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育局双拥工作总结(三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5325766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0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教育局双拥工作总结(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年教育局双拥工作总结(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年教育局双拥工作总结(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年教育局双拥工作总结(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年教育局双拥工作总结(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教育局双拥工作总结(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教育局双拥工作总结(三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教育局双拥工作总结(三篇) -1-工作总结参考范本2019年教育局双拥工作总结(三篇)目录2019年教育局双拥工作总结一2019年教育局年度信访工作总结二2019年教育局年度信访工作总结范文三2/2492019年教育局双拥工作总结一20xx年教育局双拥工作总结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都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十大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成都教育一体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教育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教育现代化有序推

2、进,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完善“公平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健全政府教育职责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平均等的城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的公共服务效能。 一是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全市近160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近7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了“零费用”入学。 全市的19公办民助类改制学校“回归”公办体制办学,执行同类公办学校招生政策和收费标准。 二是健全特殊群体的帮困助学体系。 全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9.4万人次;全市近16万名一,二年级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村劳动者子女18.6万人(

3、其中在中心区就读的16.9万人);落实藏区“9+3”职业教育计划,全市共有21所(占全省总量的1/4)中等职业学校接收“9+3”学生2594人,占全省总数的42%。 三是全力做好甲型流感防控工作。 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系,根据不同阶段防控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及时采取3/24各种措施,指导各区(市)县、学校开展防控工作,在第一时间与卫生部门和学校共同、及时处理疫情,防制疫情扩散,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四是统筹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 全市899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顺利实施,全市新增财政支出20.35亿元,近7万名义务教育学校在职教职工工资平均增加1.9万元/人

4、.年,4万余名退休教职工退休费平均增加1.6万元/人.年。 通过集中建设、政府补贴等方式,建成农村教师住房6293套,全市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基本解决。 五是统筹改善灾区办学条件,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胜利。 市政府筹集资金48.8亿,通过自建、援建和捐建等方式,全部重建的169所中小学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如期交付使用,18万灾区中小学生告别板房进入永久性校舍,灾后重建学校的基础性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已经如期完成,校园绿化工作将逐步完成,校园特色文化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 二、构建“城乡共享”的优质满覆盖体系,深入推进城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坚持“全域成都”的理念,构建起了既并行发展又互相补充的优质全域成都满覆

5、盖体系,有效提升了全域成都的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 一是推进名校城乡共享。 组建名校集团,推动名校进工业园区、进灾区、进山区,提升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水平,全市组建名校教育集团165个,其中学前教育26个,小学39个,初中26个,高中24个。 中心区组建学前教育名园集团6个,小学名校集团16个,初中名校集团6个,高中名校集团3个,4/24涵盖39所幼儿园和164所普通中小学。 通过领办支持、指导合作、对口帮扶等形式, 四、 七、九三校教育集团,覆盖了所有20个区(市)县,触角延伸至43所城乡学校,涉及学生8万余人。 二是建立城乡互动联盟。 制定并实施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实施方案

6、,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进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集成推进的城乡间流动共享。 五个中心区、高新区与三圈层的8个区(市)县和区签订了互动交流协议,全面启动了互动发展工作。 通过城乡教育互动发展,在城乡教育间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开展城乡百校结对。 在城乡互动发展联盟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137所较好的学校与143所较弱的学校深度结对,中心区的名校与区边缘学校全部结对。 结对学校共同制订结对计划,采取“一对一”支援形式或共同体发展模式,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训、共同发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共享发展成果,辐射优质教育。 四是支部城乡师徒牵

7、手。 在全市支部和选拔1932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包括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与4869名农村教师和一般教师结成师徒,采取师徒“一对一”、一师多徒、名师工作室等多种有效方式,切实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 区、区、区、区等成立了32个“名师工作室”,高新区建立了名师与区内薄弱学校教研组结对帮扶制度,63位名师“满覆盖”区内7所薄弱学校的78个教研组或年级组。 五是教育网络全域覆盖。 以教育的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优优质的城乡共用共享。 力争通过3年努力,让所有独立建制学校拥有校园网,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41,学校教师计?机师机比5/24达到3.71,教室多媒体系统达到4个班拥有一

8、套,实现“校校网、班班通、人人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目前,全市生机比为19.61,多媒体系统到班比例达到41,校园网建设完成比例达到48%,全市接入光纤建设进度约70%。 市、区、校三级资源共建共享交换平台已完成开发任务。 三、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一是农村优质学前逐步扩大。 今年计划修建的51所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将完成56所。 全市标准化中心幼儿园总计完成68所。 并将以此为骨干,实现农村幼教服务网络满覆盖,促进全市城乡幼儿教育优质发展。 二是“两基”成果进不断巩固提高。 20xx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60%,升学率为164.3%;全市初中学龄儿童

9、入学率为99.77%,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升学率为93.54%;小学生辍学率为0.07%,初中生辍学率为0.35%;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93%。 三是普通高中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全市普通高中校均规模由去年的1475人增至1830人,公办学校校均规模首次突破XX人;三类示范校在校生所占比例由去年的80.4%增加至85.68%;高考本科硬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16.09%,上线率达42.7%(含艺体),占同龄人口的24.39%,专科上线率达85.2%,占同龄人口的48.65%,600分以上的特优学生占全省近一半。 四是职教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20xx年,我市区域

10、内中职招生16.65万人,在校生26.16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8.96%,对口就业率为79.3%,毕业生双证率达到80%以上;全市职教攻坚经费总投入6/2413.54亿元,其中,争取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支持经费近3000万元;34名优秀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6个的历史最好成绩,奖牌数量占全省83%。 五是社区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成立社区大学,初步形成以社区大学为龙头,社区教育学院为支撑,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社区教学点为延伸的四级社区教育体系,区、区的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辐射,社区教育西部协作会议在我市首次召开,西部社区教育高地

11、的地位初步显现。 六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今年,全市义务教育段193所薄弱学校硬件改造任务将全面完成,进入软件提升阶段。 通过实施初中学校提升行动计划,已经提升83所初中学校办学水平。 全市小学生均教育技术装备值由过去(XX年)的587元提高到现在的808元,初中由过去的716元提高到现在的1628元;高中由过去的986元提高到现在的1429元。 七是内涵发展的素质教育有效实施。 聚焦课堂推动减负提质。 从“五个禁止”入手,彻底封杀“疯狂奥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启动“市中小学内涵发展聚焦课堂系列展示活动,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状况的随机视导。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

12、程改革。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建立素质教育监测公布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体系。 启动市级专项学能监测工作。 建立健全中小学校、教师、学生科学的评价制度。 四、建立“全球视野”的教育合作机制,统筹提升成都教育国际化水平7/24以开放的视野,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抓住灾后教育重建契机,推进灾区教育与援建省市教育合作,积极推进成都教育与先进地区教育、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都教育国际化水平。 一是建立与援建省市的合作机制。 灾区与援建省市建立了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援建省市为灾区制定了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计划”、资培训协议和支教计划,分期为灾区培训教师和开展支教活动,

13、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注入灾区教育;市与19个区(县)的32所知名学校与市19个乡镇的51中小学、幼儿园签订对口帮扶协议,福建省教育厅与市教育局、福建17所知名学校与市16所学校签订了“手拉手”对口帮扶协议;市教育局与市教委教究室签定了教研合作协议和职业教育合作协议,建立共同教研科研机制。 二是建立城市间战略合作机制。 与英国、法国等国的友好城市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 以共同构建区域性教育高地为目标,在教育发展战略、教育规划、教育政策、课题研究及教育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与市、市等开展战略合作,通过整体谋划,战略项目和具体项目合作与交流,积极创新合作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促进区域教育和谐发展,提升

14、区域内教育的竞争力。 三是建立局校(所)间战略合作机制。 充分利用和发挥区域内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与四川师范大学签订了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素质教育、大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将有效整合行政部门的资源优势和高校的智力优势,促进高师院校为地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做贡献。 与成都大学共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不断增强地方8/24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统筹城乡教育的决策咨询研究。 区依托中央教科所的优势和力量,整体谋划和提升区域教育水平。 四是积极引进境内外优质资源落户。 由市政府投资1.8亿元建设,占地260亩,美国梅里塔斯国际

15、教育集团全权办学的乐盟国际学校(成都)今年秋季顺利开学;争取国家汉办支持,特批20名城乡学校骨干教师纳入对外汉语教师资源库。 高新区采取引进优质的办法,引进台湾大地幼儿园、新加坡阿波罗爱儿坊幼儿园等,在区内开办了连锁幼儿园;区通过内引外联发展战略,引进北大附小、北大附中等名优资源,成立北大附小英语特色学校和北大附中外语学校,引进美国加州阳光幼儿园入驻龙潭同乐社区,加盟标准化幼儿园。 五、不断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城乡教育交流互动的活力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障碍。 我我们抓住体制机制这个根本,大胆探索创新,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一是实施“校区校点”村小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通过建设一批农村寄宿制小学或完全小学、与乡镇中心校合并、设立为乡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