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1 (含答案)

上传人:霸** 文档编号:12202837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1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1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1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1 (含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 单项选择题1. 辽和西夏分别由哪个民族建立? ( )A. 契丹族、党项族 B.汉族、契丹族B. 回族、汉族 D.党项族、契丹族2.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3.宋辽战争的直接起因是( )A.辽兵南下掠夺 B.宋军为夺取幽云地区C.辽国需要岁币 D.宋真宗懦弱无能4.“(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

2、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5.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6.下图是中国某一时代的形势图。从图片内容判断,该图的主题最可能为( )A.春秋的尊王攘夷 B.秦朝郡县制的推广C.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存 D.元朝民族融合7.下列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8.下列事件按时

3、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北宋建立 澶渊之盟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 B. C. D.2、 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

4、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3)链接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先生对“1005年的协定”的评价。【参考答案】1. A 2.B 3.B 4.C 5.B 6.C 7.B 7.D8.(1)宋真宗。契丹族。(2)岁币。澶渊之盟。(3)说明了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它使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4)

5、一方面他认为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贯彻“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的教育思想,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二、命题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以激励、呵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三、命题原则: 以检验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主线,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有效收猎学生已有的数学记忆,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出“偏”、“怪”题,努力让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均不同程度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