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鸭2019071701109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885191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鸭2019071701109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鸭2019071701109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鸭2019071701109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鸭2019071701109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鸭2019071701109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鸭20190717011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鸭201907170110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考)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魏晋时期有人主张收荒地为国有,不准“大家”乱占,但准许贫苦农民自肯;各州郡置田官,发展军屯和民屯。这些主张A目的是为恢复井田制度 B蕴含国家干预的思想C体现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利于土地私有和买卖2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

2、”的范围之内,禁止“材力强壮、技能工巧”的工匠通过缴纳金钱免去劳役。这一规定意在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 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 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 D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3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A政府收入明显减少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4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A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5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

3、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这一现象表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大量人口流向城市C市镇经济趋向繁荣 D租佃关系日渐发展6下表为18世纪后期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简表。这些变化说明A清政府海禁政策的松弛 B中国传统经济优势犹存C清朝丧失海关自主权力 D中国外贸逐步转为入超7福州船政局创办经费47万两,初由清政府拨款,自1866年11月起经费常年由福建省提供。19世纪70年代初,由于经费困难,船政局一度拟制造商船供商人雇领租用,但被禁止。这反映出A专制政体不利于近代企业发展 B资金不足是近代化的最大障碍 C清政府阻挠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D市场狭小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8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的公司律规定:“附股人

4、(出资人)不论官职大小,或署己名,或以官阶署名,与无职之附股人均只为股东,一律看待,其应得余利暨议决之权以及各项利益,与股东一体均沾,无稍立异。”这反映出当时A民族资产阶级正式登上政治舞台 B民族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C列强的在华经济特权受到了抑制 D国内的官僚资本逐渐走向萎缩91887年,以地租、利润、利息为主的财产收入占全国国民收入的比例为21%,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收入中财产收入所占比重为51%。此变化表明A政局动荡制约国民收入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城市人口出现缓慢增长 D中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10下表是1913及1930年中国机器纱线产额及消费量统计表(单位:磅)。它说明当时

5、中国A机器纺纱业获得长足发展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纺织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D传统手工业的衰落111938年国民政府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以促进西南西北地区工矿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在农业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民政府这些措临A导致了官僚资本主义的迅速膨胀 B扭转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为持久抗战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 D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219世纪末,国内出现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王韬于1874年创刊于香港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一共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30多种报刊。在上海、重庆等地也出版了刊载新闻评论和译

6、文的时事性政治刊物。这一现象A有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反映出新的传媒方式被广泛接受C导致西方国家控制中国舆论 D说明清政府社会控制力遭到削弱13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中写到:“为在党的总路线之下实现发展生产的目的,必须正确确立与改善以下各方面的关系: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这一思想A有利于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准确指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C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方针 D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141962年,中共中央将原来并入国营商业的合作社商业和小商小贩逐步退出来,重新组成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同时,恢复社员自留地,鼓励社员经营多种家庭副业,开

7、放农村集市贸易。这些措施表明A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B政府妥善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对立 C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均衡发展 D国民经济调整注意发挥市场作用15下图描述了19522013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就业)人数的演变路径。据图示“A、B、C”三处非农就业人数大跳跃可以推知A计划经济体制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 B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C非农就业大跳跃是政策调整的结果 D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快16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欧洲北部优势的形成主要市因为

8、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B垄断性工业企业的建立C西、葡对美洲殖民掠夺 D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171688年之前,英国90%以上的商品出口到了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出口虽有所增加,但这一比重却下降到3%左右,而对美洲的出口所占比重则增长到58%左右。这一状况A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有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C说明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反映了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18下表为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据此 可知,当时英国德国法国美国1850年12271521961981870年22877675069871890年3533208497940211

9、900年4201327012946633A世界环境破坏源于英美经济发展 B英国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 C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D英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德法 191890年,美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将大企业限制州际贸易列为非法;1914年,美国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将“对不同的商品购买者实行价格歧视”“直接或间接取得其他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等不公平竞争方式均列为非法。这表明美国A力图维护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B资本集中影响了经济稳定 C希望建立不受限制的经济秩序 D否定了垄断企业的合法性 20从1922年到1926年,在商业流转总额中,苏联私营商业由73逐新下降到25,国营商业由18逐渐上升到57,合作

10、社商业由9逐渐上升到18。这反映了苏联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 B商品货币关系遭到否定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加强 D采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211933年3至6月美国国会相继通过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7月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8月通过社会保障法;1938年又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这反映出美国A建成保障完善的福利国家 B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国家经济、社会职能扩大 D制定经济计划刺激经济发展22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这反映出当时A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

11、利 B美国经济发展“滞涨”C美苏争霸重点在科技领域 D苏联经济结构的失衡23下表为1970年和1979年美国各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美国年份农业制造业服务和信息业197053015197931372A国家干预导致经济衰退 B科技革命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C工业衰退导致经济危机 D新自由主义促进经济快速发展24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出英国A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B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C社会保障

12、内容的扩大 D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二、材料分析题:本题三个小题共52分,其中25题16分,26题14分,27题2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增加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人口增长最多的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17241851年间人口增加7700万人,而耕地垦辟仅1100万亩。实际上,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所生产的粮食,不过占整个粮食生产的20%。粮食生产的80%是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加大劳动投入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获得的。大量的劳动投入固然意味着人均粮食产量的降低,但在人口急剧翻番的几个世纪里,毕竟基本解决了粮食生产的重大

13、问题。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由于城镇和工矿区人口猛增,急剧扩大了对商品粮食的需求量,而当时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增加粮食生产和提高粮食商品率的能力有限,1953年出现了全国粮食供销矛盾严重的问题。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12月初开始全国城乡(除台湾、西藏外)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此前后,中共中央作出计划收购油料、食油计划供应的决定,1954年实行棉花计划收购和棉布的计划收购与凭票供应。摘自杨先才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粮食生产问题得以解决的主要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3年中共中央解决解决粮食供应问题的主要措施,并简析其影响。(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重商主义理论认为,国家的力量基于所拥有的金银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