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论文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12739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论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姓名:*班级:*导师:*学校:*日期:*内容摘要当今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情感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幼儿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不容乐现。要想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从情感入手,以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为基础,激发幼儿情感动力,以榜样引导和行为引导为基本手段,协调家庭,社会的力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词:随机教育;游戏;幼儿情感;主题活动ABSTRACTBecause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emotional problems that have occurred in the ed

2、ucational field, the early childhood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behavioral emotional habit is not optimistic. To give children the right behavior, starting from the emotional, the moral basis of cognitive ability, stimulate children emotional power, lead by example and act as the basic means to guide a

3、nd coordinate the family, social forces, through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to promote children form good habits.Key words: random education; game; children emotion; theme activities目 录引言5一、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内容5(一)道德习惯5(二)活动习惯5(三)生活习惯5(四)劳动习惯5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具体方法和途径6(一)巧用鼓励表扬促进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6、发现优点、及时鼓励,是改变孩子不良行为

4、习惯的关键62、激发情感,真挚鼓励,是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催化剂63、树立榜样,积极鼓励,是影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6(二)结合节日设计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幼儿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7(三)组织各类游戏活动,体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7(四)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因素进行随机教育8、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了解幼儿特点,关爱幼儿生活8、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利用幼儿爱模仿的特点9、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不要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9、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注重集体活动的作用10(五)家园配合,重视不良习惯的矫正10、消除障碍10、持之以恒10、及时强化10结论

5、11致谢12参考文献13引言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了“萌发幼儿健康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因此,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既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也是新时期对幼儿教育提出的一种现实要求。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情感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幼儿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而在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养成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相当部分幼儿形成了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父母的教养方法不当,造成子女养成了骄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至上等不良习性。“隔代教养”让祖辈对孙辈过度溺爱,使孩子在家

6、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有单亲家庭的放任教养方式,也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一、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内容(一)道德习惯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它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一个人有了道德习惯,社会觉悟和社会准则才能成为其精神财富。道德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文明礼貌的习惯,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不欺弱凌小的习惯等。(二)活动习惯活动习惯是指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活动行为方式,它包括独立思考的习惯,

7、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等。(三)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积极锻炼身体,不随地乱丢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乱花钱等。(四)劳动习惯劳动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如做好班组值日工作,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上述四个方面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的训练为习惯培养的起点,活动习惯的培养是中心,道德习惯的养成为目标,从各学科教学渗透、区域活动培养两条途径,以兴趣、情感、意志三个非智力因素为主要策略,分级

8、推进,逐步培养,继而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全面开展。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具体方法和途径由于家长的溺爱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特别强,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顾及他人,受不得半点委屈,更谈不上吃苦,如果这样下去,走向社会如何立足?要使他们步人社会求得生存发展的权利,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特别是要有正确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步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在社会大环境中拼搏,奋斗,追求,发展,生存莫定基础。我认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巧用鼓励表扬促进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

9、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对幼儿鼓励的教育态度,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发现优点、及时鼓励,是改变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我控制力较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及时的鼓励,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2、激发情感,真挚鼓励,是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催化剂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情感投入要真

10、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眼睛望着别处,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鼓励,其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更应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励(如热情的微笑、点头、主动打招呼)和手势性鼓励(如伸出大拇指,鼓掌)以及身体接触性的鼓励(如摸摸小脸蛋、擦擦泪、抱一抱)等,才能深深地感染孩子,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3、树立榜样,积极鼓励,是影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

11、,就是情感的交流。只要教师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捕捉任何一次瞬间即逝的教育契机,不失时机的给予鼓励,对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二)结合节日设计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幼儿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向幼儿进行爱父母的教育。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幼儿各种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播要情感“爱”。关心父母,爱父母是幼儿爱他人,关心他人的开始,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可以设计“爱爸爸妈妈”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职业,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让幼儿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他们是如何工

12、作的?使幼儿知道爸爸妈妈工作是为了大家。在孩子们了解爸爸妈妈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尊敬爸爸妈妈,爱爸爸妈妈的情感。通过了解爸爸妈妈的爱好,引导幼儿关心爸爸妈妈。让幼儿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从爸爸妈妈的角度想问题,引导幼儿感受爸爸妈妈的想法,愿望。让孩子体验他人的情感,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通过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激发幼儿“爱”的情感。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爸爸妈妈的付出,可以利用各种形式来给孩子创设情境,如:说说爸爸妈妈,画爸爸妈妈,节日向爸爸妈妈献花等活动,激发幼儿对爸爸妈妈的情感。、利用“六一”儿童节组织“家园联谊活动”,“小小运动会”等活动向幼儿进行爱老师,爱他人的教育。活动中孩子们欢

13、快的舞蹈,精彩的运动会,想象力极为丰富的绘画作品展,孩子们高兴的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这个活动体现了社会对孩子的关心,同时孩子们在欢快的节日中学会了感激他人,关心他人,热爱他人,爱的情感在孩子的心中升华。、利用“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个节日向幼儿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唱耿,绘画,儿童剧的形式向幼儿介绍我们祖国的大好江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祖国,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幼儿的心灵萌发爱国情感。这种教育还要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做到有愈,有机,有感,有效地渗透,长期坚持,潜移默化。(三)组织各类游戏活动,体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

14、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离教于乐,孩子易于理解和接受,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通过数年的研究分析认为:“各种道德几乎可以从游戏中得来,自制,克己,诚实,理性地服从,这种种美德的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幼儿是生活在游戏中的,为了满足幼儿模仿现实生活的愿望,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充分创造角色游戏的条件,使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游戏中,幼儿情绪高涨,行动积极,能有效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在“娃娃家”中,启发“爸爸妈妈”关心照顾好“孩子”;“主人”热情礼貌的招待“小客人”:在

15、蔬菜市场,幼儿能把蔬菜分门别类,认真地“买卖”蔬菜;在医院里,“医生.要耐心的为“病人”医治。通过扮演角色,幼儿能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照顾的美好情感,同时启发幼儿对他人的热爱之情,逐步养成礼貌待人,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并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如在玩棋类游戏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方法来玩,不能随心所欲,如按规则玩,玩得好就会感到自己是个能干的人,从而激发起幼儿对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情感,如违反了规则,教师应以角色身份参加游戏,暗示游戏的规则,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守纪律的品质。如在坐“公交车”的游戏中,有的幼儿拥着挤着的买票,这时教师以“车站管理员”的身份来巡视,说:“今天的旅客真多啊,我看看是不是文明排队了?”这样的参与,指导,让幼儿轻松的接受了“排队买票”的这一规则。培养了幼儿谦让,不挣不抢,乐于助人等良好的行为。由此可见,游戏不仅能让幼儿表现道德行为,而且能挖掘其中潜在的品德心理因家,为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四)抓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