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10 过 秦 论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1357354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10 过 秦 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10 过 秦 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10 过 秦 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10 过 秦 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10 过 秦 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10 过 秦 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10 过 秦 论(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过 秦 论平“语”近人习大大语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经典释义“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周易六十四别卦当中的第四十二卦,它的原文是“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说的其实就是做人修身的道理,我们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更好的人?那就是,你要看见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看见别人比自己更好的地方,那你就要向他学习。你向那些更好的东西靠拢,这叫“见善则迁”。那么当你发现自己有些事情

2、做错了,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好的时候,一定要改正,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做一个君子,在今天就是我们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更好的公民。从这八个字中,我们可以分解出三层意思来:第一层,就是我们要保持着一颗永远向上、永不满足的心,要不断进步。不管是“见善则迁”还是“有过则改”,它说的都是要进步,要更好,要让自己变得更美好起来。第二层,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苦练内省的功夫,儒家提倡“吾日三省吾身”。“省”其实就是自我检查,不断地内省才能够不断地进步。第三层,就是“见善则迁”,当你发现比自己更好的人和事的时候,你究竟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做到见贤思齐。所以我们看到的古代那些最优秀的读书人,他们能够把书读进生命里,读进血

3、液里,把读到的道理化成自己的行为,并且作用于社会。古代那些最优秀的读书人,是非常善于自省的,是勇于改过的,是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当中不断地磨砺自己,不断取得进步的。那么在科学技术上,在物质上,在知识上,我们可以傲视古人,我们也应当傲视古人,我们应当比古人强。但是在精神上,古人所指示的这些进步的路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永远都不过时的。国学经典大学经典名句解读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注释】选自大学第十四章。道:言说之意,指治国的道理。【译文】得到人民的心,就能得到整个国家;丧失人民的心,就会丧失整个国家。【赏析】儒家治国思想是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以民为本。这句话所阐述的道理和孟子的“得

4、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出一辙。居上位者,要重视民众的力量,把人民作为立国之本,因为民众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存亡。有仁德的君主,应顺应民心,推己及人,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原则,宽以待民,善待民众,关心民众疾苦,让民众安居乐业。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自然能保有天下。这种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海拾贝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赏析】这首诗的首联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颔联围绕题目中的“过”字展开描写。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

5、诗人由衷地寻求知音,将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十分真切。尾联表达出诗人对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融入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让人警醒。资料链接一、作者档案【简历】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得到郡守吴公的赏识。文帝即位后,因吴公的推荐,任博士,掌文献典籍。不到一年被擢升为太中大夫。朝廷上许多法令、规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进行。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了朝中权贵的不满、嫉妒、毁谤,他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任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

6、,经常悲泣自责,一年后也忧郁而死【作品】 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辞赋吊屈原赋鸟赋【评价】 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二、人物颂歌成于才学,失于才学贾谊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您就是这样的智者,您的思想意识过于超前,当同时代的大多数人正陶醉于“安且治”的升平气象时,您却清醒地看到了已经存在的各种尖锐问题。您在陈政事疏中慷慨陈词:“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您在痛哭,您在流涕,您在仰天长叹!这是您发自内心的呐喊,是一个政治先知的预先警示,是出于一个青年政治思想家对国事的深切焦虑!于是您从遥远的长安,来到时为南蛮之地的长沙。立于湘江边上,湘江之水滚滚而逝,更

7、增添了您心中的忧郁之情,屈原投江自沉的情景不觉在您脑海中浮现。忠洁不阿的屈原受谗被流放该地,如今您自己也遭诬陷被贬至长沙,境遇何其相似!您触景生情,感慨万分,吊屈原赋横空出世!您虽受谗遭贬,未登公卿之位,但您具有远见卓识的政论和建议,大部分都已实行,这是那些身居高位而庸庸碌碌的公卿们所不能比的。天公不作美,您因梁怀王的意外死亡忧郁而死。您的一生可用毛泽东的咏贾谊来概括: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这就是您,贾谊,成于才学,最终失于才学;这就是您,贾谊,成于年轻,最终失于年轻!三、背景探寻贾谊所处

8、的时代,正是西汉所谓的“太平盛世”,许多人认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按照贾谊形象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势倾王侯,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大批逃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写作过秦论,明为“过秦”,实为“规汉”,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改革政治,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危机爆发。四、相关知识1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

9、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2文化常识地名(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即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荒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南,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南京:又名建业、建康。(10)开封:又名大梁、汴京、东京。一、认读字音(1)崤函(xio)(

10、2)窥探(ku)(3)膏腴(o)(y)(4)肥饶(ro) (5)逡巡(qn) (6)遗镞(z)(7)漂橹(l) (8)鞭笞(ch) (9)藩篱(fn)(10)焚烧(fn) (11)黔首(qin) (12)隳名城(hu) (13)锋镝(d) (14)劲弩(n) (15)瓮牖(yu)(16)蹑足(ni) (17)钩戟长铩(sh)(18)谪戍(sh) (19)絜大(xi) 二、积累名句(一)课内名句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3

1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4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6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二)相关名句贾谊名句1自古至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新书)2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新书)3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4习与正

12、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一、诵读第1、2段,回答以下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_形容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除一般用作定语、状语、谓语之外,有时也作名词用,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如:“吊有忧,贺有喜。” (勾践灭吴)(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_(3)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_(4)课内:修守战之具_链接:茂林修竹_修短随化_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_(5)孝公既没_(6)蒙故业,

13、因遗策_(7)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_(8)会盟而谋弱秦_(9)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_(10)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_(11)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_(12)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_明确(1)固: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固的地势。(2)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3)内、外:名词作状语,对内、对外;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4)课内:修:动词,修造。链接:形容词,高;形容词,长;动词,修养。(5)没:通“殁”,死。(6)蒙:继承;因:沿袭。(7)南、西、东、北: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8)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弱。(9)爱:古今异义词,吝惜;以致:来招纳;从:通“纵”。(10)爱人:古今异义词,爱护人民;离:使动用法,使离散;衡:连衡。(11)延:迎接;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12)亡:动词用作名词,逃跑的人;橹:古今异义词,盾牌。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文:(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译文:(3)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译文:(4)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