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128388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生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芦溪中学高一语文学科人教版必修第3册导学案 编写 戴安明 校对 戴安明 审核 邓少明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 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文意。 【单元学习点拨】高考文言文到底考什么?我们学习文言文学什么?应该重点关注哪些知识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说明中,可以看到,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有以下几条: 理解常见实词

2、在文中的含义 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词等。其中词类的活用包含一般的活用如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异动用法、名称作状语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含“之”“以”“其”“为”“而”“何”“乎”“乃”“且”“若”“所”“焉”“也”“因”“则”“于”“与”“者”等十八个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主要有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主要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得分点主要集中在特殊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词)、虚词的意思以及特殊 句式、固定句式上(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尽管是课外的,

3、但是所考查的字词句式基本上都是课内学过的,所以掌握基本字词句式,背诵经典篇章就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课前预习检测一.文学常识(1)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 、 合在一起称“四书”。 (2)孟子,是孔子之后 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为“ ”,称其为“亚圣”。他的思想核心是 “ ”。二孟子名句填空: (1)不以规矩, 。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下可运于掌。 (3)富贵不能淫, ,此之为大丈夫。 (4) ,不如无书。(5)天时不如地利, 。(6)穷则独善其身, 。三查字典,对照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1)弃甲曳( )兵 (2)涂有饿殍( ) (3)鸡豚( )狗彘( )之畜( )

4、(4)数( )罟( )不入洿( )池 (5)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6)谨庠( )序之教 (7)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悌( )之义 (9)是使民养生丧( )死无憾也 第二课时【知识点拨】如何辨析通假字?很多文言文中都有通假字,如不注意,只是望文生义,就会理解错误,这是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之一。那么,怎样辨析通假字呢?首先,必须了解通假字与本字多为同音代替这个基本规律,本字就是被替代的字。具体说,它们在读音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 同音通假。 例如:(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读“fn”。2. 近音通假。 例如:(2)“河曲智叟亡以应。”

5、(愚公移山)“亡”通“无”,读“w”。3. 音变通假。 例如:(3)“扁鹊望桓侯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读“xun”。4. 有少数形近通假字。 例如:(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掌握了通假规律,读文言文时,当句子中遇到某些字按着它本身的意义理解,在上下文里无法讲通时,就可以考虑借字音或字形相近,意思又解得通的字去解释【经典体验】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2)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赤壁)(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

6、)(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褒禅山)(6)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天姥)(7)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孔雀)(8)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促织)A(1)(3)(4)(7) B(3)(5)(7)(8)C(3)(4)(5)(8) D(3)(4)(5)(6) (1)的“始一反焉”是“始一返焉”,(2)的“雷鼓大震”是“擂鼓大震”。(3)(4)(5)(6)都没有通假字。(7)的“取”是“娶”,(8)的“直”是“值”。答案是D。 一、朗读开头到“王如知

7、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自主探究】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2)邻国之民不加少 ( ) (3)填然鼓之 ( )(4)弃甲曳兵而走 ( )( )(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 )2“之”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A、邻国之民不加少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全班同学齐读“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到“王道之始也”解释加点的词:(1)、不违( )农时( ),谷不可胜( )食( )也(2)、是( )使民养生( )丧( )死( )无憾也三、朗读“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到“王

8、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并理清意思1找出下边句中的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2找出活用的词,并解释(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4)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3、解释加点的词:(1)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2)百亩之田,勿夺( )其时(3)颁白者不负( )戴( )于道路矣(4)狗彘食( )人食( )而不知检(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4、翻译句子: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1说出下边句子的句式特点 (1)然而

9、不王者,未之有也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申之以孝悌之义2、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3、下面的加点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4、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斯天下之民至焉 鸡豚狗彘之畜 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 邻国之民不加少A./ / B./ / C./ D. / 5、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

10、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6、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理清思路,背诵课文,【知识点拨】设喻是比喻吗?设喻,也叫设譬,是一种说明事物或问题的方法,是从已知事物出发,说明对新的事物的认识,或阐明深刻而精微的道理。通常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例如:“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设喻和比喻不同。一般地说,设喻用于论事说理,而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于状物写景。懂得设喻的实际运用,对于说话写文章大

11、有好处。【经典体验】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如何设喻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就是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的秘方,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认识“蒙蔽甚矣”,齐王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邹忌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试分析文中运用了怎样的设喻来说理? 【自主探究】 1、梁惠王认为自己治国是 他的措施是 他甚至还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因为 但现实结果是 于是梁惠王有了疑问:何也?2、孟子认为,梁惠王和邻国

12、相比,没什么本质区别,他是怎样回答的?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 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目的是什么?4、他的“仁政”思想包括几个方面?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5、“仁政”已经提出,写最后一段还有什么作用?用了什么说理的方法?6、梁惠王治国的措施和孟子的施仁政、行王道有什么区别?7、孟子的仁政思想能实现吗?,我们该如何看待?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课堂练习】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加点词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树之以桑 (2)可以衣帛 (3)然而不王者 (4)王无罪岁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句式 找出下面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3、一词多义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