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30095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陵水县隆广初级中学 陈家平摘要: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历史教师转变观念,构建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关键词: 历史教学 自主意识 创新能力 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在诸种能力之中,自主创新能力又是主旋律,是一个学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备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由培养学生学会知识以应付考试转变为培养学生会学知识以适应社会。但要完成这样的转变,还

2、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实践交流,思考探索。那么,如何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呢?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基础知识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识记知识点及概念的便捷途径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

3、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2引导学生掌握灵活多样的记忆方法复述法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节奏地复述,是提高记忆力良好的捷径。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因此,培养学生有节奏地复述是很重要的。中国近代史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有四次战争,我指导学生在有节奏地记住时间:1840185618941900。事件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将历史知识分解去记。复述后,教师略加点拨。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容易记住。图示法利用简单图示指导学生加以记忆,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

4、,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讲红军长征时所走的路线,我采用图示方法。如: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缴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学生很快地记住了,并且能讲出一段段动人的故事。简图绘制速度快,直观性强,绘完后教师略加演示学生便可记住。清朝时的疆域,我采取方位绘图,即东临太平洋,西跨葱岭,南包南海诸岛,北接西伯利亚。寥寥数言把方位交待得清清楚楚,学生识记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不易混淆。提炼法找出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或抓重点词。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

5、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找中心等;例如,十七世纪俄国农奴制改革,在课堂讲述中,我从三方面人手:经济上盛行农奴制,工场手工业落后;政治上目的是想向外扩张;措施军事、经济文化。讲述时板书力求简洁,纲目明了,板书繁杂反而不利于学生记忆。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解决难点。巧用资料法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教科书上的楷体字,图画说明、注释及竖体字等历史资料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

6、,如果不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重要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可能会忽略而过,或不理解,或理解得不深刻。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使学生清楚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的进攻方向和清军的反击方向,通过指导学生观看地图,使学生明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形势及清军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在学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内容时,我指导学生阅读挂图中的时局图和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简表,通过两者对照,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认识。通过阅读图表使学生获得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解答、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而历

7、史学科知识的运用,一方面,是解答各类历史试题或与历史相联系的综合试题,这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普遍手段。另一方面,是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这也是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作用的终极体现。1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各类试题、练习题当前,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最重要手段。因此,解答考题的技巧,也就成为学生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而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考试训练,则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练习、考试和讲评的不断重复和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命题考试的能力。2对学习测试效果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每次考试后,通常由教师进行分析、点评。但由于教师教学时间的限制,平时更多的训练甚至考

8、试。需要学生借助参考答案,进行相互批改或自我分析、评价。通过学生转换角色的自评互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解答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3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历史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一方面,学生可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对当今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另一方面,以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来剖析自我,客观地分析和理解自己人生道路

9、上的成功与挫折,并进一步探索和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如唐太宗统治时期为什么出现了“贞观之治”?因为他有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胸怀;有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统治思想;“以人为鉴,可以知个人过失”、“以史为鉴,可知国家的兴衰”为选人准则。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感悟史实,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三、开发学生研究性、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自己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促使学生开启创造思维的必由之路。具体做法是:1采用激励机制,使学生乐于创新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周弘说

10、:“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孩子的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采用激励机制,无论哪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我都面带微笑,用鼓励的眼神注视着他;无论答题答到什么程度,我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考察,发现其闪光点,为学生叫一声好,喝一声彩,有时甚至带头鼓掌,然后给学生一个具有针对性的真诚的鼓励性评价,使学生找到被鼓励和信任的感觉,从而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不断增强,满怀喜悦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他们创新性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为了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还采用成功教学,进行成功激励,根据不同学生的

11、层次水平,设置不同的疑难问题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产生成功感和自豪感,并以不断的成功,促进学生不断进取和创新热情的高涨。2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在教学中,学生要由被动转为主动,思考方位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转换一下角色,站在教师或命题者的角度,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既是学生创造力开发训练的有益尝试,同时又可以加深对教师或命题者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益处。设计题目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参照相关练习题或试题,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然后再发展到自己独立设计,要尽量突出其创新性、综合性、现实性,同时也可增加一些趣味性。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人都要设

12、计课后训练题,然后在组内提问回答或组与组之间交换题目,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个个畅所欲言,互相取长补短,若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就拿到课堂上集体讨论。3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出假设推理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必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识,要把这种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观点。对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要大胆尝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同时尝试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发展可能性作出大胆的推理和假设,可通过与之相类似的历史事物的对比、借鉴来提出问题,如:假设太平天国运动最后不失败,中国将会怎样?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戊戌变法是否会失败?等等。这些假设的提

13、出,说明学生已经以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探究历史的真谛。4激励学生善于“解疑”解答疑难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当补充史实,拓展教材内容,提供背景资料,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等各种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地运用概念,合理地进行推理,正确地作出判断,逐步形成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历史的能力。在难忘九一八一节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张学良是军阀张作霖之子,又是蒋介石的重要将领,怎么会发动西安事变?这个问题是这一节的难点之一,为此,我除了引导学生读书、找出课文中给出的依据之外,还组织学生观看少帅传奇和西安事变等

14、影片,通过形象直观的影视和具体详实的史料,要求学生归纳出几点:1张学良具有一定的爱国基础,即国恨家仇(内因主观条件);2我党竭诚抗日的主张为张学良所接受(外因客观条件);3蒋介石排异已的政策把张学良逼上了绝路(外因客观条件)。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对比分析,触及到历史问题的本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机智,培养了创造才能,使学生逐步学会从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等多层面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授之以渔”,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教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是学生的倡导者、组织者、激励者,学生则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者、参与者、发现者。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参考书目1、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 张一平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3、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余文森 吴刚平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4、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赵亚夫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