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7653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变化作者:马士良 黄玉梅 张云涛 张荣和 【摘要 】 目的 观察与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骨性 III 类错牙合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 选取 24 例骨性 III 类的生长发育期患者,应用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骨面型 III 类错牙合, 矫治完成后比较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分析与侧貌有关的测量指标。结果 本研究 24 例骨性 III 类错牙合 ,经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后,患者软组织面角减小,H 角增大,上唇突点前移,上唇凹点前移,下面高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但下唇位置无明显变化。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显著改善患者的凹面型,使患者侧貌更协调美观,下颌软组

2、织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 骨性 III 类错牙合侧貌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 profile changes after maxillary protraction treatment for Class malocclusion.Methods 24 Class patients before adolescence were select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axillary protraction.After treatment,cephal

3、ometric measurements about profile changes were analyzed.Results After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axillary protraction ,facial angle decreased,H angle increased,Ls move forward,Ss 2move forward, anterior lower face height increased, and the changes had statistics significance.But lower lip

4、location changed unconspicuously.Conclusion Maxillary protration can conspicuously improve the profile of the patients ,make the profile more harmonious and aesthetic.But lower lip change is unconspicuous. 【Key words】 maxillary protraction,skeletal Class malocclusion profile 安氏 III 类骨性错牙合是由上下颌骨形态、大小

5、异常形成的一种严重颜面畸形,发病机制多为上颌发育不足或下颌过度发育或综合机制造成,近十余年来,前方牵引矫治器用于安氏 III 类错牙合的矫治受到普遍重视。但目前关于矫治及保持因素对面部软组织的影响的研究报道不多,值得进一步探讨1 。本文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 24 例骨性 III 类错牙合,通过矫治前后 X 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评价上颌前方牵引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 24 例生长发育期的骨性 III 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男 10 例,女 14 例,年龄 6.511.5 岁,平均 8.5 岁。病例选择标准:后牙中性关系,前牙至少 4 个牙反牙合,侧貌

6、观呈凹面型,面中部发育不足,切牙不能后退至对刃牙合,X 线头影测量 ANB、SNA 、PtmA 值小于该年龄段正常值,根据头颅定位侧位片颈椎形状确定所有病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生长发育高峰3期。 1.2 方法 口外装置采用面具式前方牵引装置(杭州新亚) ,采用上颌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矫治器尖牙唇侧处弯制牵引钩。牵引力方向为牙合平面向下 1530,每侧 300500 g 力,每日牵引至少1214 h。矫治疗程 612 个月,平均 9.1 个月。反牙合解除后逐步降低牙合垫,直至后牙建立咬牙合关系。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侧位片由同一放射科大夫拍摄,病人取自然头位。由同一人对头颅定位片描片及

7、测量分析。采用配对 t 检验方法比较治疗前后与侧貌有关的头影测量指标。头影测量的指标确定见图 1。 2 结果 24 例患者矫治结束后,前牙反牙合解除,侧貌得到较明显改善。鼻唇角改变不显著,颏唇角平均增大 2.7,软组织面角平均减小4.4,H 角平均增大 2.42,说明面突度增加,上唇前移,下面部美观改善。上唇突点平均前移 2.90 mm,上唇凹点平均前移 3.65 mm,说明前牵引矫治后上唇前移。下唇突点和下唇凹点改变不明显,说明前牵引对下唇前后向位置改变不大。下面高平均增加 2.12 mm,说明颏部软组织后下移位。测量数据结果见表 1。 表 1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数据及统计结果(角:;距离:m

8、m)项目治疗前(xs)治疗后( xs)P 鼻唇角96.9017.0098.6011.200.05 颏唇角134.306.99137.009.700.05 软组织面角93.003.2988.603.180.01H 角 14.107.3516.526.100.054上唇突点Y 轴距 80.205.2283.106.400.01 上唇凹点Y 轴距74.253.8577.905.820.01 下唇突点Y 轴距81.507.1480.807.900.05 下唇凹点Y 轴距72.807.4572.508.720.05 下面高52.984.6955.104.810.053 讨论 3.1 软组织测量基准平面的

9、选择 常用的软组织测量平面如软组织面平面、审美平面、H 平面等反映了面下部软组织的协调情况,同时受到上下颌软组织的影响。Arnet 分析法以自然头位铅垂线为基准,确定上下唇软组织的矢状向位置。但从矫治病人的外貌角度考虑,能较好地反映面下部软组织的相对位置及协调关系。本研究应用自然头位铅垂线为基准平面,评价上下唇的前后位置变化。 3.2 上颌前方牵引后颌骨和牙槽的改变 陈远萍等2的研究表明上颌前方牵引后上颌向前生长增加,下颌向前生长受抑制伴有顺时针旋转,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李玉如等3动物实验表明大鼠上颌复合体在矢状方向生长加快,并呈现向前向上的逆时针旋转。Williams 等4认为前牵引产生

10、的主要是牙槽改变和较少的骨矫形改变,两种因素共同导致类错牙合的矫正。牙弓的变化包括上牙弓长度的缩短,配合扩弓的患者有上下牙弓后段宽度的增加。 3.3 上颌前牵引矫治后的软组织侧貌的变化 寇波等5认为应用粘结基托式牵引矫治使面凸角增加,全面凸角减小,患者侧貌由类凹面型变为直面型。芮建功等6的研究表明前方牵引对上颌软组织影响较大,上唇对硬组织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而对下颌软5组织的作用较小。大部分研究者均报道前牵引后面型有明显改善。Ngan 等 7认为矫治后软组织侧面型变直,唇位置改善,由于切牙正常覆盖的建立,使覆盖于其上的唇获得更好的紧张度和形态。他发现前牵引后上颌软组织前移的量为硬组织前移量的5

11、0%79%,下颌软组织下前移动的量为硬组织移动量的71%81%。Kilicoglu 等8 认为治疗后软组织面角减小,面突角减小,上唇区更突出,上唇共前移 4.5mm,软组织颏前点向后移位,使面部趋于平衡。他认为上前牙前移 1.25 mm 能使上唇相应前移 1 mm,矫治后上唇厚度减小,上唇沟深度也减少,而下唇区改变不显著,可能与下唇位置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关。 3.4 矫治器设计 设计矫治器时主要根据患者的生长型、反覆牙合的深浅、畸形机制等,通过调节牵引力的方向,作用点与鼻上颌复合体的阻力中心的相互位置关系,来控制和影响鼻上颌复合体的移动方式,从而达到不同的治疗目标。牵引力向前的分力会使颌骨产生绕

12、其抗力中心转动的副作用,从而造成矫治后的腭平面逆时针旋转。为尽量避免这种副作用,口内牵引点应尽量靠前,在固位良好的情况下,牵引方向应从牙合平面向下 25或更多。 3.5 面部软硬组织的生长变化 有研究表明上下颌骨在青春发育期持续生长,女孩一般至 1415 岁停止 (约月经初潮后 23 年) ,男孩约 18 岁时停止(约性成熟 4 年后) 。颅面部生长发育,前颅底首先停止生长,然后是鼻区、上颌、下颌前部,而升支和下颌后部直到青春期结束时才停止生长9 。骨性 类错牙合由于下6颌的持续生长,很少有可能在生长停止以前完成正畸治疗,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矫形治疗结束后, 原来的异常 类生长型重新建立10,1

13、1 。 对于前牵引矫治保持期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张京剧.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类错牙合的组织改变及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0,27(6):367340. 2 陈远萍,李霞,韩光红,等.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骨性安氏类错牙合患者颅面结构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32(1):133136. 3 李玉如,徐芸,曹真胜, 等.模拟上颌前牵引对 SD 大鼠颅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0(2):319322. 4 Williams MD, Sarver DM, Sadowsky PL,et al.

14、 Combined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and protraction facemask in the treatment of Class III malocclusions in growing children: a prospective longterm studyJ.Semin Orthod,1997,3(4):265274. 75 寇波,王春玲,刘东旭,等. 基托粘结式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乳牙期骨性反牙合的疗效观察J.北京口腔医学,2006,14(3):185188. 6 芮建功,刘红,杨振华,等. 前方牵引矫治儿童安氏类错牙合 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

15、腔医学杂志,2005,21(1):4647. 7 Ngan P, Hgg U, Yiu C,et al.Soft tissue and dentoskeletal profile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maxillary expansion and protraction headgear treatment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1996,109(1):3849. 8 Kilicoglu H,Kirlic Y.Profile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class III malocclusions

16、after Delaire mask therapyJ.Am J Orthoddentofac Othop, 1998,113(4):453462. 9 李霞 ,陈远萍 .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作用及其远期疗效J.口腔正畸学,2004,11(4):190192. 10 贾绮林,王海岚, 王以玲.前方牵引对于乳牙期骨性类错牙合 结构的影响J.口腔正畸学,2003 ,10( 2 ): 156158. 811 Baccetti T, Franchi L , Mcnamara JA Jr. 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craniofacial changes after rapid maxillar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