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2502396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六校联考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选择题(共 40题,每题 1.5分,共 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权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2、火塘是很多少数民族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都要进行火塘祭祀,祈求安泰。火塘还是一个家庭的象征,分家时要另立火塘。这种习俗源于A、图腾崇拜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峡

2、论” ,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4、客家人在迁徙时,把族谱、家谱敬若神明,视之为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家之宝。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宗教信仰5、 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 ”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A、消除诸子之间的尖锐矛盾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C、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D、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6、香港地区的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

3、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书中的“封建制度”指A、分封制 B 、禅让制 C、奴隶制 D、宗法制7、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朝人对鬼神非常怀疑 B、商朝统治者的思想观念以神为主C、商朝神权色彩浓重 D、说明了神在商朝的地位至高无上8、 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制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C、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9、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 3000年间被

4、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A、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制度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C、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 D、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10、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 ,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21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A、推行分封制 B、废

5、除行省制 C、废除郡县制 D、建立郡县制12、嬴政统一全国后,改革制度,自称“朕” ,命令称“制”或者“诏” ,并在重要物品上铭刻诏令。右图为刻有诏文的“权” ,显示了A、嬴政功盖三皇五帝 B、皇权不可僭越C、效法商周制度的核心 D、秦重视商业发展13、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 “掌承天子,助理万机”的是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廷尉14、春秋初期,楚国君王首先称王。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上述现象实质反映了A、宗法制度动摇 B、南方超过北方 C、分封制的动摇 D、周王至尊地位动摇15、王明同学在游览邹城泽山时,发现一块刻石:“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家,一家天下,兵

6、不复起。 ”这段刻石肯定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封建制 D、三公九卿制16、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自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17、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事权的分割 B、科举制的完善 C、理学的兴起 D、租佃制的发展18、晋初刘毅在请罢中正除九品疏中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下列改变这一局面的制度是A、世袭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19、史学家钱穆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

7、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20、官僚集团以皇帝为首,他们的决定最后要得到皇帝的认可,才可实行。一次汉武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个人被送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交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假如当时你把这个人杀了也就算了,现在在我这里,那就得依法办事,最后文帝只好让步。这表明A、廷尉做到了依法治国 B、官僚集团的抗衡制约了皇权C、官僚政

8、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皇帝不受规章制度的制约21、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掠夺,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A、交唐太宗裁定 B、交兵部出兵 C、交门下省审议 D、交尚书省处理22、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需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23、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狮、三公3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

9、由此可见宋朝A、相权进一步削弱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众相制初步确立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24、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25、从宋代到明清,政府出台越来越严厉的措施,防止“冒籍” ,打击“科举移民” ,目的是A、维护分封制 B、复兴宗法制 C、削弱地方势力 D、加强专制集权26、学者钱穆指出, (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最后的决定权包含

10、在政务运行的程序中。而学者黄仁宇说,宰相的废除,内阁的形成,明朝的皇帝甚至可以几十年不上朝。这反映出A、中央集权制度十分腐败 B、皇帝有制约宰相的权力 C、制度治国也是中国古代一种治国方式 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27、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28、下列能证明“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一结论的有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诏令需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 诏书需三省六部长官共同议决 拟诏、审核和执行机构共掌国事A、

11、 B、 C、 D、29、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实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 ”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刺史 都察院 御史台 参知政事A、 B、 C、 D、30、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31、 明史描述都察院“职专纠劾百官,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

12、耳目风纪之司。 ”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A、职权与汉武帝十三州部刺史相同 B、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 D、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32、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到:“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遂得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诗人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A、宋明理学的影响,官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明朝官僚制度规范严格僵化C、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33、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A

13、、宦官专权 B、军机处的设置 C、六部掌握实权 D、内阁的作用434、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 ”官员“惟揣摩此样本为急, ”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物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35、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36、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而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A、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B、地处内廷,专管军务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