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06466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的国际领先技术3年之内“天河”两度问鼎世界超算之巅,标志着我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而这只是国防科技大学辉煌代表之一。军队,虎狼之师;科技,虎狼之翼。哈军工首任院长陈赓大将曾形象地比喻:“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老虎,我们就是为老虎插上翅膀。”翻看“哈军工国防科大”60年的辉煌历史,无数个“中国第一”“中国之最”璀璨夺目:中国第一台每秒亿次、十亿次、万亿次和千万亿次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个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中国第一台环形激光器,中国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中国第一台高速信息示范网核心路由器,中国第一条自主磁悬浮列车试验线,中国最高纳米超精加工精度,高功率光纤激光相干

2、合成技术,世界最高时速无人车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提到的“十一五”5项重大科技突破,其中1项由国防科大独立完成,3项有国防科大参与建设。据统计,从哈军工到国防科大,该校取得了6000多项科研成果,谱写了一曲共和国军人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雄壮军歌。为国甘当拼命人1978年,在那个科学的春天,邓小平同志掷地有声:“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机!”时任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慈云桂激动不已,立下军令状:“现在我已经60岁了,就是豁出这条老命,也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的巨型机搞出来!”冲刺关头,副教授蹇贤福忍着癌细胞吞噬躯体的剧痛,用颤抖的手写完5大本实践经验,才安详地闭上了疲惫的双眼;为设计出更优的运算控

3、制系统,讲师俞午龙连续5天5夜没有合眼,永远倒在出差的路途上。倒在巨型机研制征途上的还有乔国良、钟士熙、王育民、张树生在每一个年轻生命倒下的地方,都耸立着一座不朽的丰碑。1983年12月,我国首台亿次巨型机在国防科大研制成功,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少数几个具有研制巨型机能力的国家。环形激光器是衡量一个国家光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导航和精确制导。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环形激光器,引起了世界光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如果我们不干,就可能给国家留下空白,将来就可能因此受制于人;要干,就要干好这个世界性难题。”国防科大高伯龙院士的话语铿锵有力,“我们研制的器

4、件,只有能够在装备上得到应用,才算尽到了军人的职责。我们必须一直到研制出实用性强的器件为止。”作为激光技术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环形激光器研制工作在国内几经沉浮。从六十年代开始,中国曾有多家单位投入力量开展研制,但先后由于工艺技术过不了关,精度难以达到要求而中止。而高伯龙主持的国防科技大学激光研究室,历尽磨难坚持搞了下来。它似一棵劲松挺立在科学的峰峦上,几经风霜雪雨,坚韧不拔。环形激光器的研制工作从一开始就在重重迷雾中艰难摸索,到1978年,终于制成第一代实验室原理样机。1984年初,高伯龙带领科技人员制成了改进的某型环形激光器实验室样机,这一成果解决了大量理论和技术工艺问题,为进一步研制、生产环

5、形激光器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条件。当一些人又觉得该松口气的时候,执拗的高伯龙却不肯轻易罢休。他根据现有的工艺技术水平,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工程化的某型环形激光器的新设想。这当时在国外尚无先例,只能靠自己探索。30年磨一剑。1994年11月18日,我国第一台环形激光器通过国家鉴定,国人纷纷称赞“长国家志气,提民族信心”。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对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具有重大意义。1994年,“千里眼”被美国GPS首先使用。为打破国外垄断,国防科大“北斗”团队展开了艰难的“排星布阵”。18年顽强拼搏,18年艰难攻关,他们突破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瓶颈,成为北斗

6、卫星导航系统中唯一同时担任系统核心体制、卫星关键荷载、运控主体、测试设备研制任务的“国家队”主力军,为覆盖亚太地区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作出了突出贡献。强军路上勇攀登哈军工创建之初,学院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主动进行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我军第一台军用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声速梯度仪、第一个超音速风洞、第一个现代弹道实验室、第一代水陆坦克初样车、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水翼艇和气垫船、第一部鱼雷快艇攻击指挥仪精确制导与自动目标识别,是现代制导武器的“眼睛”和“大脑”。郭桂蓉院士带领团队,几百次下部队、上海岛,采集数据、调试设备。经过十几年的接力攻关,实现了现役雷达改

7、造和新型雷达研制,使我国雷达信息处理技术一举跃进世界领先行列,被国内外同行称为“难以想象的奇迹”。20世纪90年代,我国靶场光测技术还停留在胶片记录、人工判读阶段。于起峰院士带领团队经过艰苦努力,成功研制出一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数字光测胶片判读分析系统。然而在准备列装时,于起峰发现这套系统仍存在不足,为此他提出直接生成数字图像的设想。他们实现了靶场光测装备的测量方法由模拟到数字、手工到自动、三维测量到六维测量的飞跃,是我国40年来该领域判读系统的重大变革。纳米精度的攻关,是集成电路、精密光学仪器、尖端信息化装备制造的关键技术。上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开始超精密加工的技术研究,造出了世界上性能最好

8、的芯片和一批尖端武器装备。而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还在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法。面对巨大差距,李圣怡教授带领团队开始了艰难的超越之路,创造出超精密加工的中国奇迹。今年1月,他们自主研制的磁流变和离子束两种超精抛光装备,创造了光学零件加工的亚纳米精度,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高精度光学零件制造加工技术的国家,并成为世界上最早同时具有磁流变和离子束抛光装备研发能力的国家。轻触屏幕,战场一览无遗,指尖游弋,指挥百万雄师。实现这一功能的“智能交互式通用指挥平台”就是由该校老松杨教授研制的。2004年开始,老松杨便把这一技术作为自己科研的主攻方向。经过6个月攻关,他和团队最终掌握了该项关键技术。如今,该成

9、果已直接应用于我军各级指挥机构,给我军在指挥控制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走边海防,入演兵场为了把准科研攻关方向,国防科大每年都组织“博导部队行”,上百名博士生导师下一线部队。“一个数学公式改变了一支部队”的故事,在基层官兵中广为传颂。1997年,该校理学院专家教授赴测控部队调研时,发现大山深处的测控站设备体积庞大、精度不高,且需要官兵长期维护。他们经过反复推算验证,得出了核心数学公式,并用这个公式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测速定位方法,给外弹道测控体制带来一场深刻变革,让雷达官兵走出了深山。科技惠民当先锋1983年,汪浩教授带领团队,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帮助开发的“浏阳县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的系统工程研究”

10、和“洞庭湖综合治理规划”,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依托该校提供的技术支撑和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合力打造构建了石油勘探数据处理、生物医药数据处理、动漫与影视超级渲染、高端装备制造产品设计与仿真、地理信息五大应用平台,先后为600多家重点用户提供了超级计算服务。如今,刚刚夺得世界第一的天河二号即将落户广州,主要应用于大科学、大工程以及产业升级和信息化建设领域,目前已在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和存储、“智慧广州”信息系统建设、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动漫制作、基础研究等方面推广应用。自主驾驶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技术。上世纪90年代,贺汉根教授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首台高速无人车。2007年

11、,他和团队研制的无人车,最高时速达170公里,成为当时世界无人车第一速度。2012年5月10日,“天拓一号”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发射成功,第一次将“国防科技大学”的名字嵌入浩渺太空。在轨稳定运行的一年时间里,“天拓一号”先后传回100余万条AIS报文,绘制出我国首幅全球船舶AIS数据海图,为交通部通信信息中心等10余家用户单位连续提供AIS数据服务,在海洋目标跟踪监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该校着眼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科技惠民,呈现出一幅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该校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株洲一家公司联合研制的大尺寸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在国内多个大型风场应用并远销白俄罗斯、智利等国,累计

12、每年可为国家节省标准电煤70万吨,为我国能源战略贡献了重要力量。该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固态硬盘核心技术,与湖南源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建成亚洲最大的固态硬盘生产基地,年产值将超过10亿元。2011年,该公司产量在全球127家固态存储厂商中跃居第5位。如今,生活中贴着“国防科大研制”标签的成果越来越多,银河麒麟操作系统、银河玉衡核心路由器、北斗手持式用户机、360度全景式摄像机、面部识别技术国防科大人在服务国家和军队战略需求的同时,用科技造福于民。国防科大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领先世界国防科技大学紧贴教学科研实际加强作风建设,把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从严治教的成效体现在出人才出成果上。今年以来,该

13、校确定的17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相继取得突破,启动的“学科交叉中心”等21个项目进展顺利,一批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在高性能计算、卫星导航、军事航天、超精加工、激光技术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国防科技大学是国防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下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列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校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1970年学校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国防科技大学。学校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占地总面积373公顷。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成为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经济学、

14、哲学、文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大学。学校现有10个学院,下设40多个系、所、实验室,其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以10个国家重点学科为代表的部分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2007-2009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统科学、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6个学科进入前5名。国防科技大学在激光领域走在世界前沿,特别是在光纤激光器相干合成方面以及环形激光器方面,接下来OFweek激光网将带你看国防科大在激光领域的相关进展:一、2011年国防科大研制出世界首台千瓦级光纤激光相干输出系统国防科技大学20

15、11年6月14日宣布,他们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千瓦级光纤激光相干合成试验系统”,系统输出总功率达1.5千瓦,而此前国际上此类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仅为725瓦。相关专家指出,该系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光纤激光千瓦级相干合成输出,其综合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在相干合成输出功率、宽带和多波长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等方面处国际领先地位。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是利用光纤激光器光束质量好、转换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通过相位控制等方法将多根光纤激光器“捆梆”起来,从而实现“步调一致”的高功率、高质量激光输出,是获得高能激光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当前世界激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但由于系统复杂,研制难度很大,少有大输出功率成果。国防

16、科大刘泽金教授率领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发明了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单频抖动等两种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相位控制方法,建立了描述相干合成阵列激光的传输通用模型和传输方程,提出了相干合成光束质量评价指标,掌握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今年5月,课题组研制的“千瓦级光纤激光相干合成试验系统”,实现了9路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系统输出总功率达到1.5千瓦,光光转换效率达到75%,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国际最高水平。系统具有输出功率大、光束质量高、散热效果好、系统成本低等特点。课题组先后在应用物理快报光学快讯等国际著名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21篇,其中SCI收录82篇,其阶段性成果“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