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487324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命题审校:李冰泽王平说明: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为选择题,答在机读卡上,第卷为笔答题,答在答题卷规定的地方。第I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一、 (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搪塞/塞车惊蛰真挚 渐变/熏陶渐染 给予/自给自足B禅院/禅让 喟叹称谓 菲薄/日薄西山 蹊跷/独辟蹊径C似乎/似的 着陆着急 拾遗/拾级而上 奔赴/投奔革命D悱恻/斐然 诧异/叱咤 呼吁/长吁短叹 血泊/漂泊异乡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详和 端祥 大器晚成 人不可貌相B服帖 伏帖 惹是生非 蚍蜉憾大树C泄密 渲泄 标新立异 花岗岩脑袋D曝光 暴露

2、棉里藏针 一锤子买卖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陈老师说,这部著作虽语言直白,但内容 ,中学生现在还难以理解。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 下来,有利于睡眠。昨晚,湖北武当山突发大火,有着千年历史的玉真宫主殿 化为灰烬。A艰深 松弛 顿时 B艰涩 松弛 马上C艰涩 松懈 马上 D艰深 松懈 顿时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西方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B. 有人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读读武侠小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人担心,将这些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武侠戏、江湖

3、情纳入课堂教学,会在学生心中增加暴力文化的“因子”: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D. 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的号召,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说“似”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实精神不同,中国古代绘画开辟的是一条具象写意的创作道路。所谓具象写意,非严格写实,亦非纯粹表现;不离物象,又不拘于物象;“造化”与“心源”化合为一,了无痕迹。一个“似”字,其中潜存着厘清中国古代绘画具象写意传统的重要线索。古代绘画理论言“似”,主旨乃是在标示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复杂对应关

4、系。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肯定,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似”之本义即想象、近似。宋代以前,绘画的题材一直“以人物居先”。画人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似”。在这里,“似”被理解为绘画的恒常追求。宋代以后,山水画、花鸟画繁盛,“似”的意识则一直不断延展,有新变,但并未遭到过彻底的颠覆。讲“似”,意味着绘画作品不是绝对独立自足的;讲“似”,强调了绘画作品需要以外在世界作为自身的基本参照系统;讲“似”,引导着画家超越对抗关系而去追求与外在世界的一致。另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具体界定和阐发,准确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肯定绘画要“似”,并不等于倡导极端的写实

5、。在人物画占据中心位置的阶段,借着“传神”目标的确立,古代绘画理论适度地拉开了似同完全写实之间的距离。谢赫称“画有六法”,居首者为“气韵生动”,而联系人物画的艺术实践可知,所谓“气韵生动”,强调的就是“传神”。由强调“传神”延伸到厘分“神似”与“形似”,再延伸到重“神似”而轻“形似”,这一历程带给中国古代绘画的直接结果,就是对严格写实的艺术超越。到山水画兴盛以后,古代绘画理论与时俱进,对“似”的阐发又出现了重要的衍变。新变之一是推重“神似”的范围,由人物扩展到了山水景物。所谓“物”之“神”,并非纯粹的客观存在,实乃画家对山水草木之生机天趣与文化底蕴的艺术掌握,是物理与人情的统一,自然与艺术的统

6、一。显然,这种为“物”“传神”的要求本身,即已经潜移默化地将写实与写意两极,均衡地融为了一体。新变之二是“不似之似”意识的确立。伴随着大写意技法的孕育和发展,明清之际一些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在继续贬抑“形似”的同时,高张起了“不似之似”的理论旗帜。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自身的艺术形象体系,并不与外在世界的艺术对象保持形态上的高度同一,故曰“不似”。“不似”者,乃“形”“不似”,是对写意趋向的首肯,对执着于“形似”的极端写实艺术道路的否定或超越。这“不似”,绝非造型能力低下,而是一种艺术自觉的标志。同时,中国古代绘画创作又始终坚定不移地将追求同外在世界的深层一致,设定为终极的艺术目标,故曰“

7、似”。“似”者,乃“神”之“似”,理之“似”,自然之“似”,艺术之“似”,既是对具象方式的固守,更是对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的简明表述。“不似之似”,可以说是对“似”的最为切当的解释和说明,是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与写意特征的最为精辟的概括和揭示。中国古代绘画为创造“不似之似”的具象与写意的形象体系,开辟了一条个性化的艺术道路。在这里,师法自然与抒写性灵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平衡。古代画家极为重视对外在世界的接触、观察、把握,视其为作画的前提条件。对于古代画家来说,用以审视的“目”, 固然不可忽视;用以感受的“心”,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来源:Zxxk.Com以心灵去师法自然,将心灵与自然化合为

8、一,这样重新熔铸而创造出的绘画形象体系,既保留着自然的大体形貌,又艺术地超越了细节的精确一致,正所谓“不似之似”。(节选自文史知识)5、下面对“不似之似”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似”是绘画的恒常追求,指所绘人物、花鸟等与客观实际相像。B“不似”是指不与外在世界的艺术对象保持形态上的高度统一。C“不似之似”是指绘画作品有像又不像,是造型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D“不似之似”是既“形似”又“神似”,是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绘画强调具象与写意,而西洋绘画则追求科学与写实。B我国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肯定、界定和阐发,既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

9、具象特性,又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C我国古代绘画中“似”的意识一直不断延展,却并未遭到彻底的颠覆,例如:人物画强调神似,而花鸟画、山水画则只求形似。来源:学科网ZXXKD“不似之似”,是对“似”的最为恰当的解释,是对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写意特征的最为精辟的概括。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具象写意”的绘画传统指的是:既不离物象,又不拘泥于物象;既不写实,也不纯粹表现心灵感受。B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存在三种情形:一曰“似”,二曰“不似”,三曰“不似之似”。C对于画家来说,用心灵感受与用眼睛观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D“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说

10、的是北宋画家文同画竹子根本用不着画草图。这说明绘画并不一定要师法自然,而完全可以想象创造。三、(6分,每小题3分)来源:Zxxk.Com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

11、公为司空,辟皆不就。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

12、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选自三国志虞翻传有删改)【注】衰:cu,(穿着)丧服。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

13、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诣:到去、拜访B远委城郭,必致不虞。虞:预料C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持:捉拿D翻伏地阳醉,不持阳:假装来源:Zxxk.Com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B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 去以六月息者也D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第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四、(31分)10、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

14、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4分)答: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4分)答: 11、虞翻性情有“粗疏耿介”的一面,也有“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一面,请对文中体现了虞翻“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事件分别加以概述。 (4分)答: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6处) (5分)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 八 月 亮 卒 渭 滨 征 西 大 将 军 魏 延与 丞 相 长 史 杨 仪 争 权 不 和 举 兵 相 攻 延 败 走 斩 延 首 仪 率 诸 军 还 成 都。大赦,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三国志后主传)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