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利湿法在眼科的应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42307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脾利湿法在眼科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健脾利湿法在眼科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健脾利湿法在眼科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健脾利湿法在眼科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健脾利湿法在眼科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脾利湿法在眼科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脾利湿法在眼科的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健脾利湿法在眼科的应用【摘要】通过总结健脾利湿法在眼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说明此法可以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目的,是培固根本的大法之一,在眼科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健脾利湿;眼科疾病 素问 玉机真藏论说:“脾为孤藏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 ”医学纲目有云:“脾胃一虚,耳目九窍皆病”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和化生气血,性喜燥而恶湿。脾胃虚弱,水湿不能正常运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以致脾虚湿盛,湿浊困结于头面五官,临床上采用健脾利湿法治疗多可获效。现将个人的一点体会浅谈如下: 1 湿阻胞睑 医学入门将上睑归属于脾、下睑归属于胃。 1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脾的功能正常则胞睑得濡养而

2、健旺,若脾受伤,湿浊停滞,蒙蔽胞睑,则眼睑红肿疼痛,出现疱疹、脓疱、溃烂;睑弦红肿溃烂而垢腻胶粘等症。 1.1 睑弦赤烂相当于西医睑缘炎。睑弦红肿溃烂而垢腻胶粘,烂重难愈或有小出血,睫毛脱落,痒痛兼作。舌红苔黄腻,脉数。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清热。以除湿汤为基本方:滑石 15g、车前子(单包)10g、木通 6g、茯苓 15g、健脾除湿清热;黄芩 8g、黄2连 6g 连翘 10g 甘草 5g 清热解毒;枳壳 15g、陈皮 10g 调理脾胃气机,以助化湿;荆芥 12g、防风 8g 祛风邪。 1.2 风赤疮痍相当于西医眼睑皮肤炎、眼部带状疱疹。此症多为患者脾胃蕴积湿热在先,而风邪外袭入里化热成毒在后所

3、致。症见眼睑红肿疼痛,出现疱疹、脓疱、溃烂,胸闷纳呆,大便秘结,苔腻,脉滑数。治法:健脾利湿,泻火解毒。以除湿汤为主方:滑石15g、车前子(单包)10g、木通 6g、茯苓 15g、健脾除湿清热;黄芩 8g、黄连 6g 连翘 10g 甘草 5g 清热解毒;枳壳 15g、陈皮10g 调理脾胃气机,以助化湿;荆芥 12g、防风 8g 祛风邪。加土茯苓 15g、银花 10g、蒲公英 8g、紫花地丁 15g 以增加清热解毒之力。 2 湿阻白睛 脾胃失调,肺失所养,气化不利,肺失宣泄导致白睛发病。 2.1 金疳西医称之为泡性结膜炎。患者自觉干涩不适,白睛颗粒细小,其周血脉淡红,且日久难愈,或反复发作。兼见

4、身倦乏力,便溏不爽或大便干结,食欲不振,腹胀不舒,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治法:健脾利湿兼以散结。六君子汤加减。党参 15g、白术8g、茯苓 12g、甘草 10g 补气健脾;陈皮 12g、半夏 6g 健脾燥湿化痰;生姜五片、大枣两枚、辅以补中健脾,肺乃脾之子,补土即可生金。加防风 10g、桑白皮 8g、赤芍 6g 取其消滞散结之功。 2.2 火疳西医称之为巩膜炎。症见眼痛不解,触痛剧增,羞明流泪病程缠绵,白睛结节秽赤。全身症见肢节酸痛或肿胀,胸闷纳差,3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散结。散风除湿活血汤为基本方,羌活 9g、独活 9g、防风 6g 散风除湿,兼通肺经玄府;忍冬藤 8

5、g 清热解毒;当归 6g、川芎 6g、红花 5g 活血散结;苍术 15g、白术 10g 燥湿健脾。若见纳食欠佳加砂仁 15g、神曲20g、山楂 20g 健脾行气消食。 2.3 白涩症相当于慢性结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视疲劳等。症见患眼干涩隐痛,白睛淡赤,睑内可有粟粒样小泡,眦帷有白色泡沫样眼眵,胞睑重坠,病程持久难愈,可兼见口粘或口臭,大便溏泄不爽,溲赤而短,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宣畅气机。方药:三仁汤。杏仁 15g 苦辛,清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白寇仁 6g 芳香苦辛,行气化湿;薏苡仁 18g 甘淡渗利湿热;制半夏10g、厚朴 6g 行气散满除湿;滑石 18g、通草 6g、竹叶

6、 6g 可增清热利湿之功。若脾气虚明显可加入生黄芪 15g、党参 12g、健脾益气。 3 湿阻黑睛 素食煎炒,酿成脾胃湿热,湿热蕴伏,熏灼黑睛;或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伤正,或滥用抗生素,或过用苦寒攻伐之味损伤脾胃,致脾虚失运,水湿停聚于黑睛。3.1 湿翳相当于真菌性角膜溃疡。湿翳大片,表面如腐渣样堆积,白睛混赤,畏光流泪,不思饮食,口淡无味,舌苔厚腻而白,脉缓。治法:健脾利湿清热。平胃散加味。苍术 15g 苦温最善燥湿运脾,藿香 6g、厚朴 6g、陈皮 9g 芳香化湿,茯苓 12g、薏苡仁 5g 健脾运湿,茵陈 6g、黄芩 5g 清热4利湿。 3.2 混睛障相当于角膜实质炎。黑睛混浊增厚,抱轮

7、微红,四肢乏力,纳呆便溏,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治法:健脾益气利湿。参苓白术散加味。党参 12g、茯苓 15g、白术 9g、扁豆50g、山药 50g、莲子肉 50g、薏苡仁 50g、健脾益气利湿,砂仁20g、陈皮 15g 醒脾开胃行气,土茯苓 15g 健脾利湿。 4 湿阻瞳神 素问 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2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精气不能上濡于目,或湿蕴成痰,瘀阻玄府,蒙蔽清窍,以致瞳神病变。 4.1 瞳神紧小相当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花飘动,瞳神紧小或干缺不圆,抱轮红赤持久不退,或反复发作,黑睛后壁有灰白色或棕灰色沉着物,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或瞳神

8、有白膜粘着。骨节酸楚,或小便不利,或短涩灼痛,苔黄腻,脉滑数。治法:健脾利湿,祛风除热。抑阳酒连散加味。独活15g、羌活 15g、防己 10g、白芷 8g、防风 12g、蔓荆子 10g 祛风除湿;黄芩 10g、黄连 5g、栀子 6g、黄柏 10g、寒水石 5g 清热泻火;生地 15g、知母 10g 滋阴抑阳;厚朴 6g、白寇仁 6g、茯苓 10g、薏苡仁 15g 健脾利湿。 4.2 青风内障相当于开角性青光眼。症见头眩目痛,眼压偏高,心烦而悸,食少痰多,胸闷恶心,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健脾利湿,清热祛痰。黄连温胆汤。陈皮 15g、半夏 6g、茯苓512g、甘草 5g 健脾利湿祛痰,竹

9、茹 6g、枳实 5g 清热降逆,黄连5g 清热燥湿除烦止呕。 4.3 视直如曲相当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症见视物模糊,眼前有淡灰色黑影遮挡,视物变形。眼底检查,黄斑区可见水肿及黄白色点状渗出,周围可见环形光晕,中心凹反射消失。伴头重胸闷,纳谷不香,口渴不饮,舌胖边有齿痕,苔黄腻,脉弦滑。治法:健脾利湿,清热明目。三仁汤。方中白寇仁 6g、薏苡仁 18g、滑石18g、厚朴 6g、通草 6g 均为健脾利水化湿之品,半夏 10g 兼顾祛痰浊。 5 体会 脾胃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因而调治脾胃称为了后世医家遵从的重要治法,健脾法就成为了祖国医学“培固根本”的治疗大法之一。由于脾喜燥恶湿

10、的特性,湿邪最易困脾,脾虚也最易生湿。所以湿邪是脾之大敌,利湿法不但可以祛邪,而且也起到了健脾的作用。健脾和利湿两者同用,扶正不忘祛邪,祛邪不能伤正,达到了标本同治的目的。临床上睑缘炎、慢性结膜炎、真菌性角膜溃疡均以病程漫长、病邪胶着难祛著称。患者求愈心切,常常长期大量的服用市场上常见的药性偏凉的清热解毒制剂,大量滥服抗生素,服药多杂,造成脾胃损伤,以致脾虚湿盛之证日趋增多。这也提醒我们,临证之时一定要注意顾护胃气,留得一分胃气就留得一分生机。 内经云:“人以胃气为本” 、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总之,由于脾胃的重要性及目为清阳之窍的特性,健脾利湿6法在眼科疾病中运用广泛,若辨证准确,运用健脾利湿法可以收到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祁宝玉, 中医眼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7 。 2王洪国, 内经选读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