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对100例HIV-AIDS患者血常规影响及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8781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治疗对100例HIV-AIDS患者血常规影响及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药治疗对100例HIV-AIDS患者血常规影响及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药治疗对100例HIV-AIDS患者血常规影响及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药治疗对100例HIV-AIDS患者血常规影响及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对100例HIV-AIDS患者血常规影响及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治疗对100例HIV-AIDS患者血常规影响及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药治疗对 100 例 HIV/AIDS 患者血常规影响及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作者:蔡怡段呈玉李艳萍杨绍春赵竞王莉孙俊刘彦丽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对 HIV/AIDS 患者血常规影响及变化规律。方法总结在我省纯中医药(扶正抗毒和康爱保生制剂)治疗满 2 年各 50 例 HIV/AIDS 并有详细血常规资料的患者,分析中医药治疗对其血常规影响及变化规律。结果 100 例单纯中医药治疗满2 年的 HIV/AIDS 患者各项血常规指标治疗后第 12 月、第 24 月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 HIV/AIDS 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中医药治疗对其血常规无显著影响,血常规各项安全性指标无显

2、著变化,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 HIV/AIDS 患者是安全的。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 HIV/AIDS 血常规变化规律 (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简称,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感染者发病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现将我省单纯中医药治疗的 HIV/AIDS 患者的血常规影响及变化规律的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HIV/AIDS 患者均系在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中单纯服中药的病人,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订的 HIV/AIDS 诊断标准1,有

3、完整血常规资料。 21.2 统计方法采用配对 t 检验,检验水平 =0.05。 1.3 治疗情况接受单纯中医药 HIV/AIDS 患者的治疗情况如表 1-1所示。 表 1-1 病例接受治疗情况 注: “扶正”指服用扶正抗毒散/胶囊/ 丸、 “康爱”指服用康爱保生散/胶囊/丸。 下面将对单纯服用扶正和康爱制剂满 2 年的各 50 例 HIV/AIDS患者的血常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2 扶正抗毒制剂治疗 HIV/AIDS 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一)病例基本资料 单纯服用扶正抗毒制剂的 50 例中,男性 36 例,女性 14 例;汉族 41 例,少数民族 9 例;已婚 27 例、未婚 21 例、离异

4、2 例;大专以上 6 例、高中 19 例、初中 24 例、小学例 1。 病例可能感染途径分布:输血 2 例,静脉吸毒 33 例,性接触 12例,不明原因 3 例。一名患者可有多种可能感染途径。 (二)血常规数据分析 各项血常规指标治疗后第 12 月、第 24 月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 3 康爱保生制剂临床资料分析 (一)病例基本资料 单纯服用康爱保生制剂的 50 例患者中:男性 34 例,女性 16 例;3汉族 38 例,少数民族 12 例;已婚 23 例、未婚 16 例、离异 9 例、丧偶 2 例;大专以上 7 例、高中 13 例、初中 27 例、小学 3 例。 病例可能感染途径分布:输血

5、 1 例,静脉吸毒 35 例,性接触 11例,不明原因 3 例。一名患者可有多种可能感染途径。(二)血常规数据分析 除血小板计数轻微下降外,其余各项血常规指标治疗后第 12 月、第 24 月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 4 综合分析 对单纯服用扶正抗毒制剂和康爱保生制剂的各 50 例患者各项血常规指标治疗后第 12 月、第 24 月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血小板变化患者未出现血小板减少相关临床表现,考虑与疾病自身病程发展有关。从血常规表现来说,扶正抗毒制剂和康爱保生制剂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5 讨论 HIV 感染后主要是 T 淋巴细胞亚群 CD4+的衰竭,导致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体质消耗和多系统损害

6、。在有关 T 细胞的检测中,正常人外周血中直径小于 10 微米的淋巴细胞应1.5109/L,若低于1.2109/L 提示 T 细胞缺陷。T 细胞缺陷常常伴有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减少。HIV 感染可以引起血液系统的许多异常变化,可发生各种血液恶性肿瘤, 如淋巴瘤、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红细胞增生症、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等。其中淋巴瘤较常见于艾滋病患者中,可出现于 5%20%的4HIV 感染者 ,与 HIV 病毒感染导致多克隆淋巴细胞增生和细胞免疫缺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HIV 感染者外周血像异常很常见,其表现有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前两者同时减少见于

7、约 57%70%的患者; 后者可单独出现, 约见于 1/3 的患者。上述异常均随 HIV 病程的进展和免疫状况的恶化而加重。综上所述,了解艾滋病常见的临床血常规变化特点,能帮助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认识此病,提高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兴权,范江. 艾滋病病毒感染与艾滋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3-134. 2邓家栋.临床血液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23-1124.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科研基地建设项目” (课题编号:2009ZX10005-014) 国家 “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及减轻HAART 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疗方案/方法研究” (课题编号:2008ZX10005-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