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称呼一览表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4916868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代称呼一览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古代称呼一览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代称呼一览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称呼一览表(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古代年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23岁 孩提;女孩7岁 髫年;男孩8岁 龆年;幼年泛称 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 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 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 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

2、;100岁 期颐。二、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

3、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弱冠:指男子20岁。三、古代君主的称谓、探源古代君主的称谓。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称天子;在秦汉至清代,天子则称皇帝。所谓“天子”,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如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尚书。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白虎通。爵:“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总之是为君主专制的神圣,合法性而造说。古代的诸侯和封建帝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孤”,谓自己不能得众;“寡人”即“寡(少)德之人”;“不谷”,可以养人,为善物,不谷即不善。这些都是君主的谦称。老子说:“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为孤、寡、不谷。

4、”显然在“自谦”的背后,隐藏着笼络人心,以求巩固一己统治的目的。“朕”,在古代为大家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相当“我”。如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首句中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遂成帝王自称的专用词,别人是不准再用的。“天子”,“天子”即“天之骄子”,他拥有的权利是上天所赋予的,因此“天子”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万岁”,约始约战国,盛行于秦汉。“万岁”一词本是人们于喜庆时的欢呼语。如战国策。齐策记冯谖替孟尝君烧掉债券,“民皆呼万岁”。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拜恩庆贺,以呼“万岁”为常,遂成为帝王之代称。“陛下”本指侍卫在宫殿台阶下的国君近臣或侍卫人员。群臣与天子言,不敢直

5、呼天子,恐有渎圣颜,故呼其身旁侍卫之人以传达。“陛下”遂成为对国君的尊称。至今人们仍用这些词汇来尊称外国国家首脑,但只限于外交场合了。古代对帝王称“君主”,又简称“君”。君字古体从“群”字,意即“群下之所归心也”(白虎通。号篇)。君字的本意,说明了国君是从原始的部落群体发展而来的,随着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原来部落首领逐渐成为以阶级压迫为基础的国家元首,而具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如尚书。益稷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庶哉。”这里“元首”即指君,股肱指臣;汉书。丙吉传更称“君为元首”,说文释君曰:“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君”字意义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君”从作为“群下之所归心”的部落首领,

6、转变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历史过程。与君主有关的用语;君主即位叫“践阼”、“践祚”、“登极”、“登庸”、“御极”。皇帝发出的指示,“命为制,令为诏”,后也称“旨”或“圣旨”、“玉音”,全部具有法律效力。皇帝的文告称“皇榜”。清代皇帝的批示或文书称“朱批”、“朱谕”、“上谕”。臣下谄颂皇帝的诏令为“丝纶”、“纶音”。皇帝的容貌称“龙颜”、戴的帽子称“冕”,穿的衣服称“龙衮”,亦称“龙裷”、“龙袍”。皇帝乘的车称“辇”,外出称“行幸”。皇帝所作所为与所用之物称“御x”。皇帝直接参与或授意的行为称“钦”,所用之印称“玺”。侍奉皇帝称“尚”,如“尚衣”、“尚食”、“尚书”。皇帝死了称“驾崩”,坟墓称“陵”

7、。四、我国古代贵妇人的称谓在古代,我国的妇人也有着三六九等之分。就贵妇人而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夫人在周代“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到汉代,列侯的妻子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称“太夫人”。汉代皇帝的妾也称“夫人”。唐代诸王的母或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和国公的母或妻及妃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为“郡夫人”。宋一品、二品官员之妻皆封“夫人”。清代则封宗室贝勒至辅国将军之妻为“夫人”。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现在,“夫人”一词已常被用来作为朋友间问候的客套词。淑人宋徽宗时定制。文官正、从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明清制三品及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硕人妇人封赠之

8、号。宋政和初年定命妇等级,大夫以上封硕人。令人宋制,内命妇有奉恩令人等封号,为正六品。外命妇之号有九等,令人居第五等,大、中大夫以上的妻子封令人。恭人在令人之下,自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封之,充为六品。明清为四品官之妻的封号。清又以奉恩将军之妻为恭人。宜人宋代正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元代七品封宜人,明清五品封宜人。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明清则为六品官之妻的封号。孺人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宋代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则

9、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号。旧时也通用为奴人的尊称。上述贵妇人的称谓,按宋代政和二年定命妇的等级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硕人、淑人、夫人。五、中华女性称谓自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由此,在古籍诗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对她们的尊称、敬称,美称和雅称。“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

10、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绝代佳人”,指

11、当世无双的美人。“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

12、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六、我国古代教师的称谓由于学校名称的繁杂,受教育的对象不同,在我国古代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对教师的称谓不尽相同。夫子 始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起先孔子的门徒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来夫子成为对教师的尊称。师 泛指老师、教师。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傅老师的通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

13、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师保古时担任教导贵族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礼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谙德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归诸道者也。”先生老师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韩愈进学解:“国于先生晨入大学。”宗师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老师教授学生的人。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几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明清两代生员和举子对主试的座主和学官称“老师”。教习学官名。明代选进士入翰林学习,称庶吉士,命学士一人任教,称为教习。清末兴办学堂,其教师也沿袭教习。教谕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官。元明清县学皆置教论,掌文庙祭把,教育所属生员。教授宋代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学校课试等事。元代诸路散府及上中州学校和明清的府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