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实施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5002313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11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实施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实施报告(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可行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2010年10月2第一章 总论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前身为湖南省三江口边境经济特区,是我市继郴州经济开发区(原郴州市城前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设立的第二个省级开发区,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核准更名为 “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湘发改函200660号)。开发区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湖南“南大门”美誉的汝城县,位于湘粤赣三省的郴州、韶关、赣州“红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区内多丘陵和山地,地面标高介于625.6631m,原地貌单属缓坡地、菜地或旱田。三江口工业园位于湖南与广东省交接部的狭

2、长地带,四周地势起伏很大,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继续向周边扩展范围已不现实。三江口工业园仅剩20公顷土地可供使用,园区招商载体不足、发展空间狭窄,与当前沿海产业转移势头形成强烈对比。然而,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区域规模显然已不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受湖南汝城经开区的委托,湖南国富凯咨询有限公司拟将就其扩区调规进行可行性研究。本次可行性研究经历了可行性评估方案选择、制定具体调研评价计划、开展现场实地研究与评估、系统分析评价现场审核资料等多种环节,与汝城开发区主管领导及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充分沟通,并深入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出具本次可行性研究成果。在评估方法上,则根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3、,总体上采用了全面复核和实质性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实施了包括可行性评估、对比分析评价、查阅规划编制记录与政策文件等必要的评估程序。针对不同的规划内容与数据,结合不同的评估对象,采用了检查、对比、查询及计算、分析性复核等评估手段,以达到本次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价的目的。1.1项目简介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前身为湖南省三江口边境经济特区,是我市继郴州经济开发区(原郴州市城前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设立的第二个省级开发区,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核准更名为 “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湘发改函200660号)。开发区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湖南“南大门”美誉的汝城

4、县,位于湘粤赣三省的郴州、韶关、赣州“红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区内多丘陵和山地,地面标高介于625.6631m,原地貌单属缓坡地、菜地或旱田。2010年上半年,园区实现GDP25424万元,工业总产值72641万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57113万元,工业增加值3218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55万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198万元,实现利税1718万元,园区从业人员4091人,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开发区现辖三江口和三星两个工业园,规划扩展土桥工业园,规划面积15.4平方公里,其中三星工业园为主项目区。入园企业59家(三江口工业园45家,三星工业园14家),形成以华盛钢铁、斌志木业为

5、主的建材产业,福海矿业、雷氏矿业为主的矿产精深加工产业,三鑫电化、淮川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主项目区三星工业园规划面积10.7平方公里,距厦蓉、湘深高速互通口仅200米,布局为一类(科技型产业)工业区、二类(建材、化工产业)工业区、三类(精深加工产业)工业区和生态区、生活商业区。科学定位园区产业,三江口工业园为竹木加工产业,三星工业园为矿产精深加工、精细化工、食品药品加工等产业,土桥工业园为制衣、电子等出口加工贸易。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先后启动实施了标准厂房、工业大道、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城镇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区内建成和在建标准厂房近30000。但是,伴随之园区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已明显不足,

6、制约了经济的长远发展。经核准(国土资源部公告2006年第19号)的法定管辖面积为615公顷(三江口工业园区),从土地利用程度来看,汝城开发区土地供应率和土地建成率分值分别高达97.93%和100.00%,从用地结构状况来看,工业用地率为61.19%,投资强度及容积率都达到或超过中部地区省级工业园标准,评价指标实现度为100.00%。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根据原有规划,已无地可用;本次项目主要就汝城经开区扩区调规进行可行性研究。(1)三江口工业园区(已核准的615公顷)。对用地情况、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论证。(2)三星工业园。将已经开发的XX公顷纳入到经开区的管辖范围及其后续发展分析。(3)三星工业园

7、(园中园)。已经并入湖南汝城经开区,但有等于国家及省发改委审批(面积:平方公里)区域进行可行性分析。1.2编制单位与过程编制单位:湖南省国富凯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编制前,项目组与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领导、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充分沟通,并在管委会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对开发区进行实地调查。同时,项目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较全面地掌握了项目信息,在此基础上组织项目团队进行论证、分析评价,前后用时近三个月,于2010年10月完成本报告的编制工作。1.3编制依据、原则及研究范围1.3.1编制依据(1)各级政府有关政策法律文件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2002年颁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

8、三版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联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10月28日建设部第7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相关规范国家及省、市国土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相关法规与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9号)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湘发20094号)国家现行有关行业规范、规程、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二六年五月十九日);中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

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2008年修订)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年月日在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汝城及汝城经济开发区文件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2009年9月);汝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技术报告(2010年7月);汝城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纲要(2010年5月);汝城经济开发区环境评估报告(2007年8月)其他相关资料。1.3.2建设原则本项目建设的原则是:总体规划原则;资源整合原则;环境保护原则;规范管理原则;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坚持和遵循上述原则,确保项目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法令、省委省政府关于

10、全省经济发展的要求保持一致性,同时充分结合项目建设地区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为使汝城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开发区前10 强。1.3.3研究范围本项目围绕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扩区调规”,进行以下范围内容研究:项目建设的目的和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结论。1.4主要技术指标汝城经济开发区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2。表12主要经济指标序号目标指标单位近期目标(至2015)远期目标(至2020)1主要经济1.1累计开发土地面积公顷13001509.591.2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万元/公顷1200150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2003001.4财税收入亿元1116.51.5进出口

11、总额亿美元2科技进步与资源节约2.1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或技术中心个2.2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3年专利申请量件2.4高新技术占园区总产值的比例%50752.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332.6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年均下降%333生态环境3.1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1003.2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年均下降%333.3单位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年均下降%333.4污染事故发生率%003.5工业废气处理率%1001003.6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001003.7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率%80953.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5953.9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1003

12、.1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954社会责任4.1社保覆盖率%85954.2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004.3累计新增就业岗位万人1.5结论与建议1.5.1结论汝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条件优势突出,发展前景广阔;汝城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国家、省市的政策规定;汝城经济开发区定位清晰,发展思路清晰可行,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保障体系系统全面,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汝城经济开发区已经具备扩区调规申报资质与条件,并更有向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的巨大的成长潜力。1.5.2建议加强指导,进一步提升园区现有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继续完善和提高技术改

13、造水平,更好地推进企业向低耗、环保发展,打造绿色、资源节约、高效经开区区;积极争取优惠扶持,引导有潜力的企业快速发展,打造一批省内乃至全国级的龙头企业;建立综合、配套的创新机制和管理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吸引科技人才;不断提高经开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综合服务水平,扩大经开区的规模与实力。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政策环境2.1.1国家政策环境(1)国家发展县域经济的政策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为此,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行工业

14、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并且强调要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同时,在推进中西部大开发也提出了政策要求:“支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清洁能源、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及其他有优势的产业” 。而建设经开区积极响应了国家所提出的战略举措,符合国家的宏观政策所引导的方向。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办函(2006)38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明确指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县城、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其集聚和辐射作用。”。文件内容中还强调:“要支持发展势头好、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力较强的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鼓励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使用、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努力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2.1.2湖南省政策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