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教法与创新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25691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教法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教法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教法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教法与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教法与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教法与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教法与创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教法与创新摘要:新课程改革着眼于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的探究,着眼于学习方法的指导。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创新。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教法;创新;主动学习 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教学思想上带来了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教师学习的动力,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与使用上谈些点滴体会,与大家探讨。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么他的智力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语

2、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多说、敢问多问、会说会问,把学习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笔者在新课改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让学生课堂上敢说敢问,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课堂质疑探究,提高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钻研课文的兴趣。同行们可能都会有这种体会,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敢发言,害怕说不好别人笑话,而且越是暂时后进的学生,这种心理障碍越2大,往往造成懒于思考。长期下来,学生对学习就会丧失兴趣。对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有差异、有梯度,注意分层教学,每堂课提问后进生比例不少于 40%,举手比例不低于 90%。这样,许多后进

3、生能勇于发言,教师同样适时地给予鼓励、表扬,给学生一个合理正确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向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渐渐地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学习内容,产生心理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 ,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意识的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用谈话、交流的方式,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情感反馈,增强教师语言、表情等教态的亲和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变知识点的灌输为引导学生主动、深入的思考,这与过去的那种过分强调教法,强

4、调教师在一堂课中的主体地位是不一样的。以前我们研究的是“这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把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而现在我们应该研究的是“怎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并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要求教师能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好奇是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上探索的兴趣也来源于创新。笔者总是要求自己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不断“求新” 、 “求异” ,每节课上都有亮点,有新鲜感。因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

5、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水平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笔者在教学中分析课文时,摒弃传统的从头到尾的分析模式,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有时从结尾切入,有时从标题切入,如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有时从学生喜欢的语段切入,如春等;有的从学生阅读的疑点切入。读书方法也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互相指定朗读、分角色朗读、竞赛朗读、配乐朗读和学生首席朗读制等。由于经常变换各种方法,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巩固了学生学习语文

6、的兴趣。 教法设计上的变化主要从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设计上和课堂目标设计上。单元目标从单元整体出发,对单元内课文处理的课时、教法及整个单元的节奏作统筹安排,经过累积整合提升迁移的途径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具体目标设计一般是这样安排的:课堂阅读教学中采用“导、读、悟、赏、拓”五个教学环节。导即导语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导语的重要作用,好的导语可以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心理定势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4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可以说,精彩巧妙的导语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读”即课文适宜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感受情感等,为下面环节

7、打好基础;“悟”结合朗读中语言的内容感知,来整体性感悟,品味探究课文,大胆质疑讨论,加深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情感体验;“赏”可结合具体内容比较欣赏,比较阅读,提升探究成果,达到知识积累与能力提高的和谐统一;“拓”即拓展迁移,加深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训练,是完成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是教学目标较高的一个层级。 和阅读教学相比,自读课以学生读、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达到学生巩固新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在美读课文之后,找出课文中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运用“我认为 句子(或词语)写得好,它好在 ”的句式说话,来赏析本文的语言美,有的

8、同学读得很有感情,更多的同学赏析得非常具体、合理,这样,学生的语言丰富了,良好的语感也逐渐地培养起来。在教学中对文句赏析理解上,笔者常常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效果较理想。 三、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自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5习惯。中学阶段的阅读能力在于发展阅读技能,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名著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针对目前学生中出现的阅读量减少,阅读情趣与品味日趋娱乐化、浅层化的倾向,笔者采取学校图书馆借阅和

9、家庭藏书互阅共享的形式,成立班级阅读小组,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学生可以读名著、读人物传记、科普书籍等,教师主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推介,把课外阅读与课文学习相结合。当然也可读一些中学生杂志、知识报刊和贴近当代青少年生活的小说,如读者 、 青年博览 、 读写月报 、 杂文报 ,还有韩寒三重门 、秦文君男生贾里 、 女生贾梅等,这些既增强读书兴趣,又对他们认识当代生活有好处。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读书方法的指导,教会他们分清要点,注意从中吸取知识,注意体会其中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笔者还适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读书报告会、辩论会、朗诵会和读书笔记交流活动等。这些做法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也是学生

10、才艺展示的平台,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作文教学应有整体思路 新课标要求的作文教学应有整体思路,学生作文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以前传统作文教学中,或多或少地缺少整体思路,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写篇文章,教师精批细改,然后评讲作文。最终结果,教师辛苦,学生感觉无味。笔者在这些方面做了些改革的尝试: 6首先是从积累做起,由浅入深,学会运用。学年伊始,就要求学生做好每周摘抄精彩文段,而后要求写出文中用的好的词语或名言,继而又要求摘抄之后写上点评,写阅读感受,由最初的周摘抄到现在的学生随笔,定期同桌或在小组内交流,相互点评,可以针对一篇也可针

11、对阶段所摘抄的内容。一学期后,发现部分学生阅读面较广泛,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佳作或畅销的青少年杂志等读物。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同学在摘抄积累后,能把这些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教学的过程性,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生成,作文教学更应该体现这一点。事实上,作文写作本身就是一个由“材料准备写作构思语言表达”构成的完整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情感、气质个性表达呈现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中要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把学生带入写作过程。因此,笔者明确了学生在学期各个阶段的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注意加强语言的训练,语言训练是作文教学的起点。许多同学怕写作,其实

12、就是学生觉得写作内容自己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进行语言训练中,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精炼、要美,通过进行“课前两三分钟”的口语训练,采用摘抄、读背、赏析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实践证明,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费劲。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上好作文指导课。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无助” ,尤其是对于刚上初7中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如指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就必须给学生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点拨就可出彩。同时结合具体的文体、话题等从审题、选材、结构、语言、拟题方面进行具体的专题指导。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转变

13、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要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要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把学生和教材联系在一起考虑问题,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昕,任奕奕,李东明.新课程教学设计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彭一琼.阅读教学:让学生与作者对话和沟通J.教学与管理,2002(10). 3李季.书刊文化影响与青少年成长 J.课程教材教法,2001(5). 作者单位:广西贵港市港北区贵城镇第二中学 Abstract: New cur

14、riculum reform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research on grasp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the guidance of learning method. Chinese teachers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cooperative spirit, and strengthen learning and 8innovation in educational idea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new Chinese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active learn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