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线上义诊服务规范.doc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21896853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疫情线上义诊服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大疫情线上义诊服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大疫情线上义诊服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大疫情线上义诊服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大疫情线上义诊服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大疫情线上义诊服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疫情线上义诊服务规范.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E团体标准T/DE XXXXXXXXX重大疫情线上义诊服务规范Specification for online free clinic service for major epidemic situation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发布T/DE XXXXXXXXX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服务基本要求15 疫中服务26 疫后服务47

2、 质量监管4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量表样式5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6重大疫情线上义诊服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重大疫情线上义诊服务的服务术语和定义、服务基本要求、疫中服务、疫后服务、质量监管。本标准适用于发生重大疫情时线上义诊服务的开展。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 国卫医发201825号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 国

3、卫医发201825号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 医保发号3 术语和定义3.1重大疫情 Major epidemic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3.2线上义诊 Online free clinic通过“互联网”开展对疫情的网络门诊服务、咨询服务、居家医学观察指导、特殊人群服务等,免收咨询和互联网医院门诊挂号费用的行为。4 服务基本要求4.1 功能性要求4.1.1 平台应高效稳定,提供724小时在线服务,能支持支持千万级注册用户,支持义诊咨询业务并发万级以上。基础框架应完善,能够实现政府主管、疾病控制

4、部门、医院、社区及医生、患者等各个角色应用。4.1.2 疫情发生期间,应能实现网络门诊服务、咨询服务、居家医学观察指导、特殊人群服务等;疫情结束后,可针对疫情产生的影响,开展疫后相关服务。4.2 开放性要求4.2.1 支持生成城市级的义诊平台。采用可配置生成技术,快速上线本地化、带地方特色的城市级义诊服务平台。4.2.2 支持平台申请自动生成加密隧道链接功能,能高效安全的把平台链接推广到政府、医院以及与百姓生活关联较强互联网平台。4.3 便捷性要求4.3.1 支持与第三方平台的通过参数后台交换功能,实现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用户免登进入,方便公众应用。4.3.2 平台应合理安排医生工作时间,保障疫情

5、期间全天候服务。4.4 高效性要求4.4.1 用户端页面响应速度不大于1s。4.4.2 平台可提供一对一问诊服务模式或医生答诊抢单模式 ,缩短用户等待时间。4.4.3 应根据不同疫情,制定分检制度、编制医生诊前问诊量表,节省实际诊疗时间。4.5 安全性要求4.5.1 互联网医疗平台、互联网医院服务应符合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4.5.2 咨询服务上线医生应通过认证,一般应上传医生资格证书和医生执业证书 ,重大疫情发生时,可启动简化程序,允许医生持医生工牌拍照上传认证,并在3个工作日内补传证书。平台宜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医生资质溯源。互联网医院门诊医生按照

6、互联网医院政策法规执行。4.5.3 平台或医生不得主动对外提供患者信息,仅允许政府部门或医院凭正式公函调用患者资料,用于医疗或疫情防控使用,不得用于其他目的。4.6 经济性要求4.6.1 疫情发生期间,线上义诊活动中咨询和互联网医院门诊挂号不得收取费用,若因平台医生设置咨询付费功能,宜通过平台补贴发放优惠券的形式,免费提供线上咨询。4.6.2 疫情结束后,基于疫情引发的后续服务项目按公平、自愿、市场定价的原则确定,互联网医院网络门诊收费应符合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4.7 文明性要求医生和平台服务人员提供网上义诊服务应使用文明语言,态度亲和,关注患

7、者身心健康。5 疫中服务5.1 网络门诊服务5.1.1 诊前服务5.1.1.1 网络门诊开展的各项服务应符合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5.1.1.2 分析疫情特点,建立诊前量表辅助诊疗系统,开展诊前分检分流。量表可通过后台进行系统设置,定期向患者进行推送,清晰记录测评变化,测评结果直接推送至服务团队。量表样式参见附录A。5.1.2 诊中服务5.1.2.1 疫情防控重点科室、常规科室实行预约服务,设置等多渠道医生与患者交流方式,预约医生应准时连线患者。5.1.2.2 医生针对患者基础信息和问诊情况进行诊断,诊疗过程应符合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需要线下就医的,应提供线下就医指导。5.1.2

8、.3 应建立完整的问诊档案,且可追溯。5.1.3 诊后服务5.1.3.1 宜提供药品配送服务,配送服务应全程可追溯。5.1.3.2 应提供在线查询检查检验结果和资料、诊断治疗方案、处方和医嘱等信息。5.1.3.3 诊后做好患者关怀,对疫情作出科学解释并告知患者如何预防感染。5.1.3.4 通过平台诊疗咨询数据的分类和统计,为疫情防控提供提供数据分析报告。5.2 咨询服务5.2.1 组建同科室多医生、多科室联动、跨医院跨科室上下级协同、乡镇及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团队,团队专家宜包含护理、药学、医技人员。5.2.2 咨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 分析疫情特点,制定咨询量表,在咨询服务前推送给用户; b)

9、 通过图片、文字、语音等多种交流方式提供问诊咨询,针对疫情设置常见问题快捷回复模版;c) 定时推送宣传信息,包含但不限于:1) 针对不同疫情定制的科普课程、防疫知识;2) 疫情更新确诊人数、疑似病例人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以及数量增减情况;3) 本地疫情实时动态。d) 提供院外管理关爱服务,通过线上心理科等专家团队进行出院后的健康咨询。5.3 居家医学观察指导分析疫情特点,制定居家医学观察指导方案。方案内容包含但不限于:a) 指导被观察对象居家隔离、不得外出,减少与家庭成员接触;b) 指导其正确佩戴口罩,使用过的口罩应用塑料袋或保鲜膜严密包裹后丢弃;c) 被观察对象使用后的餐具、换洗衣物、毛巾

10、等应单独清洗、消毒,居住空间应通风;d) 劝导患者主动接受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定期询问。e) 告知患者出现病情加重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5.4 特殊人群服务5.4.1 疫情期间,针对妇幼、慢病老人等特殊人群项目检查,可直接对接线上医生预约通道,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5.4.2 应快速接诊,接诊后1min内主动开始问诊;设置常用回复模板,及时回复患者的追问,作出明确指导。5.4.3 面向妇幼人群提供的服务包含但不限于:a) 妊娠期与产褥期疾病自我筛查评估;b) 本地妇幼名医直播(产检攻略/防护措施等)课程推送;c) 线上母婴居家护理指导;d) 孕妇产检、新生儿疫苗计划提醒;e) 孕妇幼人群防疫

11、管理服务;f) 妇幼人群“基于临床路径一站式闭环管理服务平台”。5.4.4 面向慢病老人提供的服务包含但不限于:a) 血压、血糖、心率等生理指标的接入与综合评估;b) 本地老年病名医直播(慢病攻略/防护措施等)课程推送;c) 线上居家护理指导;d) 老人群防疫管理服务;e) 老人人群“基于临床路径一站式闭环管理服务平台;f) 常见慢病处方及慢病药品的配送管理。6 疫后服务6.1 居家隔离指导通过资讯推送、在线免费课程循环播放等多种形式普及健康教育和疫情防控知识,提供居家防控隔离指导。指导内容包含但不限于:a) 愈后知识推送;b) 居家医学观察指导,见5.3。6.2 诊疗6.2.1 挂号针对患者

12、不同情况由团队内相关人员进行跟进管理。针对异常情况可直接向患者推送挂号就诊信息,支持在线预约挂号。6.2.2 复诊6.2.2.1 面向有发热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医院,提供愈后人群的跟踪管理服务执行方案及工具,能够与愈后人群通过团队咨询、量表评估等方式进行有效联系,并引导愈后人群按时回院进行复查。6.2.2.2 提供院内外管理关爱服务,制定健康量表进行自身状况专业测评,且可在线预约复查,由专业医生进行检查检验报告解读。6.2.3 送药到家要求见5.1.3.1。6.3 心理康复辅导制作疫情相关的系列宣教手册或系列文章,提供患者康复后心理指导。7 质量监管7.1 线上义诊服务的质量监管应符合互联网医院管

13、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7.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服务流程,保证线上义诊活动全程留痕、可追溯,并向监管部门开放数据接口。7.3 定期开展用户满意度评价,做好评价分析和服务整改。7.4 建立义诊服务评价体系,设立投诉、监督电话或者其他监督方式,及时处置违法违规行为。AA附录A (资料性附录)量表样式在诊前采集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基本信息、就诊史等信息时,可参照表A.1。表A.1 量表样式一、流行病学史1.近期是否有武汉(或其他集中爆发的疫区)居住史:是 否;是否有武汉(或其他集中爆发的疫区)旅行史:是 否;是否有路过武汉(或其他集中爆发的疫区)史 :是 否2.近期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4、的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接触史:是 否3.近期是否接触过野生动物或去过售卖野生动物的农贸市场 是 否二、临床表现4. 请勾选您现有的症状(多选)发热:最高温度_,发热持续时间_天(需患者填写)乏力 干咳 咳痰 鼻塞 流涕 寒战 气促 呼吸困难咽痛 头痛 肌肉酸痛 关节酸痛 胸闷 呕吐 腹泻 其他三、基本信息5.您的年龄 5岁以下 660岁 60岁以上6.您的既往病史(可多选):无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 肺部疾病(如哮喘、肺心病 、肺纤维化、矽肺等)慢性肾病 慢性肝 病 免疫缺陷类疾病 其他四、就诊史7.近期是否去过医院 是 否8.近期是否做过检查检验项目 有(请将检查检验结果上传)无本量表仅作为初筛和病史收集不代替医生诊断,有相关症状请保持自我隔离尽快就医和在线咨询医生。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