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17届高三二诊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5719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2017届高三二诊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7届高三二诊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7届高三二诊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7届高三二诊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7届高三二诊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市2017届高三二诊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市2017届高三二诊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充市高 2017 届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第 I 卷 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国学”这一概念随着“国学热”而为人们所熟知,它主要是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其实, “国学”一词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 周礼中就有“乐师掌国学之政”的话。可见,“国学”这一概念最早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而不是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用“国学”来指称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有一个流变的过程。清朝末年,中西文化的交流有了很大进展。为了区别西方的学术文化和中国两千多年来以经、史、子、集为基础的传统学术文化,人们把前者称为“西学” ,而把后

2、者称为“中学” 。此后,随着变法维新的推进,有人将西方学术文化称为“新学” ,而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称为“旧学” 。也有一些学者出于保存中国文化命脉的考虑,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称为“国粹”或“国故” 。后来,章太炎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 ,胡适创办国学季刊 ,均用“国学”指称中国固有之学术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国学”一词逐渐通行起来。今天,我们使用“国学”这个概念来指称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这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整体性、综合性有着密切关系。这里所说的整体性、综合性,不是说“国学”等于经、史、子、集的简单相加,而是说所谓“经学” “史学” “子学” “文学”都是在同一个文化母体中生成的,它们在内涵

3、上是交叉互通的。“国学”这一概念为我们从整体上观照和把握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特征与内涵提供了独特视角,有助于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学术文化。首先,从古代目录分类来说,经、史、子、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这四大部类书籍,实际上有很多是相互交叉的。比如说, 诗经本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尚书本为我国最早的文章总集,但皆被尊为经。其次,经、史、子、集各部类本身也体现出某种程度的综合性。例如,经部的书也包含着自然和社会的丰富知识。子部的书也是这样,像管子中就有农学方面的内容, 墨子里就有逻辑学、几何学方面的内容。这是因为,各类书作者的知识结构往往是复合型的,而不是单一的。最后,学习研究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要求从整体

4、上去综合把握。一般来说,学哲学的应读经部和子部,学历史的应读史部,学文学的应读集部。然而,只要我们的学习和研究略微走向深入,就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一部类中,因为认知的对象、研究的问题常常涉及方方面面,必然要求我们有比较广泛的涉猎。所以,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都是经、史、子、集兼通的。因此,可以认为,用“国学”这一概念来指称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更能凸显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自身的特点,更切合其整体性、综合性的学术风貌。 “国学”概念提供的独特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经、史、子、集的内在联系,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思想文化内涵。(选自边家珍“国学”概念的独特视角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

5、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学”这个概念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但它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先秦时代它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现在是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文章总集,但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都被归在经部。C章太炎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 、胡适创办国学季刊 ,均用“国学”指称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那以后 “国学”一词才逐渐通行起来。D作为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称谓的“国学” ,是为了区别于西方的学术文化,由“中学” “ 旧学” “国粹” “国故”等这些称谓逐步流变而来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6、一项是( )A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整体性、综合性主要是指传统学术文化的各部类都是在同一个文化母体中生成的,在内涵上是交叉互通的。B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中经、史、子、集的四部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这四大部类书籍,有很多是可以既划入这一部类,又划入那一部类的。C文中例举管子中有农学方面的内容, 墨子里有逻辑学、几何学方面的内容,是要证明“经、史、子、集各部类本身也体现出某种程度的综合性” 。D “国学”概念提供的独特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经、史、子、集的内在联系,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思想文化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这也是我国历史

7、上许多著名学者都是经、史、子、集兼通的根本原因。B中国传统学术包括哲学、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以及宗教、艺术等等。其中自然科学有天文、算学、地理、农学、水利、医学等。C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内容是瑕瑜互见、精粗并存的。其中既有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知灼见,也有背离客观实际的谬妄之说。D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学习研究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要从整体上去综合把握,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部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抗战音乐家张曙张曙原名张恩袭,1908 年 9 月 18 日,出生于安徽歙县坑口乡柔川村一农家小院, “张曙”这个名字,是他 1933

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田汉为他取的,寄意他在音乐道路上如“初生曙光” ,大放异彩。童年时期,母亲所教的山歌,随处流传的微调,无不给幼小的张曙以音乐的启蒙和艺术的滋养。从此,他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1921 年底,张曙随在外经商的父亲到浙江衢州,先后就学于衢县高等小学、浙江省立八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段时间所受的教育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1925 年 3 月,浙江省立八中调来音乐教师华盖,华盖对张曙重点培养,使他在音乐上进步神速。华盖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对张曙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1926 年秋,张曙中学毕业,没有按照父亲预先设置好的人生道路投考法政学校博取仕途,或是回乡经商。张曙执

9、意报考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在上海艺术大学求学期间,张曙结识了著名戏剧家田汉。1927 年起,张曙开始了左翼音乐创作,一首首激昂的革命歌曲,一部部鞭挞万恶旧社会的话剧配乐,使张曙的音乐才能锋芒初露。1928 年,张曙考入当时国内最高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跟随俄国声乐教授斯拉诺娃和声乐组主任周淑安学习声乐,还师从黄自学习作曲,师从朱英兼修二胡1933 年 1 月,张曙在田汉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革命工作与音乐事业彻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1935 年是张曙创作的高峰期,他为话剧洪水写下了三首插曲风雨催眠曲 、 云儿词 、 筑堤曲 ,又先后创作了爬山运动歌 、 青年劳动歌 、 抗战进行

10、曲等一系列进步歌曲。1936 他在南京新民报发表了谈作曲 、 看回春之曲后 、 谈谈国难时期的音乐运动等音乐文论,坚决反对在国难当头之际“制作消闲音乐” , “把音乐完全趣味化” 。张曙进一步阐述用音乐去唤起民众抗日热情的主张与手段:“我们既然要通过音乐去唤起大众、组织大众,那末我们必得先要懂得大众的疾苦与希求。倘若你没有懂得大众的生活情绪,无论你的作曲技巧怎样高,你一辈子也作不出大众真正需要的音乐来,所以我们得要先从大众去学习,然后才能去教育大众。1937 年 “七七”事变后,田汉连夜创作出话剧卢沟桥 ,交由张曙配乐编曲,张曙借用河北民间戏曲小放牛的曲调改编卢沟问答 ,此曲在南京公演后不胫而

11、走,成为社会大众人人爱唱的抗战歌曲。同月,张曙深感于国家危亡,倾力创作抗战歌曲的力作保卫国土 。歌曲铿锵有力,听众为之感奋不已。之后,张曙还为阳翰笙的电影剧本夜奔写了插曲一条心 。与同时代的新音乐工作者相比,张曙对民间音乐钻研颇深,其抗战歌曲汲取生活中群众呐喊呼号的音调,不仅极具民间风味,也体现出奔放不羁、热烈雄浑的战斗精神。1937 年 12 月,张曙受田汉邀请为田汉新作最后的胜利编曲。根据剧情需要,张曙采用民间山歌的曲调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作日落西山 ,以民间习见的情歌题材,抒发出仁人志士抛却儿女情长,毅然走向抗日战场,甘洒热血写春秋的高尚情操。歌曲风格清新,曲调明快优美,很快流传全国,不仅

12、是著名的抗战抒情歌曲,更作为声乐教学的经典曲目广为传唱。台儿庄会战后,田汉创作诗歌洪波曲 ,交由张曙作曲。张曙决定将此谱写成大众化的进行曲,以铿锵有力的节奏,通过齐唱与合唱等形式,将台儿庄会战的壮烈场景栩栩如生地加以呈现,表现出中国军民精诚团结、血战到底、众志成城的磅礴气势。此曲很快便流传开来,成为他一生最负盛名的抗战歌曲。据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记载,在纪念抗战一周年之际, 在太行山上刚刚写就,由于来不及教给歌咏队队员,又想及时介绍给广大群众,于是张曙就找到林路以二重唱的形式进行演出,使这首歌曲迅速传遍武汉三镇,唱响全国。张曙还先后发表了唱歌的声音与感情 、 聂耳作品的历史性等音乐文论,强调“要

13、从日常生活中,多方面的深切地去体验,敏锐地去观察” ,才能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从而正确地把握与诠释作品。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张曙辗转撤往广西桂林,据与张曙朝夕相处的林路回忆:“他除了组织领导歌咏活动外,主要是推敲那首十二月抗敌歌 。每一段、每一句、每一个音节他都细细琢磨,时时都在吟唱推敲,几乎把他所知道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全部倾注在这个作品中。 ”不幸突如其来,12 月 24 日中午,年仅 30 岁的张曙牺牲于敌机轰炸。他短暂一生创作出 200 余首抗战革命歌曲,以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斗志昂扬的爱国热情,鼓舞和教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摘编自黄敏

14、学洪波一曲壮国魂 )相关链接张曙先生之可贵在于和聂耳同为文化战线上的两员猛将救亡歌咏便是最显明的,代表了大家发出了反抗的怒吼,代表了大众发出了要求团结的呼声。张曙先生便是这样的工作者中的一个,这功绩是永远、永远不磨灭的。周恩来黄自死于病,聂耳死于海,张曙死于敌机轰炸,重责寄我辈肩头,风云继起;抗敌歌在前,大路歌在后,洪波歌在圣战时期,壮声破敌奴肝胆,豪杰其兴。郭沫若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华盖不仅使张曙在音乐上进步神速,而且对他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学毕业后,张曙放弃了父亲为他设置好的人生道路,向着心中的音乐梦想扬帆起航。B在张曙看来如果没有懂得大众

15、的生活情绪,无论作曲技巧怎样高,也作不出大众真正需要的音乐来,所以要唤醒民众,得要先从大众去学习。C 1927 年起,张曙开始了左翼音乐创作,一首首激昂的革命歌曲,一部部鞭挞万恶旧社会的话剧,使张曙的音乐才能锋芒初露。D与同时代的新音乐工作者相比,张曙对民间音乐钻研颇深,其抗战歌曲汲取生活中群众呐喊呼号的音调,不仅极具民间风味,也体现出奔放不羁、热烈雄浑的战斗精神。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A童年时期母亲教唱的山歌和家乡传唱的徽调的浸染是张曙走上音乐道路的启蒙,浙江省立八中的教育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B为了将台儿庄会战的壮烈场景栩栩如生地加以呈现,表现出中国军民众志成城、血战到底的磅礴气势,张曙将田汉创作的诗歌洪波曲谱写成大众化的进行曲。C张曙对创作极为严肃认真,每一段、每一句、每一个音节他都细细琢磨,时时都在吟唱推敲,几乎把他所知道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全部倾注在他的创作中。D张曙的名作日落西山 之所以采用民间山歌的曲调,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出仁人志士抛却儿女情长,毅然走向抗日战场,甘洒热血写春秋的高尚情操。E张曙在革命斗争与创作实践中开辟出无产阶级革命音乐新的艺术道路,迄今仍引领着群众音乐创作的发展方向,成为我们学习和效法的楷模。6张曙舍弃了父亲为他设置好的入仕或经商的人生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