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147733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马山中学 韦炳革 我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从已启动两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育主管部门精心设计、周密安排,高中学校积极实施、稳步推进,课改工作总体开局稳定、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的实验成果:全面落实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完善管理,切实加强了对课程改革的领导,为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保证机制;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正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注重课堂实效,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悄然变化;初步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

2、不断提高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正在酝酿构建;校本课程正在催生,各学校的办学特色正逐步呈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农村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刻影响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实施。 但是轰轰烈烈的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问题突出:思想观念陈旧、教师编制紧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低下、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资源缺乏、评价机制滞后等。文中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整顿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应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管理;进一步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争取多方支持,建立由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沟通平台体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从单一的评价

3、模式向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转变等。1、 广西中小学新课改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和城镇教育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虽然课改的浪潮已波及到农村中小学,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学校设施不完善,师资配备不齐。改革的帷幕一拉开,问题就不断出现:(一)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望子成龙是家长普遍的心态。长期以来,农村家长供孩子上学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以高分考取大学,因此,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上课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重点工作

4、就是提高升学率。这些观念阻碍了新课程在农村的实施。 (二)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 1教师年龄老化 “从对贫困地区农村小学1000多名教师进行的调查来看,25岁以下占122(其中多为临时代课教师),25至35岁之间占118,35至45岁之间占226,45岁以上占534,且45岁以上的大部分为民办教师转正的老教师,他们年龄大、身体差,一个人常常要带几门课甚至十几门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_2在农村至今仍广泛流传着“爷爷奶奶教小学”的顺口溜,这是对现实中农村教师年龄结构真实的写照。 2专业任课教师紧缺近几年来,由于高中扩招,造成高中教师严重紧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不得不从初中教师中选拔一

5、批骨干教师到高中任教,从小学高年级教师中选拔优秀教师到初中任教,这种“层层拔高”现象,造成了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3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在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远离集镇的偏远山区学校,存在着民转公教师多、代课教师多、学历不合格教师多、专业不对口教师多的问题(“四多问题”)。这些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培养和训练,没有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很难胜任新课改工作的要求。多数教师还一身兼两职,既要教书又要务农沉重的负担使教师没有时间去研究教材、钻研敦法、去探究和实践新课改,这在农村普遍存在。 (三)经费投入不足或配套资金紧缺 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要消耗一

6、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要发展教育事业,必须要有一定硬件和软件的投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许多农村学校严重缺少教师,致使一些诸如针对本校的校本课程不能正常开课,甚至如音乐、美术、体育等开设不出来,在一些学校还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学校也列出了这些课程,但是没有老师来上课,一般都是自习或被其他文化课所占用。学生们根本没有见过单双杠、标枪、铅球、天平等等,更不用说化学药品:硫酸、碳酸钙、石蕊等等了,老师上课遇到一些实验也都是以纯理论的、高度抽象的方法去讲解,学生就像是在听天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1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科学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是此次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但是,农村中

7、小学教师普遍感到教育资源不足,虽然基层中小学教师尽其所能,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农村普遍存在。例如,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这些在很多农村中小学基本上没有。可见,教育资源的严重缺乏使得农村新课改陷人了窘困。 (四)学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晌新课改实施的效果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鲜活的富有个性的人,不同于其他的管理对象,教师要用爱心去管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生活,理解学生的心理。然而,在一些山区学校,人性化管理依然缺乏,体罚依然存在:罚站、罚抄课文、不准回家吃饭,不及格的学生差一分要交一块钱,往脸上贴纸条等等一些不人性的做法,这样的管理方式严重伤害了学生的

8、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有一些地区和学校依然本着老一套的管理理念,坚持自己的办学模式,教师开小灶,特色班,快慢班等。笔者走访一些农村学校,并在调查中了解到:在一些农村中学,上初三的学生都需要经过一轮考试并按照名次来进行分班,成绩优秀的学生分在快班(一般情况下,只保留一个班),成绩中等的学生分在中班,成绩较差的统统分在慢班,学校管理者对这三个级别的班级也都制定了不同的管理制度,学校工作的重点就放在快班上,狠抓快班,鼓励中班,放手慢班。因为快班是学校教学水平的尺度,是学校的希望所在,学校也把精英教师队伍安排在快班,争取快班能够在中考中取得可喜的成绩。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快班学生

9、紧锣密鼓,中班学生不慌不忙,慢班学生谈天说地。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造成大量人才的浪费,不利于教育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五)评价制度不健全,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教育评价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科学判断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指出: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一目标体现了新时期对教育评价的新要求,即评价不只是发挥鉴别和选拔的功能,更应实现其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

10、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以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价指标,忽视对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笔试,过于注重量化,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等诸多问题。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全面实施新课改的瓶颈。正因为有这种评价制度的存在,使很多老师都产生这样的心理:管它是黑猫、黄猫,抓到老鼠(考出好成绩)就是好猫。“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依然是很现实的。所以在新课改的今天,一方面素质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

11、另一方面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二、对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的一些建议 (一)整顿与优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说过:“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观能动发展,很难有学生的主动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_由此可见,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农村教师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建立现代开放的教师培训系统 首先,建立完善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可以成立城乡学校联谊制度,实行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换岗制,让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让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教学经验,促进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实行两者

12、的良性互动;其次,学校内部可以成立各种培训组织。例如,成立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研组,利用现有资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不断地形成本校特色的学科体系;最后,建议一些教育主管部门联系一些教育学者和专家走入基层,到农村中小学给教师开讲座、上课,向他们传授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教育实践,更好地为基层教育服务。 2转变农村教师观念,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首先,应当改革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倡导互动式教学。教师不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而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启迪、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

13、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改变教师以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传统观念,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因材施教;最后,新课改强调要从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即基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三方面的整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首先,根据农村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保证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各门学科都有教师来教,教师工作量符合国家要求;其次,采取国家编制的形式,把优秀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及时为农村教师队伍添砖加瓦,补充后备力量。政府部门还可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中小

14、学执教,这也是农村教师队伍中的一股新生力量,应该不断使其发展壮大;最后,遏制农村中小学教师“层层拔高”的现象,保持农村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高质量师资比例。逐步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区域、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结构失衡问题,提升农村教队伍整体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太古神王 http:/ 太古神王净无痕 最新小说章节, txt下载, 太古神王无弹窗 http:/ 太古神王吧 (二)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应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当前教育思想中的主流,是新世纪新时代的要求,符合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人性化管理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

15、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L农村,绝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比较原始的管理,如精英教育管理等。导致了农村教育正迈向“应试教育”的泥潭。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农村中小学要制定和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严格依法治校,这是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保障;其次,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来进行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最后,学校的管理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以温情的管理方式去感动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宽松、和谐的氛围。太古神王 http:/ 太古神王净无痕 最新小说章节, txt下载, 太古神王无弹窗 http:/ 太古神王吧 (三)进一步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广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近年来,政府已经在加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上下了很大功夫,但这只能解决“想上学的孩子有学上”的问题,离“农村孩子上好学”还有很大的距离。“好学”可以有很多指标,比如,好的文化环境、好的学习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