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工作计划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5139466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工作计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工作计划 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工作计划2015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科学谋划十三五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依法治校,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学科高峰平台,增强协同创新与服务社会能力,推动国际化办学,顺利完成新世纪初三步走战略目标,为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在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学校确定了全年13项重点工作和73项主要工作。一、重点工作(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实施南京师范大学章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二)稳步推进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三)

2、总结十二五改革发展,编制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四)实施新一轮机构与编制改革和干部聘任工作,启动机关部处大部门制改革试点。(五)全面做好迎接教育部、财政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准备工作。(六)加强优势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启动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改革,压缩本科专业规模数。(七)开展学位点自我评估及动态调整工作,完成2个学术学位、1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评估和2个学位授权点的调整,优化学位点布局。(八)推进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准备工作。(九)推进大学科技园、文化产业园(后宰门)等社会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十)完善校院两级国际化协同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建立国际化办学考评机制。(十一)

3、拓展办学空间,调整与优化校区功能规划。(十二)健全学院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推进学院、部门整体考评体系建设。(十三)进一步落实部省区共建,做好对口支援伊犁师范学院工作。二、主要工作(一)加强本科生精英人才培养1. 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2. 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教学实验区建设实施办法。3. 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推进学分制管理模式,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4. 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5. 落实强化培养学院综合改革方案。6. 健全教师教育共同培养,双向强化运行机制。7. 整合全校教学资源,制定资源共享管理办法。8.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完善实践教

4、学体系。9. 召开学生工作大会,出台学生工作创新举措。10. 实施优秀辅导员培育计划。11. 制定实施基层团建实施纲要。12. 做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培育及参赛工作。(二)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13. 探索本硕一体化教育培养机制。完善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提高生源质量。14. 加大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常态投入,在一级学科层面建设研究生教育精品学位课程。15. 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6. 改革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构建三助一辅工作体系。17. 制定实施研究生综合管理与评价指导意见。(三)构建高峰学科平台18. 制定学部制实施方案,试行学部制。19. 制定实施ESI

5、学科排名提升计划、学科评估排名提升计划、学科高原造峰计划和特色交叉学科培育计划,保持3个学科在全球ESI排名前1%,遴选8-10个交叉学科进入培育计划。20. 加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开设10门左右研究生全英文专业课程。21. 建设学科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学科建设绩效评估。(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22. 加大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力度,2015年争取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突破30项,其中重大项目1-3项;争取获批教育部重大项目1-2项。全年力争文科科研经费到帐数3000万元。23. 力争在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审工作中再获一等奖1项,获奖总数

6、争创历史新高。24. 加强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项的培育和申报的组织工作,争取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3-6项。25. 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人才专项等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建设工作,争取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项,其中重点项目2-3项、杰青1-2项、优青2-3项。力争自然科学研究经费达2.8亿元。26. 加强跨学科重点科研机构建设。培育组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做好申报工作。27. 制定学术委员会章程,完善学术委员会机构和运行机制。28. 明确学院年度科研目标,建立学院科研目标管理与考核制度。29. 制定实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做好实验室认可

7、(CNAS)换证评审和计量认证(CMA)扩项与换证评审工作。30. 落实学报编辑委员会制度。迎接省新闻出版和期刊管理部门评估。(五)健全社会服务机制31. 推动文化大讲堂活动,提升文科科研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32.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地方发展研究院建设。33. 组建南京师范大学理事会,召开首次全体会议。34. 召开校友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35. 完善联合办学管理机制,实现联合办学项目统一归口管理。加快推进苏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联合办学项目建设。36. 启动继续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改革,加快继续教育信息化、市场化进程。(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37. 修订人才引进政策,加快推进高端人才队伍建

8、设。2015年力争引进或培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名,1-2名;万人计划1-2人,1-2人,省特聘教授计划4人左右。38. 实施教师双轨制和师资博士后制度,深化教师岗位管理改革。39. 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和突出成果奖励条例。40. 修订教师出国管理规定。实施教师公派出国规模倍增计划,2015年公派出国研修教师人数达70人。41. 制定管理人员海外研修实施办法,实施管理人员素养提升计划。(七)提升国际影响力42. 制定实施加快推进文科科学研究国际化进程的意见,2015年在SSCI、A&HCI发表论文数达40篇以上。43. 探索建立国际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做好教育部国际科学研究

9、联合实验室申报工作。44. 制定实施学生海外学习支持与激励办法。力争实现学生海外学习交流规模和学历留学生规模10%的增长。45. 制定实施教师出国访学研修外语培训计划、研究生论文外语写作能力提升计划。46. 力争设立1-2个新的高水平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力争成功申报1-2个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学生海外学习项目;争取新获批1个教育部港澳台办万人计划项目。47. 制定海外专家的聘请计划,扩大聘请高水平海外专家规模。48. 举办中外学生跨文化交流论坛。(八)完善条件保障机制49. 探索建立预算经费使用绩效考核机制,适时调整学校的收入分配政策。50. 完善捐赠冠名制度。建立校友基金网上捐赠平台。51.

10、试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做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试点的预评工作。52. 清理整顿校内所有室外流动商业经营网点,开展校园校中村和家属区园中园整治,加强校园综合治理。53.试点运行校内所有楼宇物业、商业网点和维修项目的统一扎口管理。54. 建立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有序推进公用房调整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55. 完成化学与材料实验楼工程和随园校区3、4、5栋学生宿舍翻建并交付使用。开工建设青年教师公共租赁住房,加快推进紫金校区学生宿舍与实验楼改(扩)建。56. 建立经营性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效工作机制,制定考评办法,提高经营效益。完成学院、部门办企业改制相关工作。57. 制定落实信息化建

11、设、管理与运行规范。58. 建成无线、有线一体的校园网络。启动数据中心硬件、管理平台建设,整合数字化校园应用服务,建立统一的网络技术平台。59. 推进特色馆藏数字化工作,建设新一代图书馆信息服务门户系统、机构知识库。60. 开发建设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分步落实校史文化抢救、研究、展示三大工程。(九)加强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61. 做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开展干部人事档案的自查、迎查。62. 办好新提任处级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第六轮党员教育培训,加强学生党建三级培训体系建设,承办新一期876专题培训。63. 健全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启动党建创新示范区的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党建创新项目。64. 围

12、绕深化综合改革和十三五发展,深入开展我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大讨论,营造合力推进改革发展的舆论氛围。65. 健全理论学习制度,推进理论学习四个一工程。66. 开展身边的师德典型学习宣传活动,落实教师基本规范,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67. 启动南师品牌文化建设工程,打造一批标志性文化建设成果和系列文化品牌。68. 建立校内职责履行和权力行使监督与问责体系。69. 制定实施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廉政风险评估与防控措施。70. 改进党员领导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举办社会主义学院第17期党外干部培训班。71. 制定南京师范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72. 采取多样活动方式加强离退休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形成文化养老的离退休工作特色。73. 引进更多优质的艺术演出和展览,形成全年校内艺术活动的月历菜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