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探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3760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例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5例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5例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5例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5例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例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例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5 例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探讨【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观察 15 例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切口于术后 1225 天愈合,平均18.5 天,均未发生感染。结论体型肥胖、糖尿病、营养不良,使用电刀,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及术前软组织创伤等成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谨慎使用电刀、切口尽量避开损伤软组织及缝合后皮下置引流管引流、控制血糖、加强营养等可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后, 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预防感染及促进切口愈合。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脂

2、肪液化预防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等应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已经明显下降,但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创伤暴力的增大和电刀的不恰当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日益增3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我院外科 2008 年 5 月至 2010 年 1 月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 15 例骨科患者的诊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 例患者中,男 6 例,女 9 例,年龄 2165 岁,平均 48 岁。11 例患者均为肥胖患者,以中年女性为多。12 例患者使用高频电刀,糖尿病 5 例,低蛋白血症 2 例,贫血 1 例。上臂、腿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5 例,小腿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62例

3、,耻骨联合分离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2 例,骨盆骨折 2 例。 1.2 观察内容本组病人均于手术后 38 天出现切口愈合不良,表现为较多黄色渗出液,内混有脂肪滴、积血及坏死组织,切口边缘平整,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松标本培养 3 次无细菌生长。 1.3 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积极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贫血,局部应用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切口干燥,减少渗液形成,促进渗液的吸收。(2)根据切口及渗液的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对切口渗液较少,表皮未裂开,液化范围小、浅者,一般不拆除缝线,由两边向中央挤压切口,将渗液尽可能排出后外敷碘伏纱条。有 3

4、 例采取该法,经 23 次换药后可按期拆线。对切口渗液较多,愈合不良有 8 例,根据情况拆除 12 针缝线,高渗盐水冲洗创面,置引流,红外线照射切口,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二期缝合或用蝶形胶布对合创口,经 35 次换药可愈合。 切口全部发生脂肪液化不愈合,予以拆除全部缝线,反复冲洗切口。切口旁另开小口,放置一次性硅胶引流管,全层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接负压引流。引流液减少后拔除引流管拆线。4 例行切口内置负压引流治疗 1216 天切口愈合。所有的患者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本组 15 例患者中,11 例一期愈合,4 例二期愈合,愈合时间为31225 天,随访 36 月没有发生切

5、口感染者。3 讨论 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创伤暴力的增大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骨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3 。一般认为有以下表现者可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切开较多黄色渗出液,内混有脂肪滴、积血及坏死组织,切口边缘平整,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送标本培养 3 次无细菌生长2 。本组 15 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骨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术前软组织创伤严重,脂肪组织血运遭到破坏;2)患者过于肥胖,脂肪层厚,血供差;3)电刀切割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灼伤,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

6、造成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进一步发生血供障碍,导致切口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脂肪液化;4)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发生氧化分解,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5)缝线过密,影响脂肪血运及线结等异物排斥也可能导致脂肪液化;6)切口缝合不够严密,留有死腔,且引流不畅;7)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的病人,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易造成积液及脂肪液化。 总结骨科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我们得出以下预防措施:1)对于肥胖病人,应用多侧孔引流管置于切口下,以达到充分引流切口渗液的目的,效果满意;2)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恰好能流畅切割组织为宜,忌用电凝切割组织

7、,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4接触的时间,避免反复切割造成过多脂肪组织坏死,而且,电凝止血灼点尽可能准确而小,不宜在钳夹组织较多的血管钳上长时间电凝,以免造成大块组织灼伤坏死1 ;3 )缝合前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尽量清除被烧伤及坏死的脂肪组织;4)皮下组织缝合时不留死腔,打结动作尽量轻柔,缝线不要过密以免影响脂肪组织血运,造成坏死液化及死腔形成;5)对于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应控制好血糖、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以利于切口愈合;6)切口张力较大时,可作预防性减张缝合或二期缝合,保护脂肪血运,预防脂肪液化造成切口愈合不良、裂开。 切口脂肪液化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

8、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切口渗液较少,表皮未裂开,液化范围小、浅者,一般不拆除缝线,由两边向中央挤压切口,将渗液尽可能排出后外敷碘伏纱条,经 23 次换药后可按期拆线。对切口渗液较多者,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 l 一 2 根缝线,内置生理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以使切口顺利愈合,不要轻易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若切口全部发生脂肪液化不愈合,则应及时敞开引流,防止积液导致脂肪液化的扩展及继发感染,并辅以红外线局部照射,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即行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参考文献 1张义才.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分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12(3):163-164. 52苏明宝,王一平, 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 20 例诊治体会J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144. 3纪光伟,吴达志,王旭.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实验和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7):1199-1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