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材料解析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21071096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材料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材料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材料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材料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材料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材料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解读】诗经本名诗,是西周至春秋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同时,诗经又是我国儒家学说的主要经典之一,是研究儒家思想文化的必读著作。关于诗经的成书过程,主要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采集而成,一种认为是经过孔子删定而成。史记作者司马迁就持第

2、二种观点。此处所引的这条材料就是司马迁观点的集中反映,对于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上古时候,诗的内容有三千多篇。等到了孔子的时候,他重新对诗经进行了整理,删除掉一些重复的篇章,从中挑选出一些思想内容符合礼义的篇目,其上起商、周的先祖契、后稷,中间包括殷商、周王朝极盛时期在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一些内容,一直写到周幽王、周厉王的乱国。诗经以关雎作为国风的开始,以鹿鸣为小雅第一篇,以文王为大雅开头,以清庙作为颂歌篇首,共三百零五篇,这些诗歌孔子都能弹唱,属于正统的高雅音乐。从此以后,礼、乐开始完备起来,成为辅佐帝王统治的手段和基本的六种经典中的两种。【注释】契:商

3、的始祖;后稷:周的始祖。幽厉:即周幽王、周厉王。关雎鹿鸣文王清庙都是诗经里面的篇章。六艺:一是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一是指古代学校教育的内容,即礼、乐、射、御(驭)、书、数。2屈原作离骚的原因及主要内容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4、,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解读】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诗人对已往历史的回溯;后一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条资料记述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及离骚的主要思想,对了解屈原及其所作离骚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5、屈原嫌怨楚怀王受奸人蒙蔽,不能采纳忠言,因此心情忧郁。屈原以文抒情,作离骚。离骚的意思就是遭受忧患。天地者,人所立足社会的根本先决条件;父母者,人赖以生存的根本。人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就开始追问生活的终极意义。因此在身体极其困倦的时候,没有不呼天喊地的;在遭受疾病折磨的,没有不哭爹喊娘的。屈原为人处事,光明磊落。他竭尽全力效忠其君主,然而遭小人谗害,因此所处的环境是极其窘困的。他的真心诚意被人怀疑,他的忠诚被人所诽谤,能没有怨言吗?屈原所作离骚,实际上就是排泄自己心中的怨气。诗经中的国风辞藻华丽但不淫秽,小雅中表现的怨愤是有节制的。屈原的离骚兼备前两者的长处。离骚通过对历史上帝喾、汤武、齐桓公

6、等人的评价来讽刺当时的楚国统治者。离骚所表现出的对理想道德的尊崇、对社会动荡的具体治理措施,贯穿全篇。离骚行文简约、语言平和,同时屈原为人品行端正、举止得当,所以在文中有时用极小的事例来指称意义极其深远大事件。由于他高尚的品行和行为,在当时污浊混乱的社会中显得与众不同,因此到死的时候他都不愿苟合于俗流。他自称出污泥而不染,浮游于这个污浊的社会之上,不受污染。他的这种高尚的志趣,可与日月同辉。【注释】“反”,通“返”。穷:窘困。国风小雅都属于诗经的一部分。帝喾: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号高辛氏,有四子四妻:姜嫄生后稷,是周族的祖先;简狄生契,是商族的祖先;庆都生尧;常仪生挚。靡:没有。3司马相如与汉

7、赋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于是历吉日以斋戒,袭朝衣,乘法驾,建华旗,鸣玉鸾,游乎六艺之囿,骛乎仁义之途,览观春秋之林,射狸首,兼驺虞,弋玄鹤,建干戚,载云毕,群雅,悲伐檀,乐乐胥,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述易道,放怪兽,登明堂,坐清庙,恣群臣,奏得失,四海之内,靡不受获。于斯之时,天下大说,向风而听,随

8、流而化,喟然与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德隆乎三皇,功羡乎五帝。若此,故猎乃可喜也。若夫终日暴露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而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由也。从此观之,齐楚之事,岂不哀哉!地方不过千里,而囿居九百,是草木不得垦辟,而民无所食也。夫以诸侯之细,而乐万乘之所侈,仆恐百姓之被其尤也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解读】西汉武帝时代是辞赋最兴盛的时代,这其中又以司马相如为最成功、最有名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歌颂了统一帝国伟大的气魄和声威,也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无比的骄奢和荒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司马相如(?公元前118年),字

9、长卿,蜀郡成都人。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击剑,所以他的父亲就昵称他“犬子”。因其羡慕战国时代蔺相如的为人处世,所以后来更名为相如。汉景帝时,司马相如用钱买官,做了个武骑常侍,但这并非其所愿意做的事情。在当时,汉景帝不喜辞赋,就在这个时候,梁孝王来京朝见皇帝,从游的有邹阳、枚乘、吴庄忌夫子等人。因司马相如与他们志趣相投,所以见面后就非常高兴。于是辞官随他们同为梁孝王门客,著子虚赋。几年之后,汉武帝有机会阅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加之此时狗监杨得意又乘机推荐,汉武帝就召见了相如,相如乃改赋天子游猎之事,就是现今所传的子虚赋。赋中,司马相如假设了楚国子虚,和齐国乌有先生的互相夸耀,最后亡是公又大

10、肆铺陈汉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及天子射猎的盛举,以压倒齐楚,表明诸侯之事不足道。此处节选的内容就是亡是公叙述中的一段。这样,作品就歌颂了大一统中央皇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在统一帝国政治经济空前发展,中央王朝对封建割据势力的斗争取得进一步胜利的时代,这种歌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作品主要部分在于夸张帝王的物质享受,渲染贵族宫廷生活骄奢淫佚的风气,迎合了武帝的好大喜功。在赋的结尾处,流露了作者另一方面的思想:即认为过分奢侈会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计,作者主张“解酒罢猎”,与民同利。但是文章结尾处的讽谕,相比全文的长度和主体来说,起不了多少真正的作用。司马相如的赋,显著的特点是:气势

11、充沛、波澜壮阔,大量运用连词、对偶、排句,词采富丽,确立了“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注释】赀:财也。枚乘:汉初重要的辞赋家。其代表作七发,是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代辞赋的发展。说:高兴,通“悦”。三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六种说法。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三种说法。一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一是指: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一是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抏:磨损,通刓。方:方圆。细:弱。4唐诗的成就唐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诗歌、散文、小说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以往各代。仅全唐诗所录就有两

12、千三百多人,近五万首诗。唐诗内容的广泛也是空前的。它反映了唐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也全面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它歌咏了重大的政治题材,也描写了社会的一般习俗风尚。它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内容,也有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的画面。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的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除李白和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其他如陈子昂、孟浩然、王维、高适、白居易、韩愈、李贺、杜牧、李商隐等人,也都各自具有独创的风格,在诗歌史上形成了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使我国文学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李白、杜甫成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个屹立并峙的高峰,而且他们的一些

13、杰出的诗歌,还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排律,无不齐备,这些形式,上承风骚、下启词曲,并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流传最普遍、影响最深远的诗体。唐人在这方面的成就,不仅空前,而且也可以说是后人所难以企及的。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二【解读】游国恩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63年出版。这条资料着重描述了唐代诗歌所取得的四大成就,对了解唐代诗歌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5感情充沛、变化莫测的诗仙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14、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二李白二将进酒【解读】全唐诗为清朝康熙时彭定求等十人编辑,共九百卷。以明朝胡震亨唐音统签、清初季振宜唐诗两书为底本增订而成。共收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两千二百余人,按时代前后排列,并系小传。为研究唐诗的重要参考书。李白(701

15、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隋末迁居中亚的碎叶城。李白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玄宗统治的盛唐即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在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多篇诗中,大部分鲜明地表现了他对封建贵权的轻蔑,对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赞美。同时也由于封建统治思想的严重影响,李白的不少作品往往流露道家人生如梦、及时行乐和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李白是我国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各体俱佳,而其中又以七言歌行与七言绝句最为擅长。李白的浪漫主义是以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将进酒就是这方面非常突出的例子。这是李白的代表作。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年),当时诗人自长安放还,已经快九年了,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处作客。尽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