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作业管理自学考试读书笔记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2203294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学考试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学考试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学考试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学考试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学考试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与作业管理自学考试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作业管理自学考试读书笔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第一节:生产与作业系统生产与作业系统功能: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其设立是按照社会需要、市场需求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与作业系统构成的要素:按性质和作用可划分为:结构化要素和非结构化要素。结构化要素包括以下内容 :1、生产技术 2、生产设施 3、生产能力 4、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集成。非结构化要素包括:1、人员组织要素 2、生产与作业计划要素 3、库存控制要素 4、质量管理要素。第二节:生产与作业环境生产与作业系统面临的环境:1、 市场竞争的国际化 2、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急剧加快。 3、市场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4、资源紧缺、环境保护问题从没像这

2、样严峻的摆在企业面前。5、信息化的实施给企业生产与作业带来新冲击。6、不可忽视安全问题。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对策:1、 要坚定遵循生产与作业管理以市场为导向、讲求经济效益、科学管理、均衡生产等原则。 2、要狠抓产品和服务质量。 3、把科教兴国放到企业生产与作业的关键位置。第三节:生产与作业管理概述生产与作业管理的概念:是指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效的利用生产资源,对生产与作业过程进行组织、计划、控制,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生产与作业管理内容: 1、明确清晰的生产与作业系统智能战略。2、确定合理的生产与作业组织形式。 3、制定科学的生产与作业运行计划。4、实施

3、准确的生产运作系统运转活动。5、提供良好的生产与作业系统维护、改进。生产与作业管理应遵循的原则:1、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2、创新的原则。3、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4、科学管理的原则。 5、均衡生产与作业的原则。生产与作业管理的显著变化:1现代生产与作业管理管理范围与传统的生产与作业管理相比大大加宽,由原来的仅考虑加工过程本身向外拓展,使其与经营管理等界限愈加模糊,趋向一体。2、按照市场需求,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成为企业生产的主流。3、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科学技术给生产管理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可以说产生了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补充内容:订单流是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基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4、决定生产与作业系统的效率、效益。 企业与生产作业系统的立足点是市场需求。核心是订单。 用户是上帝。这是生产与作业系统必须准确认识和把握的基点,实际上是订单的源泉,生产与作业系统循环呼应之点,持续发展上升最关键支撑点。第二章:生产与作业战略第一节:企业战略及其组成企业战略的概念:是指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总体性管理的决策和计划。企业战略的作用:1、实施企业战略,要求企业认真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政治、经济动向、发展趋势,明确企业发展方向、目标,实质上是确定企业的定位问题。2、在明确目标基础上,合理配置、扩充资源,追求效益最大化,实现整体优化提高。3、有利于推

5、动企业各项工作的发展。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管理工作必须上水平,人员素质须提高等企业战略的组成:构成要素包括:经营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作用。从层次上看企业战略的组成: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生产与作业战略:是指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目标市场和产品、服务特点,在构成生产与作业系统时确定的指导思想、规划、决策内容及其是实现程序。生产与作业战略的作用:1 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实施,能够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的实现。2 生产与作业战略对其他职能子战略起到基础性、支撑性、协调性作用。对市场营销战略的作用非常突出。没有生产与作业战略作为基础,市场营销战略的实现很困难。3、生产与作业战略规划着

6、生产与作业系统的运作与发展。第二节: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内容和制定实施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制定: 1、收集资料分析现状 2、拟定方案 3、选定方案 4、研究论证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实施(要做的一些工作):1、要让每一个员工都认识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内容、作用。2、要在运作前制定出生产与作业战略的执行计划,要使计划与时、空紧密结合,并做到内容具体可行。3生产与作业战略在实施时,一定要坚决,决策的东西一定要千方百计去实现。4、生产与作业战略要注意及时作出适当调整。5、在执行中要注意经常检查,既要检查内容的实施情况,不变形,不走样,同时又要在时间进度上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内容:一、生产与作业系统定位决

7、策。(主要指生产与作业系统确定为何种类型)二、生产与作业能力决策1、企业、车间及设备决策:制造过程的范围、企业的规模、企业地址的选择、车间内部布置、投资方向、设备的选择、工艺装备的形成2、生产与作业计划与控制战略决策: 库存策略、库存量的大小、质量控制、控制的内容。3、关于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方面的决策: 管理人员的选择、工资形式、管理监督形式4、产品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战略决策: 生产线的规模、设计的稳定性、技术上的风险性、工程设计形式5、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战略决策:组织形式、风险程度、人员的组织、管理的执行方式。内容补充:企业战略的特点:总体性 指导性 未来、长远性 现实性特点 竞争性特

8、点 集合性特点 创新和变革性特点 适应性特点 课操作性特点 第三章:构建生产与作业运作平台第一节:生产与作业类型生产与作业过程:企业的生产与作业过程简单讲就是一个输入、转化、输出的过程,即各种成产要素进入企业,经过生产转化,到形成一种新的使用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过程。生产与作业组成: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2、基本生产过程 3、辅助生产过程 4、生产服务过程合理组织生产与作业过程的基本要求:1、目标性 2、综合性 3、比例性 4、平行性 5、柔性生产与作业过程的符号表示 流程图生产与作业类型:加工制造型和提供劳务型 加工制造型从组织生产与作业供应的角度又可分为:订货生产类型、补充存货生产类型、混合型

9、。 按加工工艺过程:加工装配式生产和流程式生产-生产与作业过程时间组织形式:顺序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三种类型计算方法)生产与作业过程的空间组织两种典型的专业化形式:工艺专业化(工艺原则)和对象专业化(对象原则)。第二节:生产与作业能力规划及产品和服务开发生产与作业能力:分广义和狭义。广义是指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综合。狭义是指技术能力中生产设备、面积的数量、状况等。其含义可简单概括为:1、企业生产与作业能力的计算。2、生产与作业能力必须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相联系 3、生产与作业能力反映的是一年内的实物量。影响生产与作业能力的因素:1、固定资产的数量 2、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10、3、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设备的生产率定额,是计算生产与作业能力的最基本的要素。新产品开发的原则: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是其出发点和归宿。2、突出技术特点,发挥技术优势,使新技术成为新产品生命线。3、讲究经济效益 4、保持持续发展原则老产品改进对策:改进局部设计;增加辅助功能;简化产品结构;改进外观;改进产品结构;扩大用途;改进动力结构等等。产品服务、开发方法:1、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 2、成组技术 3、模块化设计4、内插式设计 5、外推式设计6、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7、应用价值工程优化产品设计 8、服务蓝图第三节 企业选址及设施布施企业选址及布置的主要内容有:企业选址、

11、企业总平面布置、车间布置、办公室布置等。企业选址的程序:1、准备工作 2、调查研究 3、制定方案设施布置的原则:总体原则和具体原则。总体原则:1、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项生产、服务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经济效益。(最起码、最基本原则)2、有利于加强管理。 3、有利于保证生产、服务的安全,增进职工的身心健康。具体原则:1综合的原则 2、单一流向的原则 3、最小最大的原则4、安全的原则 5立体的原则 6、弹性的原则设施布置的步骤(基本步骤课归纳为三步): 1、围绕企业总平面布置去收集各种有关资料 2、进行模型布置 3、选择、确定方案。布置的方法有三类:1、纸上作图。按照有关的规定、标准,在图纸上绘制出企业

12、总平面图。2、在沙盘上布置,把企业的各个部分用一定的材料做成一定比例的模型,然后放置到沙盘上,形成企业总平面布置的模型。3、在计算机上操作分析,在软件支撑下,表述方案清晰,立体感强,随时修改、补充、调整,极为简便,现已成为设施布置的基本方法。设施布置的方法:作业相关图法和物料流向图法。作业相关图法:1、收集资料,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依据有关标准、参考资料对需要进行布置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加以分类 2、绘制作业相关图。 3、编制个部门间的关系接近程度表,并求出每一部门关系积分之和。4、确定安排先后顺序 5、在平面上按顺序具体安排。6、对平面上初步排好的方案,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13、,做出适当调整,以能切实可行。物料流向图法:主要强调的是考虑搬运物料量问题,要求生产单位之间物料搬运量总和最小。车间布置:车间布置是对其内各部分的布置,它包括车间内部的各主要部分。如:基本生产部分、辅助生产部分、仓储部分、车间管理部分、生活福利部分等布置。各部分的布置应以基本生产部分为中心,我们应把着眼点放在基本生产部分的设备布置上。设备布置的几种形式:1、工艺导向布置形式,又称集群式布置形式。(有利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2、产品导向布置形式。(有利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3、混合式的设备布置形式。车间布置中有关设备布置最典型的方法:从一至表法。此外还可以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提供了许多便利,人们的实践

14、中以采用了一些,比如:1、在工厂总平面布置中用的作业相关图法 2、设备相对位置的计算机安排法(carft法)。3、相关布局的计算机法(corelap法) 4、自动布局设计程序法。影响企业选址的主要因素:1、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和布局、规划;各地方的规划、发展及有关法规。2市场需求 3、资源的利用 4、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5、协作关系 6、环境保护和景观 7、创造发展的条件企业选址的程序:准备工作、调查研究、制定方案企业地址选择的方法:投资费用比较法、分等加权法、重心法流水线生产的概念:流水线生产是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按照一定工艺路线,有规律的不断的从前一道工序流到后一道工序进行加工,最终形成产品的一种较先进科学的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线生产的优越性:1、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 2、生产节奏强 3、生产过程封闭性强4、流水线上各工序之间生产能力课相对控制(能满足市场对产品大批量需求,使产品成本低、效率高、供应快,本身利于管理,形成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企业进步的优势)流水线生产的局限性:1、只能生产一种或一类产品,一旦市场需求变化,它适应变化能力往往跟不上。2、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它最大产量在流水线生产上是固定的,搞超产受到制约。3、由于操作者始终固定在一个工作地或工序上,进行重复性劳动,给工人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