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本内容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28586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本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经济学基本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经济学基本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经济学基本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经济学基本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本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本内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政策1、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2、财政政策的要素 财政政策的要素包括:财政政策主体 、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对象、财政政策工具等 (1)财政政策主体 :指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2)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财政目标包括: 物价的相对稳定 收入的合理分配 经济适度增长 社会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3)财政政策对象: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规模 (4)财政政策工具 :税收 、公债、公共支出和政府投资。 税收:A、宏观税率 B、税负的分配,一是通过税种选择和制定不同的税率来实现,二是通过税负转嫁来

2、实现。C、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公债: A、排挤效应 B、货币效应 C、收入效应 公共支出:政府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支出包括: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政府投资:政府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政府投资的范围是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的高科技主导产业 扩张型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 紧缩型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该增加税收或者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中性财政政策: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

3、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的财政政策。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式,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1)汲水政策:A、诱导景气复苏的政策,是以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治理萧条的政策;B、载体是公共投资,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作为启动民间投资活动的手段;C、财政支出规模是有限度的,不进行超额的支出,只要使民间投资恢复活力即可;D、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随着经济萧条的消失而不复存在。 (2)补偿政策:A、是全面的干预政策;B、政策载体包括:公共投资、所得税、消费税、转移支付、财政补贴

4、;C、财政支出可以超额增长;D、调节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会通过收入分配、货币的供应量和价格来发挥作用。(1)收入分配又包括了个人收入的分配和企业利润的分配 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工具变量的调整:A、改变货币收入者实际收入(征税、补贴);B、使货币收入者的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化(货币升值、贬值) 居民个人收入的变化影响:A、储蓄与消费行为(消费税、利息所得税) ;B、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劳动者在工作与闲暇中的重新选择(个人所得税) 企业利润分配 企业税后利润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尤其是企业的投资行为) (2)货币供应量(财政赤字具有货币扩张效应) 硬赤字的弥补,只能通过向

5、银行透支或借款解决;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在一定条件下与货币供应量也有联系。 (3)价格 基础工业产品的价格偏低、加工工业产品的价格偏高-产业结构不合理- 政府对价格的适度管制是必要的-通过税收、补贴政策工具发挥作用。1、什么是货币政策 是一个国家或是经济体的货币权威机构利用控制货币,来达到影响其他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1)货币政策要素: (1)主体:政府(中央银行) (2)目标:稳定货币、发展经济。二者是一致的,但也会出现矛盾。(3)对象:货币供应量。即M0、M1、M2。 (1)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6、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 (4)手段:A、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B、存款准备金率;C、利率;D、汇率。 2)货币政策类型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通货紧缩),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

7、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中性的货币政策。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1)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政策:财政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影响社会需求的形成。 货币政策:银行是国家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除利息外,并不直接参与GDP的分配。其主要是在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短缺部门之间进行余缺调剂。是通过信贷规模的伸缩影响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形成。(2)二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8、社会消费需求:基本上是通过财政支出形成的,因而财政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个人消费需求:受到财政、信贷两个方面的影响。财政政策通过个人所得税直接影响个人消费需求;货币政策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现金投放、存款利息率间接影响个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财政主要供应公益性和基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以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银行主要是供应流动资金和竞争性固定资产投资,以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3)二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能力。财政的扩张和紧缩效应一定要通过信贷机制的传导才能发

9、生。货币政策:银行自身可以直接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张和收缩来起到扩张和紧缩需求的作用。(4)二者的时滞不同内在时滞:A、认识时滞: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到决策者对这种需要调整的变化有所认识所经过的时间。取决于行政部门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准确预测的能力。B、行政时滞:财政当局在制定采取何种政策之前对经济问题调查研究所消耗的时间。 这两种时滞只涉及行政单位,而与立法机关无关;只属于研究过程,与决策单位没有直接关系。属于内在时滞。外在时滞: 外在时滞是指从财政当局采取措施到这些措施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这一段时间。A、决策时滞:是指财政当局将分析的结果提交立法机构审议通过所占用的时间。B、执行时滞:政策议案在立法

10、机构审议通过后交付有关单位付诸实施的时间。C、效果时滞:是指政策正式实施到已对经济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间。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内在时滞,只涉及经济问题的发现与对策研究,因此,大体一致。对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外在时滞,财政政策要通过立法机构,经过法律程序,决策时滞较长;货币政策可由中央银行的公开的市场业务直接影响货币数量,决策时滞较短。“双紧”政策 (1)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限制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总需求。 (2)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息率来压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 (3) “双紧”政策的效应:有效地抑制社会总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可能会带来

11、经济的停滞的后果。 (4) “双紧”政策的条件:在总需求严重膨胀,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已得到成分利用的情况下,利用这种政策配合。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1)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和制止通货膨胀(2)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 (3) 政策组合效应: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松的货币政策,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1)松的财政政策: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2)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率。 (3) 政策组合效应:在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抑制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这种组合,会积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采

12、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受到了较大冲击,危机对于中国的主要影响表现为出口迅速萎缩。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迅速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应对冲击。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迅速转向,货币政策由紧缩转变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由稳健转变为积极。国务院迅速制定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四万亿”投资计划主要内容为基础设施投资。紧接着,国务院又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确保这些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顺利度过金融危机并带动经济增长。财政政策方面,四万亿投资计划涉及到多个方面,但是核心内容仍是基础设施建设。在财政政策转向后,除了中央出台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外,地方政府也纷纷将危机前被抑制的大量基

13、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马。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也引发了一定的质疑。质疑上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是否投资过剩。二是政府在大规模投资计划制定实施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始凸显。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紧缩性价格调整政策,一类是紧缩性数量调整政策。前者主要指加息,后者主要指减少货币供应量,如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加息对开发商来说是提高房地产开发贷款利率,也就是增加开发商的融资成本。对于购房者而言会增加还贷额,即增加购房成本。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会影响银行的可贷资金量,进而影响房地产贷款的可获得性,最终对房价产

14、生影响。短期内提高利率会使得房地产商立刻将成本转移到房价上,使得房价上升,即短期内利率变动与房价变动成正向关系,房价对利率的敏感度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商面临越来越高的融资成本,资金回笼压力越来越大,购房者对高利率的反应也越来越敏感,最终使得房价下跌,利率政策的调控效果逐渐显现。而减少货币供给量的冲击可以迅速作用于房价,对房价产生正向影响,且持续期间较长。从总体上看,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能力要强于变动利率的调控能力。税收税收的主体征税主体、纳税主体税收的目的满足国家职能的需要征税的依据政治权利税收的征收形式实物、货币、力役税收体现分配关系国家征税就是把一部分生产者创造的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

15、强制地转变为国家所有的过程,体现特定的分配关系。按照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的统计方法,各税种都选用最高的边际税率来计算痛苦指数,例如,2009年,我国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为25%,则相应的痛苦指数为25,按照这个方法,个人所得税痛苦指数为45,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痛苦指数为49,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痛苦指数为23,增值税的痛苦指数为17,财产税的痛苦指数为0,直接加总得出中国大陆的税收痛苦指数为159,仅次于法国的167.9,名列全球第二。税负痛苦指数是科学性较差的一种算法,在反映税负高低问题上有几个重大缺陷。一,指数选取的名义税率不等于实际税率,实际税率往往比名义税率低。二,最高的边际税率只适用很小比例的纳税人,不能反映一国居民的总体税负状况。三,简单相加的假设前提是对每个税种赋予同等的权重,而这一假设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国际上衡量一国税负高低,通常以“宏观税负”来考察,即一国税收总量占国内生产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