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五单元复习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032756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五单元复习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五单元复习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五单元复习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五单元复习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五单元复习卷.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发区第一小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期末复习卷 ( 第五单元 ) 班级: 姓名: 课内阅读(一)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

2、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1、短文选自将相和,这篇课文根据史记改编,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 。2、给加点字注音: 强逼 (qiang)允诺(yun)(nuo)、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绝口不提:不开口,一字不说。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4、“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中的“这种情形”是指什么?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5、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B)A展示和氏璧是无价之宝。 B赢得送璧回国的时间。C使赵国完全占据主动,秦国理屈被动。 D祝贺秦国取得宝璧。6、蔺相如说和氏璧

3、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改为人物直接说的话)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我才肯交出来。”7、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二)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

4、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1、 写出下列词语的

5、反义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能耐本事2、 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3、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手下的人看见蔺相如见了廉颇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 4、蔺相如躲着廉颇的最根本原因是( B )A蔺相如害怕见廉颇 B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着想。 C蔺相如不愿意和廉颇闹矛盾。5、“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6、你喜欢蔺相如还是廉颇?请你写出喜欢他的几点理由。 蔺: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廉颇:直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7、请你根据短文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强调问题有价值)8、全文

6、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 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 起因 。(三)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

7、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象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1、短文选自课文草船借箭 ,课文根据著名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改编,作者是罗贯中。2、给加点字注音:调度 (diao) 擂鼓

8、(lei)弓弩手(nu) 呐喊( na)3、形近字组词:寨(水寨 ) 援(支援 ) 赛(比赛 ) 缓(缓慢 )4、第二段中的“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第三天四更时候 5、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第三段中哪些句子表明诸葛亮的判断是正确的?用直线画出来。6、诸葛亮为什么“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说说你的理解。这样做既能两面受箭,又能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7、这极短文字写的是“借箭”的过程,表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特点。8、请你根据短文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课外阅读忆读书一谈到读

9、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

10、“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钱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

11、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到得我11 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

12、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0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

13、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

14、,读好书。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索然无味:没有意味,没有兴趣。 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2、“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总起或统领全文 3、本文的叙述顺序是时间顺序4划线句子中的“含泪”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因为“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表现了冰心老人读书时的着迷。5、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画出来? 6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用: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7、冰心奶奶一生读了不少书,最后她来了一个小总结:“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否重复?为什么?)总而言之和统而言之的意思相同,作用不重复,总而言之是针对读书的经历而言;统而言之是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