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5 (3)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845980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明5 (3)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王明5 (3)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王明5 (3)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王明5 (3)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王明5 (3)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明5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明5 (3)(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韩非子管理思想之治世之纲及当代启示和借鉴作者:王明 学校:曲靖师范学院 专业:文秘教育 年级:2010级 指导教师:陈建顺 日期:2013年至2014年6月浅论韩非子管理思想之治世之纲及其当代启示和借鉴摘要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管理思想包含了许多智慧,例如王霸之道、权利之势、制臣之策、治世之纲、决策之要等等。今天我们将要研究和探讨的是韩非子的治世之纲,以此来分析其对当代的启示和借鉴。ABSTRACTHan Feizi is a master of legalism. His management thoughts contains many intelligence, such

2、 as Wang Ba way, potential of the rights, minister of, tries to outline, decision-making and so on. Today we are going to research and discuss is the key link of the zhenguan Han Feizi, to analyze its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to contemporary.关键词 韩非子 治世之纲 当代企业管理启示和借鉴引言 韩非子出生于韩国王室,韩非子的学说师承儒家,融用道家智慧

3、,而以法家为本位,其管理思想可以和直接和现代沟通,他的思想适用于政界、商界、以及平民百姓。韩非子的管理思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探讨和研究,真正的做到古为今有,古为今用。文献综述 韩非子的管理思想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就目前研究韩非子管理思想的人有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的王泽民,论文为韩非子管理思想略述政法系1103班的郭佳宝,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民族学院张忠伟等人都有研究过韩非子的管理思想,本文我是选了韩非子管理思想中的治世之纲来探讨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跨学科研究方法,来展示其对当代企业管理的启示和借鉴。正文一、 韩非子简介韩非子出生于韩国王室,其特点是口吃而善于写作,表明其思想敏锐。韩

4、非子曾师事荀卿,与李斯是同学。韩非子他一生郁郁不得志,虽几次向韩王提出建议,却得不到采纳,其原因是韩王本身胸无大志,韩王周围亲信又对韩非进行排挤。韩非子是勤于研究和思考的人,失意之后,潜心研究古今历史和诸家学说,进行批判、吸收、借鉴,写成著作,可惜在本国无人理睬,后传到秦国,受到重视。秦王为得到韩非,不惜动用武力,向韩国索取韩非。韩非在秦国收到师弟李斯的排挤、陷害,秦王将韩非下狱,最后韩非被迫自杀。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融合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他的思想还包含了改革图治,变法图强。韩非反对天命思想,主张天道自然,人们办事应该尊重客观规律。二、 韩非子治世之纲的内容1、 管理要

5、轻心治重法治。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韩非子.用人放弃法术而凭主观办事,就是尧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不要规矩而胡乱猜测,就是奚仲也不能做好一个轮子;废弃尺寸而比较长短,就是王尔也不能做到半数符合标准。假如中等才能的君主遵循法术,笨拙的匠人掌握规矩尺寸,就会万无一失了。从古到今,治国管人是用人治还是法治,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在管理理论中,儒家和法家的理论影响是很深刻的。人们通常认为儒家主张人治,而法家主张心治。“法治”是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和法家进行争论的焦点。法家是

6、继墨家之后反对儒家最有力的一个学派。事实上,儒家中人治,也不忽视法治,法家重法治,也不轻人治。法治是同人治并列的两种基本的治国方法,两种方法的基本目的基本是一致的,都希望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人治依靠的是个人,但个人又与能力水平、道德素质、思想意识形态密不可分,所以在现实条件下单靠人治来管理维持社会秩序是有很大不足的。法治也有其不足之处。很多法因为缺少了可执行性,人治的色彩还相当浓厚。与法相并存的是权力。因为没有把人的很多劣根性的东西考虑进去,所以执行难,监督难,难免会出现权利的真空,难免出现交易,难免出现腐败问题。因此,加强法治建设,辅以人治才是最合适的。2、 以道为原则,以法为

7、根本。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本治者名尊,本乱者名绝。凡智能明通,有以则行,无以则止。故智能单道,不可传于人。而道法万全,智能多失。韩非子.邪饰所以先王把道作为常规,把法作为根本。法制严明,君主名位就尊贵;法制混乱,君主名位就丧失。凡是智能高强的人,有依据就行动,没有依据就停止。所以智能是偏道,道和法是万全的,智能多有偏失。管理不能依靠人的智慧,应该依赖法的约束。因为人的智慧有高低,情感有好恶,做事有私心,是主观的,容易随心所欲,任意妄为;法如镜子、衡器,是客观公正的,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是统一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因此,韩非子主张:治国必须任法,而不可任智。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道法兼治,才

8、是治国的万全之策。韩非子反对以“智能”治国,因为“智能多失”,是“不可传于人”的“单道”,是行不通的办法。任智,放弃了法律的规范作用,臣下就会粉饰自己的智能,法律禁令就站不住脚。这样,随心所欲的做法就通行,以法治国的的原则就这样废了。这是霍乱之道,君主也劳而无功。任法,以法为本,臣子就会把法律当做自己的行为准则,国家就能治理好,君主就会省力而有功。道是法的思想基础,法是道的政治体现。道在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中有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道和法同为推行法治的最重要的手段,所以,实行法治,不仅要“以法为本”,依靠法律,还有“以道为常”,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韩非子认为,国家命运不能依托在某

9、个领袖人物的个人“智能”上。不要信任治国者个人的才华,哪怕他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也不可靠,可靠的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稳定的法律,要信任万全的法律,这是法家的政治哲学。韩非子强调“道法”治国,是对老子的继承。3、 以身作则,依法办事。诗曰:“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傅说之以“无衣紫”,缓之以郑简、宋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诗上说:“君主不以身作则,民众就不会相信。”齐王的师傅用规劝君主自己不穿紫衣服以影响民众来说明这个道理:可以援引郑简公委任臣子做事而国治、宋襄公亲自参战而兵败的事例印证得失。每个领导都希望下属遵纪守法,按制度办事,约束自己的行为。然而,很多时候,法治实施起来却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其

10、中一个原因就是领导者自己没有守法,起到了很坏的示范作用。韩非子认为,国法对于君主和臣民都有约束作用,君主不能因为自己是一国之尊就不遵守国法,臣子不能因为自己有权势就枉法。上级必须约束自己,为下属做表率。韩非子在外储说左上举了一个例子:齐王喜欢穿紫衣服,齐国人都喜欢穿紫衣服。齐国五匹素布抵不上一匹紫布。齐王担心紫布太贵。太傅规劝齐王说:诗上说:“君主不以身作则,民众就不会相信”现在大王要使民众不穿紫衣服,就请自己先脱下紫衣服去上朝。群臣中有穿紫衣服进谏的人,就说:“离我远些,我厌恶那种气味”这一天,侍从官在没有一个穿紫衣服的人;这个月,国都在没有一个穿紫衣服的人;这一年齐国境内在没有一个穿紫衣服

11、的人。韩非子用这个事例告诫君主:法治必须从上而下实行,下面的人都在看着上面的领导,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依法办事,起好的榜样作用。前期法家人物也强调了法的公平性原则,对于这个观点,韩非子反复强调过,他在外储说右上里面又举了一个“楚庄王”护法的事例。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他非常重视法治。楚庄王又外朝的法规:“群臣、大夫、诸公子入朝,有马蹄踏到屋檐下滴水处的,执法官砍断他的车辕,杀掉他的车夫,”这期间太子入朝,马蹄踩到屋檐下滴水的地方,执法官砍断他的车辕,杀了他的车夫。太子发怒了,进去向庄王哭泣道:“替我报仇,杀了执法官。”庄王说:“法是用来敬宗庙、尊社稷的。所以能确定法制,遵从法令,尊敬社稷的,是

12、国家的臣子,怎么可以诛杀呢?违犯法制,废除法令,不尊敬社稷的,是臣下凌驾君主之上,臣下侵犯君主。臣下凌驾君主之上,君主就失去威势,臣下侵犯君主,君主的地位就危险了。威势失去,地位危险,国家不能保有,我将拿什么传给子孙”?于是太子就回头跑开,躲避到外面露宿了三天,面北一再拜请给予死罪。这个故事赞扬了楚庄王以身作则、不顾私情,坚决实行法治的精神。法制能否推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君主的态度是否坚决,对犯法者是否一视同仁4、 执法公正,才能不树私怨。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善赏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所以用法令治国,不过是制定下来、推行

13、下去罢了。法令不偏袒权贵,墨绳不迁就弯曲。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抗争。惩罚罪过不回避大臣,奖赏功劳不漏掉平民。“以罪受诛,人不怨上, 危坐子皋。以功受赏,臣不德君, 璜操右契而乘轩。由于犯罪而受到惩罚,被惩罚的人不会怨恨君上,所以被子皋处以 刑的人反而保全了子皋;由于建立功劳而受到赏赐,臣下就用不着感谢君主,所以 璜理所当然地乘着珍贵的轩车。在韩非子.主道中,韩非子认为“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疏贱必赏,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意思是说法律制度的执行,能否取得良好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公正,一是法本身要公正,二是执法者本人要公正。韩非子主张管理

14、国家,管理民众,要执法公正惩罚得当,法不偏袒权贵,不能屈从于邪恶惩罚非过不可回避权贵大臣奖赏善行不可遗漏普通百姓。这样,被管理者就心服,不会产生私怨,就更容易统治。韩非子举了两个例子:孔子当任卫相时,他的弟子子皋当任狱使子皋依法砍掉一个犯人的脚,被砍脚的人得看守大门,有个人在卫君面前中伤孔子图谋作乱,卫君打算捉拿孔子,孔子逃跑了,弟子们也逃跑了。子皋更者跑出门,断足守门人引导他们逃到门边屋子里,官吏没有捕到他。半夜,子皋问断足守门人说:“我不能破坏君主的法令,只得亲自砍掉了你的脚,现在是你报仇的时候为什么竟肯帮我逃走,我凭什么得到你的帮助呢?断足守门人说:“我被砍掉脚,本来就是我罪有应得,但是

15、当你用刑法给我定罪时,你反复推敲法令,先后为我说话,很想让我免罪,这些我也清楚。等到案子和罪行决定了,您心里十分不快,脸色上都表露了出来,这我又清楚的看在眼里。您并不是徇私照顾我才这样做,而是与生俱来的仁爱之心本来就是这样。这便是我心悦诚服并要报答你的原因。”孔子对于这件事说了一句话:“善于做官的人树立恩德不会做官的人树立怨仇。官员是用来公平行法的,治理国家的人不可以失去公正。”另一个例子是,另一个例子是魏文侯的大臣 璜,因推荐李 、吴起、乐洋、西门豹等人有功,魏文侯封他为上卿,可以乘坐“轩骑驾出”。韩非子以此说明“以功受赏,臣不得君”的道理。韩非子指出:君主对臣下实施惩罚,必须具有公正性。如

16、果确实有功,即使疏远卑贱的人也一定赏赐:确实有罪,即使亲近喜爱的人也一定惩罚。疏贱必赏,近爱必罚,那么疏远卑贱的人就不会懈怠,而亲近喜爱的人就不会骄横了。5、 制度管理无小事。夫治无小而乱无大。法不立而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而诛心,虽失十左氏无害也。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治不在小,乱不再打,大;如果法令不设立,诛罚不兑现即使有十个左氏城也没有意义;如果法令设立,诛罚兑现,即使失去十个左氏城也没有伤害。韩非子主张严法治国对触犯国法者坚决执行惩罚。哪怕是犯的罪比较轻,也要惩罚,不姑息养奸,可以惩前毖后,臣子就不敢以身试法。韩非子举了一个例子:卫嗣君在位时,有个囚犯逃亡魏国后,就替魏襄王的王后治病。卫嗣君听说了,就派人求襄王用五十金赎回囚犯,使者往返五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