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卷5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115129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卷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卷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卷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卷5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卷5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卷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卷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人去世后,实行聚族而葬的“族墓”制度。“族墓”分“公墓”和“邦墓”。“公墓”是国君与显赫贵族实行族葬的公共墓地,事先有一定的规划,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邦墓”则是“国民族葬”的墓地。这反映出西周()A以礼乐制维护宗法制B墓位规划依据血缘C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 D国君拥有绝对权威A丧葬制度是礼乐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周代实行的“族墓”制度等级森严,即把贵族与平民的墓地严格分开,将不同等级的族人分开族葬,按照宗法等级

2、关系排定墓位,这是对宗法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故选A项。材料明确说明将本宗族的人按照贵族、平民的身份分别葬在“公墓”和“邦墓”,其依据是等级关系,故B项错误;“族墓”制度只是丧葬制度的一部分,不能因此得出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出“公墓”与平民“邦墓”是按照等级划分的,并没有体现国君的绝对权威,排除D项。2某学者认为,人类政治共同体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在更大的范围和疆域内实现普遍的秩序,克服暴力冲突的威胁。从这个角度讲,秦的制度是一个伟大创新,它在中华大地上建立了一个普遍秩序的先例,为后世垂范。据此,秦的制度创新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B君主专制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A秦开创的中

3、央集权制度,将国家管理要求伸展到每一个角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与“在更大的范围和疆域内实现普遍的秩序”相符,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属于决策方式,三公九卿制是中央政府的组成和运行机制,均与“在更大的范围和疆域内实现普遍的秩序”不符,故B、C两项错误;郡县制是地方管理方式,是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管理上的具体体现,故D项错误。3姑苏志中说:“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聚谓之镇。”下图显示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数量增加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万历年间中国市镇开始兴起B乾嘉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同光年间市镇发展得益于世界市场D明清时期中国市镇模式与西方相同C根据上图,同光年间商业、市镇发展迅速并结合所

4、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中国日渐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C项;题图显示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市镇数量增加情况,不能说明明代以前的市镇情况,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排除B项;中国市镇增加,与是否和西方模式相同无关,故排除D项。4宋代所有的敕书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经宰相副署,由宰相机构发布,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这表明()A丞相权力不断遭到削弱B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D丞相权力已经超过皇帝C材料表明,宋代皇帝颁发的敕书,必须经由宰相副署和宰相机构发布,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说明皇权在宋代受到了一定程度制约,故

5、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宋代的丞相仍具有较大的权力,没有体现出相权的削弱,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不是皇帝与士大夫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皇帝敕书转变为法令的程序,“所有的敕书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说明丞相仍然依附于皇权,故D项错误。5下表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此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9519001004 5007750190119113005 60031510A.“抵制日货”运动开展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C“实业救国”思潮高涨D列强侵华方式改变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

6、午战争以后,在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与材料中的时间相符,故选B项。6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D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有指导意义D从材料信息可得出,三民主义是指导中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思想武器,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有指导意义,故选D项;A项表述不全面,故排除;国民党并未赢

7、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三民主义并没有指导近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 7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一措施体现()A国民政府发挥经济职能B对国际市场秩序维护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效果D关税自主运动的完成A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修改提高关税,维护民族企业,体现了国民政府发挥经济职能,故选A项。81945年5月6日,阎锡山致电徐永昌称:“共产党积极在华北发展,敌人有撤退各城市据守交通线的决定,如此华北将成为共产党势力请面谒委员长决定收复华北政策,(锡)山当尽力运用。”这

8、说明当时()A华北成为中国抗日的主战场B华北日军准备向八路军投降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破坏D中共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军D由材料可知,阎锡山认为,中共领导的军队在华北对日军展开猛烈进攻,迫使日军作出撤退各城市据守交通线的决定,这将使华北地区被中共控制,说明中共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军,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9右图为华东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钱大昕的油画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这一年,人民的选举()A有力地促进了“共同纲领”的制定B开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全新阶段C使宪法草案大讨论迅速达到高潮D为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组织基础D在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9、,这与材料中“1953年出版”“人民的选举”相符,故D项正确;1949年制定了“共同纲领”;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一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经过充分审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因此A、B、C三项均与材料中的信息不符,故排除。10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 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其意在()A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B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10、体系D扭转国内经济困难局面D材料“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其主要目的是应对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困境,故选D项;“国民经济恢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故排除A项;“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故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主要是由三大改造完成后实现的,故排除C项。11罗马人认为: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对此,罗马帝国做出的反应是()A在帝国内推行罗马公民法B设置专门法庭审理案件C完全吸收其他民族的法律D制定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D由材料“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可知,罗马帝国将公民法

11、发展为万民法,制定出普遍适用的法律,故选D项;罗马帝国时期推行万民法,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罗马法内容的发展而非罗马法的审判程序,故排除B项;“完全吸收”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12据记载,当达迦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说“总数不多,是样品”,并请求准予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这反映达迦马此行的目的是()A加强经济文化交流B积极抢占海外地盘C追求丰厚商业利益D谋求控制印度王室C材料“总数不多,是样品”说明了达迦马航行到印度是为了销售商品,开拓新的商品市场,追求丰厚的商业利润,故C项正确;“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属于客观效果,不是主观动机,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达迦马

12、抢占海外地盘、控制印度王室的信息,故B、D两项错误。13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A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C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D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C由材料信息可知,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A、B两项,故排除;斯宾塞提出的这一理论不利于世界和平,故D项错误。14英国乡村拾穗惯例由来已久。济贫委员会在1843年的调查显示,一个家庭捡拾三四蒲式耳(计量单位)的谷物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约占家庭总收入的3%13%。捡拾谷

13、物对穷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到19世纪末,乡村女性逐渐放弃了拾穗活动。上述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英国()A圈地运动深入发展B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福利救助体系的发展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乡村女性拾穗普遍且重要,但是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乡村女性放弃了拾穗,这说明产业工人工资水平的大幅提升以及许多职业对女性的开放,使她们更倾向于进入工厂劳动或从事其他行业,故选C项。151933年,在联共(布)十七大报告中,斯大林说:“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工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产值中占首要地位”“工业中的资本主义已经消灭,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现在是我国工业中唯一的垄断的

14、体系”。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延续新经济政策某些做法B斯大林模式已经得以确立C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D加速推动农业集体化道路C由材料“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工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产值中占首要地位”可知,斯大林统治时期实现了苏联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化成就突出,故选C项。161970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先后进行了13轮外长谈判,就互不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共识。同年8月,勃兰特总理实现访苏。这反映了()A两极格局出现缓和B苏联在军事上超越美国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德国外交实现独立自主A根据材料可知,属于资本主义阵营的联邦德国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达成共识,体现出两极格局出现缓和,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苏军事

15、实力对比、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信息,故B、C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联邦德国与苏联关系的改善,无法说明德国是否实现了外交上的独立自主,故D项错误。17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B募役法和保甲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A由材料“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的实施,既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有利于国家增加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 。18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指出:“中国人模仿西方,在短时间改革了兵制,花大把金钱制造军舰、购买大炮其实这是表象的文明化。因为这些都是显在的有形之物,学起来也很容易。但是学习西方来改革自国的政治法律,改变国民气质,则是最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