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业务中级-综合能力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17162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端业务中级-综合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终端业务中级-综合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终端业务中级-综合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终端业务中级-综合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终端业务中级-综合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终端业务中级-综合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端业务中级-综合能力(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综合能力通信管理法规与行业规章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世界通信发展趋势: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标准化信息产业部:1998年由原邮电部和电子部基础上组建电信条例:2000年9月20日通过,2014年8月15日修订,明确了:1.空间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2.对象范围: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电信业务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电信用户申告电信故障的,城镇48小时,农村72小时内修复或者调通。电信服务规范规定:影响用户在24小时内的,应在72小时以前告知涉及用户,并向管

2、理机构报告。影响用户在24小时以上或重要用户,应先报电信管理机构批准后方可执行。网络外部性:电信网络用户的效用与电信网络规模有关(成正比,梅特卡夫法则)。通信市场发展历程:通信市场开放(1993年8月3日);联通公司成立(1994年7月19日);信息产业部成立(1998年);移动分离(2000年);全面实现互联互通(2001年);中电信集团和网通分拆(2002年);工信部成立(2008年);虚拟运营商进入(2013年5月17日)网间互联费用构成:连接费(硬件、工程费),接续费(矛盾焦点),电路租费(矛盾焦点),辅助服务费,接入赤字补偿费。前三项是相互联系的,非主导电信公司向主导电信公司缴纳,后

3、两项是独立的。电信网间通话结算办法制定时间:2001年现代通信网部分通信:是在信源与新宿之间建立一个通道(信道),通信系统就是利用光电等信号形式来传递信息的系统。通信系统模型:信源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新宿,中间有噪声源干扰。通信网构成要素:交换设备、传输系统(接口设备,传输介质,交叉连接设备)、终端设备通信组网形式:网状、星形、环形、树形、总线型、复合型固定电话网构成要素: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用户终端固定电话网特点:同步时分复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固定分配带宽、对用户信息透明传输国内长途网:四层结构,现在多为2层结构,并向无极长途网演化。长途交换中心(DC1)网状网相连,形成省际平面,并以星形

4、网与地区中心(DC2)相连。地市中心间(DC2)以网状网或不完全网状网连接,形成省内平面本地网:二级结构,汇接局第一级,网状网相连,并与所辖端局星形网链接,端局第二级,通过用户线连接用户。国际电话网:三级结构,一级国际交换中心(CT1)设在较大地理区域(如亚洲),网状网相连,二级国际交换中心(CT2)设在CT1范围内话务较多的区域(如东亚地区),三级国际交换中心(CT3)设在每个国家(如中国)。数据通信网:由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交换设备和数据传送链路组成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将信号转换为可在传输信道传送的信号或反之。数据通信网服务性能保障机制:差错控制、拥塞控制、流量控制等数据通信

5、网服务质量指标:服务可用性、传输时延、时延抖动、吞吐量、分组丢失率、分组差错率分类: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数字数据网(DDN),Internet.分组交换:核心思想是存储转发。分组交换方式:虚电路VC(交换虚电路SVC、永久虚电路PVC),数字报DG分组交换网构成:用户数据终端设备(DTE),分组交换机(核心),分组拆装设备(PAD),远程集中器(RCU,低速数据集中,高速发往交换机),网络管理中心(NMC,管理监控功能),传输线路。帧中继网:核心设备是帧中继交换机,与传统分组交换机相比,只能完成二层协议功能,分三个层级:国家骨干网、省内网、本地网。数字数据网(DDN):使用数字信号传输,同步

6、时分复用技术,需同步网来确保全网设备同步工作。组成:本地接入系统,复用及交叉连接系统,局间传输系统。优势:传输质量高,时延小,速率可自主变化,方便组建虚拟网(VPN)Internet协议:网际协议(IP,P=Protocol寻址选路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地址解析协议(ARP,IP地址转换MAC地址)、传输控制协议(TCP,检验差错,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文件传输协议(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网管协议(SNMP,配置、统计、安全等的管理)IP地址:长度32位,点分十进制表示法,包含网络号和主机号2部分,A类:8+24bit,B类:16+16

7、bit,C类:24+8bit,D类,特殊地址,用于组播,E类:保留地址,暂未使用Internet其他地址:MAC(物理地址,以太网交换用,通过ARP协议转换),域名(IP地址的别名,通过DNS转换为IP地址),邮件地址(XXX.XXX格式),URL(统一资源定位符,标记一个WEB页面),端口号(应用程序通信使用的地址,确定具体与哪一个应用发生通信)DNS(域名协议):实现主机名(或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映射(转换)。域名通用标准:一级域名用,com商业组织,edu教育机构,gov政府组织,net网络组织,org非商业组织,cn/hk/ca/jp国别代码。IPv4面临的主要问题:地址枯竭,路由表

8、膨胀IPv6协议(1992年开始开发)改进:地址域(32bit调整为128bit,3+13+24+16+8),支持任播地址,简化了数据包头格式IPv6不兼容IPv4,过渡的技术包括:双堆栈系统、隧道技术、数据包头翻译等综合业务数字网包含: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ATM网络ISDN三个基本特征:采用数字用户线技术,实现端到端数字连接、可支持综合的业务、具有标准,多用途的用户网络接口(UNI)ISDN网络结构分三部分:1.ISDN的用户-(到)网络接口部分:基本速率接口2B+D,B(承载信道)=64kbit/S,D(信令信道)=16kbit/S;一次群速率接口30B+D,B(承载信道)=D(信

9、令信道)=64kbit/S2.ISDN的网络功能:包含电路交换能力、分组交换能力、无交换能力、公共信道信令能力3.ISDN的信令系统:包含用户-网络接口(UNI)信令(分三层,I.430,I.431,Q.921等)、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令(No.7信令系统中的ISUP信令)、用户-用户信令ATM网络(异步传送):面向连接的方式,采用异步时分复用技术,采用短而固定长度的分组,协议简化。ATM网络硬件组成:ATM交换机(核心,)、ATM终端、传输系统(光纤传输,虚电路工作模式,SVC/PVC)ATM网络分3个平面(横向)共4层(纵向):3个平面:用户平面(U)、控制平面(C)、管理平面(M)4层(由下

10、到上):物理层、ATM层、ATM适配层、高层。移动通信:通信双方或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形式。移动通信的特点:用户移动性、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噪声和干扰严重、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频率资源有限移动通信基本分类:蜂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集群系统,同时移动和卫星通信结合产生了卫星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系统构成:1.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核心构成,功能是进行信息交换,集中控制管理,通过GSMC(关口SMC)连接其他网络2.基站(BS):分两部分,与SMC连接的基站控制器BSC、与移动台接口的收发信机BST3.移动台(MS):手机、便携台、车载台等,是终端设备4.中继传输系统:M

11、SC之间,MSC和BS之间的传输使用有线方式5.数据库:归属位置寄存器、访问位置寄存器、鉴权认证中心、设备识别寄存器等移动通信网覆盖方式:大区制(30-50千米覆盖),小区制(多基站系统,2-10千米覆盖)移动通信网多只方式: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GSM三级结构:一级汇接中心(如西北大区)、二级汇接中心(各省)、端局(业务本地网)GSM频率:900M,1800MGSM系统优点:频谱效率高、容量大(每个小区可用信道12.5个)、语音质量高、安全性好、业务方面有一定优势(支持智能业务和国际漫游等)GSM网络组成:1.移动台:手机等终端,移动用户识别模块卡统

12、称SIM卡2.基站子系统(BSS):基站收发器(BST)、基站控制器(BSC)3.网络子系统(NSS):移动交换中心MSC(核心)、网关MSC(GMSC,他网互联)、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设备识别寄存器(EIR)、鉴权认证中心(AUC,防止非法接入)、操作和维护中心(OMC)GSM网络接口:A接口(网络子系统和基站子系统的接口,NSS-BSS)、Abit接口(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信之间的接口,BSC-BST)、Um接口(基站收发台与移动台MS之间的接口,BTS-MS)IS-95 CDMACDMA通信网优势:系统容量大(小区可用信道120个,实际大于GSM4-5倍)

13、、保密性好(扩频技术)、软切换(新基站建立好连接后才断开与原基站连接)、软容量(用户数增加通话质量下降,但不会立即出现拥塞)、频率规划简单CDMA关键技术:同步技术(PN码,即伪噪声码序列同步)、Rake接受技术(各路多径信号调制后合并输出,增强接收效果,变不利为优势)、功率(发射功率)控制(反向开环,手机测量基站信号调整功率、反向闭环基站根据手机信号强度调整功率、前向,基站直接调整功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ITU组织定义,1996年命名IMT-20003G速率要求:高速移动(144Kbit/S),步行环境(384 Kbit/S),室内环境(2 Mbit/S)3G系统结构:用户终端(U

14、IM+MT)、无线接入网(RAN)、核心网(CN)三部分模型:【智能卡+移动台(UIM+MT)】-【无线接口(UNI)】-无线接入网(RAN)-(RAN-CN接口)-核心网(CN,交换网和业务网组成)-NNI接口其他IMT-2000核心网3G的标准化:1.无线接口标准化:1999年10月,芬兰ITU组织18次会议确定,分为无线传输技术标准化,核心网标准化2.核心网标准化:GSM核心网演进、ANSI-41核心网演进(CDMA2000)3G关键技术:初始同步与Rake接收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功率控制技术和软切换3G主要技术体制:WCDMA(GSM/GPRS演进)、CDMA2000、TD-SCDMA

15、智能网(IN):在通信网上快速、经济、方便、有效的生成和提供智能业务的网络体系结构,特点是将网络的交换功能和控制功能分开。智能网构成: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业务数据点(SDP)、业务管理系统(SMS)、业务生成环境(SCE)、智能外设(IP)智能网模型:业务平面SP(用户角度看智能网)全局功能平面GFP(业务设计者角度)分布功能平面DFP(网络设计者角度)物理平面PP(网络实施者角度)现代通信技术部分卫星通信系统组成:波段300MHz-300GHz,由空间分系统、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监控管理分系统、通信地球站四部分组成。通信卫星组成:控制分系统、遥测指令分系统、电源分系统、温控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天线,转发器)卫星通信天线:分全向天线(遥测指令)和通信天线通信天线按覆盖范围分4类:全球波束天线(地球1/3覆盖)、半球波束天线(全球波束的1/2,也就是全球的1/6)、赋形波束天线(区域波束天线、覆盖一个特定区域,如国家)、点波束天线(很窄,覆盖某一限定区域,如城市)转发器:单变频转发器(微波信号放大,变频,功率放大,发回)、双变频转发器(变中频,放大和限幅,变下行频率,功率放大,发回)、处理转发器(有信号处理功能,解调,重新调制成下行频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