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进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8790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医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医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医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医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进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进展【摘要】 从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相关实验指标的检测以及不同剂型的中药在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的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了解其作用机理和新药开发提供帮助。 【关键词】 急性软组织损伤;中医药研究;文献综述软组织损伤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患,在劳动、运动及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所谓软组织损伤就是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和神经、血管等受到暴力撞击,强力扭转,牵拉压迫等所引起的损伤,但无骨折、脱位。中医认为软组织损伤的本质是血瘀,损伤之后脉络破损, 血离经而成瘀,瘀而化热, 故治则以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为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软组

2、织损伤主要是受损组织的炎症反应,血管活性物质和组织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增加和酸性产物的积聚,使损伤局部发生一系列微循环变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张力下降,血流缓慢甚至淤滞,从而加重炎症病变。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软组织损伤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人们对软组织损伤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现将近几年有关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21 动物模型的建立11 血肿、瘀斑动物模型的建立庄洪等1对大鼠麻醉后,行心脏穿刺取新鲜血液 0.12 mL,立即注射于跖底部,形成足跖底部血肿, 不同时间观测血肿厚度及血肿消退后瘀斑残留情况。王丽新等2则对大鼠麻醉后采用毛细玻管眼眶后静脉丛取新鲜血 0.12 mL

3、 形成足跖底部血肿造模。丁铭等3 用老虎钳钳夹豚鼠背部脱毛区致皮下出血,每日观察瘀斑面积,建立模型。12 软组织损伤模型朱利敏等4采用重锤坠落法制备软组织损伤兔模型 ,并进行肉眼观察、病理学检查和肌组织 pH 值测定。结果表明 ,该模型的软组织炎症反应与人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相吻合。王丽新等2采用自制打击器(接触面积 0.8 cm2,高度 35 cm,质量 160 g)在大鼠小腿中部外侧连续打击 3 次,造成局部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 ,若合并骨折者予以剔除。苏培基等5对大鼠右腿去毛, 固定在鼠板上,将 0.5 kg 重的铁块自 20 cm 高处自由落在大鼠右大腿上, 制作出红、肿可具有创面但无骨折

4、的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13 髌下脂肪垫损伤动物模型3毕胜等6对兔损伤组应用水囊在膝关节前方压迫髌下脂肪垫 ,对所压迫的膝关节进行屈伸运动,可见脂肪垫内小血管扩张、血管内充血及小片状出血;脂肪间质水肿, 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可见脂肪垫表面滑膜细胞增生及滑膜绒毛状增生。这说明该动物模型的脂肪垫及滑膜符合急性挤压伤的表现。2 实验检测的指标21 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炎性介质的检测邱桐等7,9-10通过实验测定动物局部组织组胺、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 (IL|1 )含量,来说明踝舒能显著降低家兔急性软组织损伤后受伤局部组胺、PGE2、IL|1 含量(P0.01

5、),从而得出该药物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可能机制是降低受伤局部炎性介质含量来达到其镇痛、消肿作用。苏培基等7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的 6-酮-前列腺素 F1 和血栓素 B2 的检测发现,伤科洗方可提高血浆内 6-酮-前列腺素 F1 的含量,降低血栓素B2 含量,影响血管和血流改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控制了水肿发生的程度,血液凝聚状态减轻, 瘀血减少,血流通畅, 达到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目的。422 损伤组织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检测罗毅文等11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复方西红花膏能通过调节 bFGF mRNA 水平 ,直接刺激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蛋白合成, 形成胶原纤维。并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诱导内皮细胞

6、的迁移,促进毛细血管的增生, 形成纤维细胞。董莉等12 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生肌化瘀方能够促进创面修复,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调节、型胶原的比值来调控、型胶原代谢。陈忆九等13研究成年大鼠、新生幼鼠纤维连接蛋白剪接异型体 EA、EB 体内分布及皮肤切创、挫伤后表达情况, 发现 EA+ 可作为皮肤损伤研究的敏感指标。刘宁国等14对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切创 Fos 的表达研究发现,伤后 10 min 表达量开始增高,伤后 3 h 达高峰,以后又逐渐降低,至损伤 1 d后, 表达量与正常组无统计意义, 认为 Fos 为皮肤伤后的敏感指标 ,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价。黄晓春等15-16对大鼠腓肠肌钝击伤的

7、模型, 通过火箭免疫电泳测定血浆 FN(Fibronection)含量及组织纤维连接蛋白,发现创伤后血浆 FN 急剧下降后迅速反弹,随后恢复非常缓慢, 纤维连接蛋白阳性区主要分布于变性、坏死区域和小血管周围,得出创伤能导致血浆 FN 水平低下,软组织创伤修复过程中组织纤维连接蛋白主要来源于血浆纤维连接蛋白的沉积,而后期则有一部分来自成纤维细胞的合成。23 胆红素、肌红蛋白的检测5李戈等17对不同面积软组织挫伤后大鼠血中胆红素和肌红蛋白改变的观察后发现,随着面积的增大血中胆红素和肌红蛋白也在增加。2.4 血清中微量元素的检测杨莽等18通过对不同创伤程度的大鼠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观察,发现创伤可

8、引起血清 Zn、Fe、Cu 含量的变化,且 Zn、Cu 含量变化与创伤程度有一定相关性。3 剂型3.1 颗粒剂杜志谦等19发现筋骨痛消颗粒能够显著改善大鼠软组织损伤模型伤肢肿胀程度,减轻肌肉组织瘀血、肿胀及炎性细胞浸润,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全血黏度。从而得出筋骨痛消颗粒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抗软组织损伤、活血化瘀作用。3.2 胶囊6宛蕾等20采用家兔、大鼠、小鼠实验得出复方龙掌胶囊可使家兔软组织挫伤部位肌组织变性坏死减轻;抑制大鼠足跖肿胀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提高小鼠痛阈值; 能明显降低血瘀证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及红细胞压积,使血沉减慢。3.3 药液刘忠何等21对家兔外伤

9、后所造成软组织损伤在肉眼、组织学观察及 pH 值方面的观察,发现陇中消肿止痛液能改善局部的缺氧和代谢紊乱状态,促进损伤组织的再修复, 是治疗骨科创伤早期肿痛的理想药物。3.4 酊剂邱桐等7,9-10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踝舒酊剂对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理,得出该药物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受伤局部炎性介质含量来达到镇痛、消肿的作用。3.5 贴膏张乐之等22采用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研究发现祛瘀宁痛贴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可能是祛瘀宁痛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作用机理的一方面。73.6 软膏雷波等23通过动物实验说明三黄软膏能明显降低软组织损伤炎性反应,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

10、高, 能抑制肿胀,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还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3.7 喷雾剂王丽新等2用双柏炎痛喷雾剂对急性软组织挫伤和血肿实验动物模型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该药能抑制创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有良好的消肿散瘀作用。3.8 巴布膏庞丹梅等24观察万灵五香巴布膏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和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轻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肿胀度;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和减轻打击所致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从而得出万灵五香巴布膏有明显的活血通络与消肿止痛药理作用。3.9 损伤液化膜8卢敏等25通过动物实验表明伤速康涂膜液具有抗炎、止痛作用,优于对照组,无致敏性、无急性毒性, 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

11、物模型有良好的恢复作用。得出伤速康涂膜液是在传统方消炎散的基础上经乙醇渗漉液配以高分子化合物制成涂膜剂后的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一种优良的外用药。3.10 搽剂王体强等26采用软组织损伤模型腹腔注射醋酸溶液,观察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造成动物软组织损伤, 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来说明骨肌康搽剂能明显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能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4 讨论综上所述, 中医药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上取得了肯定的效果, 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动物模型相对成熟,大多采用重物砸伤模型,周国林等27 通过动物实验认为重物砸伤的动物模型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急性出血、瘀血、水肿等,接近于临床常见的跌打损伤。急

12、性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中医认为局部的血瘀在治则上大多采用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的方药,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9通过现代医学的科技手段从组织形态学、血液流变学、血管通透性、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等水平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可以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提供思路,中药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靶点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这将会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中医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剂型多样,但大多以外用药为主。外用药能作用局部,起效相对较快,避免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毒副作用相对小,但中药的透皮性不确切, 所以开发一种透皮性好的, 便于携带的外用中药制剂将会成为今后中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一个发展方向。

13、【参考文献】1庄洪.外用双柏散浸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1992, 4(2): 1-4.2王丽新, 方永奇 ,黄可儿,等. 双柏炎痛喷雾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 15(4):272-274.3丁铭. 实验研究田七正骨水镇痛、抗炎、活血祛瘀作用J.中成药,1990, 12(1): 30-32.4朱利敏, 何忠平 ,朱欣,等. 软组织损伤兔模型的复制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9, 19(4):222-223.105苏培基, 梁必如 .伤科洗方的实验研究 J.中医正骨,2002, 14(12): 11-12.6毕胜, 王福根,侯京山.兔髌

14、下脂肪垫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和组织病理变化J.颈腰痛杂志,2000, 21(2): 108-109.7邱桐, 朱换平,许晓英,等. 踝舒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组胺影响的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 22(4): 12-14.8苏培基,梁必如. 伤科洗方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2002,14(12):11-12.9邱桐, 朱换平,练维娟,等. 踝舒对急性软组织 PGE2 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2004, 16(1): 15-16.10朱换平,许晓英 ,邱桐.踝舒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 IL|1影响的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3, 20(3): 20-21.11罗毅文

15、,孙之镐 ,谭新华,等.复方西红花膏对损伤组织 bFGF mRNA 表达的影响 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 11(6): 1-4.12董莉,李斌, 章云,等.生肌化瘀方及其拆方对大鼠创面成纤维11细胞、型胶原合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 22(3):200-202.13陈忆九,刘宁国 ,黄晓华,等.大鼠 Fn 剪接异型体分布及皮肤损伤后表达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1,17(4):193-195.14刘宁国,赵子琴 ,顾云菊,等.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切创 Fos表达研究J.法医学杂志,2001,17(4):196-197.15黄晓春,李泽兵 ,唐红敏,等.血浆纤维连接蛋白在创伤修复中的变化和意义J.现代康复,1999,3(11):1342-1343.16黄晓春,李泽兵 ,唐红敏,等.组织纤维连接蛋白在软组织创伤修复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 14(6):260-263.17李戈,吕俊苞,朱小曼,等.广泛软组织挫伤后血中胆红素和肌红蛋白的改变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 17(5): 282-284.18杨莽,姚隆浩,王国民,等.创伤程度与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