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 (节选)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2307458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 (节选)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 (节选)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 (节选)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 (节选)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 (节选)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 (节选)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 (节选)教案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文言词法、句法及重点实词,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2了解用典型事件塑造人物的手法。3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博大胸怀、协作精神及以大局为重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分析典型事件塑造人物的手法;借助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教学难点】理解主要矛盾(秦赵)与次要矛盾(廉蔺)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史记简介1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司马谈(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曾任太史令)之子。年轻时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并漫游各地,观察风俗人情,后继父职,开始编写史记。由于为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受宫刑。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

2、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思想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在作者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这种“实录”精神开创了史学家写作的进步传统。鲁迅的赞誉可见其史学价值及文学价值。(补: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另: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北宋,字君实,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从历史角度看,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起到一直到汉武帝止,3000多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历史。写帝王及其历史活动的叫“本纪”(12);(例:高祖本纪、项羽本纪)写诸侯王公和汉初开国功臣的历史

3、活动的叫“世家”(30);(例:陈涉世家)记述天子、王侯以外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的传记叫“列传”(70);大事年“表”(10);(例:西汉大事年表)政治、经济、文化上颁布的一些政策叫“书”(8)。补充: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春秋四公子: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从文学角度看,史记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一是有较丰富的思想,不但敢于揭露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帝王、贪官、酷吏的暴行,而且对历史上有贡献的人物,不管地位高低

4、都给以不同程度的评价和相应的历史地位;二是创立了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为我国传记文学奠定了基础;三是词汇丰富,用词准确生动,叙事善于概括,写人有鲜明性格,大量吸取民间口语、谚语和歌谣,为写人叙事增强了形象的真实感。二、整体把握1背景简介司马迁成功地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历史人物。他们生活的时代,下距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约半个世纪。当时七雄纷争,战事频繁。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各国都有可能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因此,各国都极力进行战胜、争取统一的斗争。势力较强的秦国,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推行统一事业。赵国是秦国的近邻,时常受到秦国的威胁。蔺相如和廉颇为了保卫赵国,在军

5、事和外交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结构梳理第一部分:廉蔺简介(12)身份、地位的简要介绍,既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也是为后文作铺垫(突出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这其实也是下文渑池之会后秦“终不敢加兵于赵”的原因之一;突出他的功绩地位不凡,是为后文居功自傲、鄙夷相如作铺了垫;而突出蔺相如的出身低贱,是为其大智大勇、扶危爱国作反衬。)第二部分:完璧归赵(313)第三部分:渑池之会(1416)第四部分:廉蔺言和(1721)三、分析研读1品读“完璧归赵”,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出使之前:意识到秦历来贪暴无信,意识到出使任务艰巨,但毅然挑起重担,而且考虑周密、准备充分、斗争目的明确,初显其过人的胆识

6、。出使过程中:时时随机应变,处处争取主动。(从细微之处看出秦王的不合礼数“无意偿城”: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之后: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据理力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相如先使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再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归璧于赵之后,对秦王亦有所交代: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表示自己知道有罪,愿意受死;又提出希望,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

7、办法。)出使之后:“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概括: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大智(随机应变、争取主动之智)大勇(敢挑重担、不怕牺牲之勇)、忠诚正义。描写角度: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2“渑池之会”读后感?具体经过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蔺相如:凭机智、勇敢再次取得外交上的胜利。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以决秦望。”王许之。几个动词表现

8、了廉颇在赵国举足轻重的显赫地位,表现了廉颇不但勇于冲锋陷阵,而且还很忠心,很有政治头脑。这样,他后来的知过勇改(知错能改)就合情合理了。3读过“将相言和”,你喜欢廉颇这个形象吗?廉颇居功自傲,口出狂言,而相如不计私怨,一再退让。相对于相如的顾全大局,廉颇争个人名位,显得意气用事,过于狭隘。但是,这毕竟是一位忠心耿耿的社稷之臣,他一旦明白过来(知道了蔺相如退让的原因,即二人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先国家之急而又私仇),立即负荆请罪,充分表现出了他的知错能改、坦白直率,不失为一个可爱的人物。四、总结全文全文始终贯穿两大矛盾:国与国(秦与赵)、人与人(廉颇与蔺相如);围绕一根主线:赵对秦的斗争;以三大事

9、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言欢)为重点;以廉蔺的矛盾冲突及解决为中心;解决矛盾的基点:“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附】文言特殊语法现象整理一、句法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被动句拜为上卿徒见欺而君幸于赵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使不辱于诸侯介后以勇气闻于诸侯故燕王欲结于君拜送书于庭设九宾于廷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终不能加胜于赵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定后求人可使报秦者宾前何

10、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二、词法1词类活用:名词动词乃前曰臣乃敢上璧舍相如广成传舍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左右欲刃相如相如每朝时名词状语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国怒发上冲冠间至赵矣卒廷见相如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相如廷叱之动词名词特以诈佯为予赵城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形容词动词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使动用法宁许以负秦曲臣请完璧归赵大王必欲急臣秦王恐其破璧归璧于赵以绝秦望意动用法且庸人尚羞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通假字: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锧)可予不(否)臣愿奉璧往使(捧)拜送书于庭(廷)召有司案图(按)设九宾于廷(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均(穆)惟大王与群臣

11、孰计议之(熟)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耶)请奉盆缻秦王(缶)3古今异义: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给看;今:上级对下级的指点)窃计欲亡走燕(古:私下,谦词;今:偷)(古:逃跑;今:死)(古:跑;今:行)其势必不敢留君(古:按情势,一定;今:必定)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嫔妃;今:美丽的女子)(古:侍卫、身边的人;今:两个方位名词)指从此以往十五城(古:从这里到那里;今:以前)相如前进缻(古:上前进献;今:向前行进)宣言曰(古:扬言,公开宣称;今:公开的文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离开;今:前往)(古:表原因;今:表结果)臣请完毕归赵(古: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今:请对方做某事)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古:向人敬酒或献礼;今:祝寿、贺寿)明年复攻赵(古:第二年;今:今年的后一年)4一词多义:负、顾、引、遇、徒、使、幸;以、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