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浓缩精华笔记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2203159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浓缩精华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浓缩精华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浓缩精华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浓缩精华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浓缩精华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浓缩精华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浓缩精华笔记(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篇 事业单位概况与职业道德1第一章 事业单位1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2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第三篇 毛泽东思想6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6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7第四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8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8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9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第五篇法 律10第一章 法律学10第二章 宪 法11第三章 刑 法14第四章 民 法16第五章 行政法18第六篇公文与学术论文写作21第一章 公文基础知识21第二章 学术论文22第七篇

2、 文学、历史22第一章 文学22第二章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24第八篇 科技常识与环境26第一篇 事业单位概况与职业道德第一章 事业单位1.事业单位的定义: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1)事业单位的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家机构的分支。2)宗旨: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2.那些组织是事业单位:各级党政机关;教科文卫;新闻出版、体育、环境监测、城市建设;某些机关的附属机构和法律事务所。3.事业单位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也就是计划经济时期。所以它具有典型的计划特征:各类事业机构都是公立机

3、构,资产均为国有;政府决定事业单位的设立、注销及编制,并对其直接组织管理;经费来自政府拨款。4.事业单位的四大特征:服务性: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公益性: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但,根据规定可以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民政局办结婚证9元)知识密集性:专业人才是其主要人员构成。公立公有性:国办的,从事科教文卫。5.事业三大活动特征:设立的目的:向社会提供各方面的公共服务。履行的职责: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提供各方面的服务。运行的方式:主要提供非物质形态上产品上。6.事业单位的作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 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

4、与签订聘用合同的职工发生劳动争议后,进行人事仲裁。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现状:类别126万个,人数4000万。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现存问题:政事不分,管办不分,投入机制不健全;政府对社会力量投入公益服务的组织管理不规范。7.事业单位改革:改革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改革的主要任务: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按社会功能划分为公益服务、行政职能、生产经营这三个类别。实行政事分开、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

5、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 承担行政职能的划归为行政机构;从事生产经营的改制为企业;从事公益服务的不变。 改革的阶段性目标:2011-2015年清理规范事业单位并完成分类。 改革的基础是科学分类,核心是机制改革。 转企,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转企,给过渡期5年。8.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脱钩、分类、放权、搞活”9.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基本用人制度:聘用制度。选拔干部任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岗位管理制度。选人用人实行全面公开招聘和考试制度。10.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科学合理、精简效能。1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类别:管理岗位: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13个等级,高级(1-7

6、级)、中级(8-10级)、初级(11-13级)。工勤技能岗位:技工(5级)、普通岗位(不分级)。12.事业单位考核的原则: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德、能、勤、绩,重点为工作实绩。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第八条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除外。第十二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第十三条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

7、为12个月。第十五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第十六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第十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30日书面通知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但是,双方对解除聘用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二十一条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年度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第二十六条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降低岗位等

8、级或者撤职,24个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第三十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发生人事争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有关规定处理。第三十八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涉及本人的考核结果、处分决定等不服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提出申诉。第四十一条事业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或者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四十二条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人事处理违反本条例规定给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给予赔偿。第四十三条事

9、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章 职业道德1.职业的含义: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和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2.职业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产物,即人类生活所特有的。职业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宣传教育、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中行为规范的总和。3.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和纪律关联紧密,具有强制性约束力。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内容上秉承了社会主

10、义的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的根本是为人民服务。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爱岗敬业: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诚实守信:做人的基本准则,“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奉献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奉献的过程中同样能获得个人利益。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反映了: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孔子论语中“诲人不倦”说明职业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9.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终目的是:谋取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10.特定行业的职业道德内容:教师行业: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

11、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其:示范性。新闻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舆论导向;维护新闻真实性,遵纪守法,作风廉洁,团结协作。医务行业:救死扶伤,尊重病人,文明服务,廉洁奉公,保守医密,互尊互学,团结协作,钻研医术,精益求精。10团队的概念:就是两个人为了相同的利益而协作结合在一起。11.团队精神的意义:推动运作,鼓涨士气,提高效能,减少内耗。12.在职业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经济利益是第一驱动力。13.职业理想:是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活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是形成职业态度的基础。14.职业

12、良心:是指从业者在履行职业义务中形成的对职业责任的主观意识和评价能力。15.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20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概念: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确立世界观、方法论的社会科学。世界观是

13、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决定你如何看待身边的人、事物、如何处理问题等最基础的观念。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思维方式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2.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哪个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系的依据。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发展历经三个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都把个人的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主观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点:主观唯心主义:物质世界是

14、主观精神的产物,“心灵、意识、观念、意志”作为世界本原。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是独立存在的。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即: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为指导,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区域的具体规律为研究对象,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哲学:以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发展最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辩

15、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两者根本对立的分歧在于:辩证法承认矛盾,形而上学否认矛盾。6.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哲学的概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最主要区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改造为目的的实践唯物主义。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