污能力。写出其中一个化

11、学方程式:_。(3)水中含钙盐、镁盐过多对生活、生产都有危害。工业上可用适量的Na2CO3和Ca(OH)2来沉淀钙、镁成分。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分子中仅含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叫烃,可用通式CxHy表示,且y2x+2。汽油的主要成分是含碳原子511个的烃,柴油以含碳原子1518个的烃为主,而压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主要是含34个碳原子的烃。烃类在燃烧时,含碳量(质量分数)越高,就越易造成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甚至冒黑烟!(1)写出烃(CxHy)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很多机动车在行驶中不仅噪音巨大,而且还排放大量黑烟。若某机动车燃料为CxHy,写出不完全燃烧分别生成“黑烟”和一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_。柴油机车排放的尾气比汽油机车排放的尾气更加浓黑的原因是_。(3)资料显示,在非采暖期,北京大气中79%的烃、80%的一氧化碳和55%的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而在采暖期,上述三种污染物的比例却降低到74%、63%和37%。在冬季采暖期,汽车尾气排放的三种污染物的比例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采暖期大气污染程度是有所减轻还是有所加重?_。(4)若改用新型燃料作为机动车的动力来源,以此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最好用_(填序号)A无烟煤 B压缩天然气 C电瓶 D液化石油气目前上海大部分城市居民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管道煤气,浦东新区居民开始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