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环境保护计划教案总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1896795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环境保护计划教案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五下环境保护计划教案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五下环境保护计划教案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五下环境保护计划教案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五下环境保护计划教案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下环境保护计划教案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环境保护计划教案总结(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学计划陈小燕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了解了一些环保常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动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环保实践,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让学生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等是我们所要努力的方向。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另加两个实践活动,内容紧紧围绕环保问题,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单元:环境差异 ;第二单元:可怕的消失;第

2、三单元:顽固垃圾 ;第四单元:绿色生活 。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学校校本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交流、评估、布置与辅导,同时提供榜样,树立典型,评比“环保小卫士”。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4.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五、教学措施 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

3、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1. 注重知识渗透,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首先要上好环境教育课 要把这项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必须把环境教育课程作为基本载体,以便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教学中要根据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掌握环保知识的现状入手,根据环境教育的目标、理念和环境教育内容,选择适合本年级的环境教育内容,根据学期初制定好的环境教育课教学计划,备好环境教育课教案,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 再次注意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环保内容,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

4、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2. 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生活,重视环保实践教育。 寓环境教育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3.营造校园的环境教育氛围,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因此,平日里要注意在自己的班里、校园里创设优美环境,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的教

5、室、校园美丽起来。我们应采取多项措施引导孩子美化、净化学校环境。 六、教学进度 两周进行一课,共16课再加两个实践活动,正好两学期。本学期学习前八课,双周进行环境教育,具体如下表:学 期周 次内 容下学期19.难以去除的“口香糖”310白色污染511.遗弃的电池712.电子垃圾913.环保家电 1114.喝上“海泉水”喽1315.耕海牧渔 1516.家居新概念9、难以去除的口香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口香糖残渣对环境的污染,了解口香糖的成分和性质,增长生活常识。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和课堂的讨论,为处理口香糖污染出谋划策。情感目标:经过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尊重环卫工人

6、的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爱护环境卫生,提高公共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口香糖的危害,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为环保做好事的习惯。三、教学难点:认识口香糖的成分和性质,研究消除口香糖残渣的方法。四、课前准备:课前学生组成小组,自行查阅有关资料。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1、细致地去想想,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着这样的镜头。镜头一 “悄悄”将口香糖吐在公交车上 镜头二 广场的口香糖随处可见,“城市黑斑”不少 镜头三 清理人员用手要一点点抠着人们随地吐出的口香糖 镜头四 校园中多少教员反复重申请不要随意吐、抹 镜头五 青少年、儿童,用手和口交替玩弄口香糖 在这一幕幕下,我们又该去说些什

7、么呢?2、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些“黑色数字”吧!2004年国庆节后,据有关部门统计,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就发现60万块口香糖残渣,经实地测算,刨去纪念碑、纪念堂的面积,平均每平方米有5块口香糖残渣。而要彻底清理这些残渣必须使用特制的清洗液和铁铲、铁刷两样工具,清洁工要先戴上白手套,将特制清洗液倒在黑残渣上,当残渣软化后,用铁铲砸二三十下使残渣表面断裂,然后用钢丝铁刷横刷纵刷80到100下,直到黑色痕迹消失。据计算,清理一块口香糖残渣需要36秒到1分半钟,清除一块口香糖残渣至少需要花费1.1元。看到如此种种,我们不该去一起关注口香糖的问题吗?不该一起去呼吁些什么吗?不该从自身中去做些什么吗

8、?(一)交流讨论,引发思考。1、交流查阅的资料,了解口香糖的成分和性质。 从资料中了解到,口香糖的主要成分是糖粉、糖浆以及胶基,糖粉和糖浆都是溶于水的,在口腔中咀嚼时会随着唾液慢慢溶化掉,经过人们咀嚼后吐出的主要是胶基。胶基具有很强的黏合性,这就是为什么地上的口香糖痕迹不容易清洗的原因。胶基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是橡胶和碳酸钙。一般口香糖弄到了衣服上,头发上黏糊糊的,越清洗越费劲,它的残渣也不易分解,将它埋在地里对土壤也有很大污染。2、给口香糖算笔道德帐2002年10月,从北京天安门广场清理口香糖残渣工作中了解到,卖一块口香糖0.2元,清理一块口香糖残渣要花费1.10元。拒市场销售额计算,北京一

9、年消耗8700万块口香糖,都吐在地上,要污染1.74万平方米的地面。3、展示摄录的口香糖残渣污染的地面。(有学校的操场、有小区的公园地面、有街道的路面)与美丽的建筑形成对比。4、讨论组小结:(1)口香糖具有很强的黏合性,如果粘在地上便很难清洗,进而对环境造成损害。乱吐口香糖也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当看到环卫工人在一点一点地清理地上的口香糖残渣时,你会怎么想呢?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请不要乱吐口香糖。(2)和乱扔废纸、瓜果皮等物相比,随地乱吐口香糖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容易传染疾病,其严重程度并不亚于“随地吐痰”。试想,一块口香糖在你的口中停留很长时间后,虽然让口腔清新了,但也带上不少细菌,如果

10、你随口吐出,一定会给别人带来新的“污染源”,所以为了大家的健康,请不要随口乱吐口香糖。(3)乱吐口香糖者,影响的不仅仅是你的个人形象,还会影响他人的心情。试想,如果你踩到了他人随地吐的口香糖,那双崭新的皮鞋被这倔强的黏稠物缠住不放,或者粘到鞋底,再次迈时一步一粘,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所以为了你自己不被口香糖缠上,请不要随地乱吐口香糖。既然口香糖对环境有如此严重的危害,那么如何才能减少口香糖对环境的污染呢(二)交流设想,制定方案。1、多多进行宣传教育。比如电视上多做这方面的广告,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多张贴这方面的宣传画,经常提醒大家。例如:树个“标靶”。在一些公共场所,尤其是在一些青年人喜欢去的地

11、方设立一些小靶子或者一些卡通像。有些卡通上还写着一些字,比如“你有口香糖么?”“有本事你就用口香糖粘我。”“你能击中靶心么?”吸引人们投掷嚼剩的口香糖。这样,就可以用一种很有趣的办法把嚼剩的口香糖集中起来,随后的处理就方便了。2、厂家最好开发环保型口香糖。3、发现乱吐口香糖的人就罚铲一小时口香糖,惩罚的人体会到清除口香糖的困难后就不会再乱吐口香糖了。4、登记乱吐口香糖的人的大名,并把每天吐口香糖的人名登在报纸上,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很没面子,也就不敢乱吐口香糖了。(四)行动起来,消除口香糖污迹。1、怎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呢?不吃口香糖,在社会上不随地乱丢口香糖残渣;每当吃口香糖时,要把口香糖残渣

12、用纸包好,再投放到垃圾筒里。2、用心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小区清除口香糖污迹。从活动中体会消除口香糖残渣的艰难,并把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3、学生写建议,宣读倡议书,发保护环境、清除口香糖污迹的宣传单。(五)课外延伸。1、口香糖只是环保的一个小小的部分,环保就在我们身边,你们发现我们身边有哪些对环境有害的行为吗? (一次性的饭盒,白色污染,难以处理;一次性筷子,浪费树木,助长了乱砍乱伐,等等。)2、我们只有一个家,一个地球,为了我们自己的明天,我们应该怎么样让他永远美丽呢? (达成共识互相监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大家上台签名,表示环保的决心。10、白色污染教案教学目标:(

13、一)知识方面1.通过调查、计算、讨论,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基础知识;2.通过真实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二)能力方面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2.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发展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资料,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学难点运用网络资源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1)硬件方面:网络教室(2)软件方面:相关环保网站、多媒体教学网系统等活动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段有关“白色污染”的视频。2.

14、教师引导:从这段录像上,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二.联系实际,调查计算。1.收集统计数据 说说自己家里一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全班呢?调查每个年级有多少人?算一算全校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完成下面统计表。 全校同学的家庭每天一共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平均数) 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呢? 如果一个塑料袋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请你计算一下全校学生的家庭每年用掉的塑料袋铺地,占地多少平方分米? 我们现在上课的这个电脑室大约有150平方米,如果把这些塑料袋铺地,大约可铺多少个电脑室?2.小结: 看了上面统计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呢?三. 主动探索,自主学习1.过渡:同学们想知道更多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吗?2.教

15、师提供搜索路径,学生分组上网浏览、搜索、下载有关“白色污染”的文字或图片。3.学生汇报展示获取的信息,教师及时进行评价、交流四.制作读书卡片 1.过渡:同学们,说到不如做到,还是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你们刚才下载的文字或图片制作有关保护环境、清除白色污染的读书卡片或电子作品。 2.小组合作制作读书卡片或电子作品 3.轻音乐伴奏五.作品的展示与评议 通过广播向其他学生展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师生共同评议。六. 总结交流,反馈提高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实践活动,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怎样更好地来保护环境,消除白色污染。2. 教师小结:同学们,塑料袋是有毒的,而且在十几年内是不会被分解吸收的,把这些塑料袋扔在地上,会污染大片大片的土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有人称我国的城市是被垃圾所包围的城市。虽然,我们每人每天扔1 个塑料袋好像不多,但如果全校、全城、甚至全国算起来的话,对环境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因此,保护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