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中期报告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68427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中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中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中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中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中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中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中期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 中期研究报告 2006年10月,我校开始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实验。两年的时间,学校课题组成员和一批骨干教师本着“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一边学习培训,一边实验探索,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酝酿了有益的反思。下面从三个方面作简要汇报。一我们的认识必要性、服务性、规律性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

2、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制胜法宝,同样信息技术也不可能是万能钥匙。因此,我们在“整合”的过程中,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1“整合”应强调必要性 强调整合的必要性,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有机的、恰到好处,不是人为的拉郎配,不是每学科、每

3、堂课都必须整合,不是有整合就是创新,无整合就是传统。整合是教育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另一方面则要凸现信息技术的特长。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更加准确的反映或逼真的模拟出微观世界与瞬间变化中的各种现象,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又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会促进本地与远距离的协作以及师生间的交流,并且帮助他们成为由学者和科学家组成的更大世界的一部分,提高学习者的合作、讨论和反思能力。再则,网络的虚拟功能可以为我们创设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情境,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积极的思

4、维。教师要利用这些独特的优势,紧密结合教育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这就是必要性的内涵。2“整合”应注重服务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将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化,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强调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要立足于课程而不是计算机,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只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和伙伴。具体的讲,就是要实现两个转变,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把信息技术从

5、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成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真正建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和提高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因此,计算机要服务于教学内容,要服务于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服务于学习方式的改变。3“整合”应把握规律性 就目前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属于探索实验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不适应性。无论是硬件还是师生信息素养,都有不支持性。因此,研究和把握整合的规律性,显得尤其重要。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博士提出整合“阶段论”,即整合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计算机素养的培养阶段、课程整合阶段、课程改革阶段、全方位教改阶段。马宁、余胜泉两位学者提出整合“层次论”,

6、即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整合的规律,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强调“过程性原则”,即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整合”从本质上讲,是说明事物间通过相互作用结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它既注重事物间动态作用又强调事物间结成一个整体的独特性质。在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侧重点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对材料的收集、筛选、整理。教师教会学生的是收集信息的价值判断,以任务为驱动,以目标作为寻找资源的目的和策略,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技术不足以收集资源时,教师再教给他新技术。从系统论的角度讲,整合就是

7、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因此,我们看整合,重点不在课件和技术,而在观念和方法。 二我们的实践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 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从目前情况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建设队伍;再则就是选择带头学科,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

8、的关键点。 1互动化使合作学习成为现实 课堂是以信息传递为载体的,从信息论上说,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存在着四种主要信息交流的方式:教师施,学生受;教师问,学生答;师生之间相互问答;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 无疑,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试验这种方式应该是我们追求的,它使得信息传递互动化。其意义就在于,通过信息传递互动化,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通过信息传递互动化,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信息传递方式的最优化;通过信息传递互动化

9、,新型课堂教学能够确保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信息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交互性,互动式的教学网络设计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这样的网络中学习,可以选择,可以探究,可以创造。这方面我校数学组的老师做了很好的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数据的收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等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作用,也在全市获了奖。 2网络化使教育模式发生变革 随着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登陆互联网并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工作,人类逐渐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那就是“读网时代”。“读网时代”

10、的挑战,学习首当其冲,将使教育从观念到形式发生根本的变革。教师逐渐习惯将网络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努力追求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我们设计了“环境保护”这堂课。课前,教师带着学生拍摄下我市存在的一些环境污染场景:工厂的排污口、未经处理的垃圾堆积如山、青弋江口和池塘的水污染、高大建筑物的光污染、工厂烟囱的大气污染、街道上行驶的汽车的噪声污染。上课时,教师首先将这些视频信息在网络上播放,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登陆互联网,收集信息,进行讨论,提出治理方案。并可登陆市政府网站,向政府反映我市环境污染情况,提出建议。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

11、相比,网络教学的优势有以下几点:(1)学习内容由那些凝固的、静态的书本变化为与时俱进的网络知识。现在是知识创造更新迅速快捷的年代,人脑无法包容如此巨量的信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很难保证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新知识。但网络教学却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活动,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与知识的发展的统一性。(2)讲授方式由说教性讲授变化为交互性指导。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是停留在使学生获得知识这一层面上,而是注重对现象、概念的解释,培养学生的探索、反思与创造能力,以及认识、处理问题的多元观点和多元方法。(3)评价方式由针对事实性知识的评估变化为基于能力的评估。传统教育中形成的过于严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

12、对权威的服从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障碍。网络环境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反思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发挥其特有的潜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对不同思想观念的理解与尊重的品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情境化使大脑思维发散丰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定现实的情境,如一般生活情境、变式情境、问题情境及发现探究式情境等,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以激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教学中营造生动直观、情趣共济的学习情景,充满激情、活泼热烈的交往场景,情真意切、陶冶心灵的艺术氛围,以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丰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高效。 信息技术为我们教师创设丰富

13、的教育情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是传统的方法和手段无法比拟的。如语文课月光曲,开始,教师用关于音乐的名言名句作为导语,创设疑问:音乐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吗?接着,登陆互联网,在线收听月光曲,轻柔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寂静的夜晚,澎湃的大海在呼啸,朦胧的云雾中,月亮冲破一切,将皎洁的光芒洒遍大地。从而,学生的心灵受到撞击,学习的兴趣得到调动。 教学内容的内核是知识。知识是人类历史上长期积累的、以符号的形式而表达的、以概念、命题等表现出来的人对现实的认识。由于知识所具有的普遍性的特征,知识的表达往往以抽取出现实的具体情境,来转变化为抽象的概念。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并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是教学中

14、的一个难题,长期以来一直为教学理论所关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特质,把握信息技术的规律,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构建崭新的平台,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三我们的反思大视野、高素养、新平台 1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不是拘泥于一个知识点、一堂课、或者是一个课件,而是要形成新的教学观。我国当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与要求集中反映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第四部分“教学过程”中。基本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

15、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所以,我们提出了新

16、型课堂教学要以“四化”为特征,即“师生关系民主化、呈现方式情境化、信息传递互动化、教学要素整合化”,以此衡量一节课的效能高低。从根本上讲,就是处理好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与课程整体改革的关系。2要有全体师生的高素养 计算机要有机的运用到教学中,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有人讲,教师培训问题已成了计算机整合于教学的瓶颈,这是不无道理的。由于我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计算机运用到教学的发展不平衡。首先,过去的师范教育没有信息技术的培训,培养出来的教师现在教师岗位上的大都年岁不轻,他们恐信息技术高深莫测,产生畏难情绪;其次,现在的师范教育虽然有信息技术培训,但太缺乏针对性、实战性,是从理论到理论;再则,我国长期把计算机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设置,运用计算机也就成为专业教师的事,其他人往往漠不关心。因此,要从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