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50045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 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 背诵诗歌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呢? 诗歌的“四步”阅读法: 一 读 二 品 三 诵 四 背 走近作者 他的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统治者不满和仇恨,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与敌人决斗而死,年仅 38 岁。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是普希金 1825 年在被流放的日子里题在邻人女儿姬姬纪念册上的一首哲理抒情诗。全诗共两节,第一节写面对现实要沉着镇静,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第二节写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未来,把过去变为永久的怀念。 全诗共 8 行,既是一位长者对于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更是诗人在严峻艰苦

2、的岁月里的座右铭。它告诉我们:对待人生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冷静地对待,要善于克制自己,放眼未来。 理解字词 走近文本 解题: “生活欺骗”: 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 2.诗的两部分各表现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生活,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怎么办?面对这个大家都会碰到的问题,诗人的劝说首先是“不要悲伤” ,因为悲伤会吞噬一个人的斗

3、志,让人一蹶不振;然后是“不要心急” ,因为凡事都有一个过程,风浪的平息需要时间,花朵的绽开更需要时间,焦虑、着急是于事无补的,必须学会忍耐和等待。 1怎样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有人因忧郁而沉沦,有人因忧郁而绝望,有人因忧郁而疯狂,可是诗人说“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因为“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对未来要有信心,暴风雨之后会有彩虹,黑夜之后会有黎明,要学会镇静地等候,满怀信心地等候。只有在你完全安静下来的时候,蝴蝶才有可能栖上你的肩头。 2.怎样理解“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 苦难与挫折只是暂时的,对于整个生命的过程来说,它只是一个

4、小小的休止符,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它更是可以忽略不计。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会成为过去。而当它成为了过去,事后回想起来,会觉得那是一种亲切的怀恋,甚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你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许正是它,完全了你的人生,塑造了与众不同的你。 3怎样理解“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首诗是用何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 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叮咛和嘱咐? 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人生态度? 本诗以劝说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临挫折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归纳主旨 第一节: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伫立,不能选

5、择。伫立(思索) 第二节:写我最终选择了一条别人很少走过的一条路,然而很诱人,很美丽决定(选择) 。 第三节: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景象,使我难以再回返。选择后的惆怅第四节:由树林之路悟出的人生之路,同样未选择。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点,怎样选择呢?你是否像诗人一样清醒而理智的知道:“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是的,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条件,有取有舍,有舍才有得。忠孝难两全的时候,你舍什么?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你舍什么?实惠和良心相对峙的时候,你舍什么?你所舍弃的、你所未选择的或许也是极具诱惑力的,但在你心目中,“更诱人” “更美丽”的

6、是什么?这才是你取舍的原则。 精彩句讲解 在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往往会遇到类似的麻烦。看起来两者都不错,都很有魅力,正因为有了这种麻烦,人类才会创造出“选择”这个颇有分量的词语。 2.如何理解“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步污染。 ” 这种选择是理智的,它对后果有清醒的预料和充分的思想准备,有了这样慎重的考虑,才会避免日后的懊悔。 3.如何理解“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 自己选择的路,就一定要走到底,无怨无悔,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而有意义的。因此, “选择”除了需要理智的放弃、睿智的选取,更需要意志的延续。 4.如何理解“而我选择了人迹更

7、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选择时的心态,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必须慎重,更不能随波逐流,应独立思考,自主选择。 归纳未选择的路的主题思想 本诗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1.生字忧郁(yu y) 瞬息(shn) 涉足(sh) 伫立(zh)萋萋(q) 足迹(j) 路径(jng) 镇静(zhn) 幽寂(j) 延绵(yn)复习 2.形似字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忧郁:愁闷。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瞬息:一眨眼一呼息

8、的短时间。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伫立:长时间站着。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旺盛。释义 词语辨析 (1)忧郁 忧伤 忧愁 都是形容词,都有忧愁意。忧愁:因遭困难或不如意的事而苦闷。忧伤:忧愁悲伤。忧郁:忧愁郁闷。(2)安静 宁静 幽静 寂静 都是形容同,都有“静”之意。“安静”有二意:没有声音;安稳平静。寂静:专指环境没有声音,很静,程度比安静深。幽静:除了寂静之意,还有环境幽雅之意。宁静:既可以用来形容环境安静,也可以用来形容心情平静。 读 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诗中的“ 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 读了这首诗,你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品 小组合作,

9、互动探究 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 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理清层次 诵 背 1.如何理解“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幽寂:幽静寂寞。 旅人:旅行的人。 延绵:延续不断。又作“绵延” 。 * * 读题目,读作者,读诗,读创作背景。 品读诗歌(情感,道理和表现手法) 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普希金,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12 岁随父赴彼得堡入贵族子弟学校

10、,以能诗闻名。1817 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其间参加文学社,一歌颂自由,抨击专利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 致恰达耶夫 致大海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大量利用民间词汇和口语,被认为是俄国文学语言的转变。 心儿永远向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

11、,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瞬息( shn) 幽寂(j) 延绵: 荒草萋萋(q) 忧郁(yu) 伫立(zh) 涉足(sh) 向往: 尴尬(gng) 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静寂寞 延续不断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愁闷 长时间地站着。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 境界而希望得到或 达到。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整体感知 揣摩运用 品 品读这首诗,思考: 诗中流露出积极 乐观的人生态度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品 1.体会诗

12、歌的艺术美。 2.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再次阅读诗歌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弗罗斯特 (1874-196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