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 总复习常规大题专项训练 (新课标)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0871148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 总复习常规大题专项训练 (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高考历史 总复习常规大题专项训练 (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高考历史 总复习常规大题专项训练 (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高考历史 总复习常规大题专项训练 (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高考历史 总复习常规大题专项训练 (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 总复习常规大题专项训练 (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 总复习常规大题专项训练 (新课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常规大题专项训练(新课标)常规大题专项练(一)(建议用时:20分钟)1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代也和商代一样,有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周王直接控制的中央区域(“王畿”),称为“周邦”“有周”“王国”,“周邦”之外的区域被称为“万邦”“庶邦”,当指地方各类政权。 摘自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 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是因为隋郡,尤其是唐州比秦郡小了许多,也不可能造成割据。但即使这样,犬牙

2、交错原则在隋唐也没有完全被放弃。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 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9部在北,4部在南。西晋前期19州,南7北12。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只有9路。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周代地方行政区域管理的措施及作用。(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设置的依据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其作用。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的军机处和内阁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权力系统,二者在权力分配上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而是在维护皇帝独裁权威

3、、完善独裁体制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政务分工,当然,新的分工体制反过来也微妙地改变着清廷内部复杂的权力关系。而奏折制源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事实则告诉人们:清代专制皇权的强化并非仅仅是汉族儒家文化作用的结果,尤其不是军机处这样一个简单的办事班子所能办到的。应该看到,清朝政府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政治实体,如果这一政权本身不存在有利于皇权进一步加强的因素,单纯儒家学说也不可能造就出“乾纲独断”的独裁局面。热衷于强化皇权的雍正帝对此知之甚悉,故他反复强调“我满洲人等纯一笃实忠孝廉节之行”远胜于“汉人之文艺,蒙古之经典”。而对皇帝独裁至关重要的奏折制不过是基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一种能动工具罢了。摘编自高翔也论军机处、

4、内阁和专制皇权材料二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宪政的轨道。编制馆“厘定中央各衙门官制”奏折遭到了守旧势力反对,慈禧一方面宣布“内阁、军机处一切规制,著照旧行”,另一方面改组了中央各部,组成度支部、礼部、陆军部等十一部,各部设尚书一员,侍郎二员,不分“满汉”,还设立了“资政院”以博采群言,设“审计院”以复查经费。在厘定中央官制之后,清政府致力于改革地方官制,批准了编制馆上奏的修订各直省官制情形折。该折以司法独立和地方自治为原则对地方官制进行厘定。1907年设立资政院,接着命令各省尽快设立咨议局和预筹各州县的“议事会”。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以法律形式

5、规定了臣民权力。1909年,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其领导权多为立宪派把持,他们发起三次国会请愿运动,迫使清政府将立宪预备期由9年改为5年。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首届内阁成立,在13位阁员中,7人为皇族,所以人们把历史上的这届内阁称作“皇族内阁”。没多久,清政府被推翻,宪政尝试也告终结。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政治体制的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清朝政治体制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第三编|常规大题专项练常规大题专项练(一)1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一“

6、周王直接控制的中央区域周邦之外的区域被称为万邦”得出采取分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周王的统治,扩大疆域。(2)第一小问依据,根据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得出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根据材料二“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9部在北,4部在南。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得出地方行政单位数量的增多和南方比北方行政单位多,即区划设置受到经济和人口变化的影响。第二小问作用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归纳。答案:(1)措施:采用分封制,将土地、

7、人口分封给亲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作用: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控制广阔的疆域。 (2)依据:山川形便;犬牙交错;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 作用:以政治目的为主,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割据;适应了农耕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促进统一国家的发展。2解析:(1)特点,据材料一“清代的军机处和内阁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权力系统,二者在权力分配上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而是在维护皇帝独裁权威、完善独裁体制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政务分工”可知,军机处与内阁政务分工,维护皇帝独裁权威;据材料一“而奏折制源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事实则告诉人们”可知,奏折制源于关外政治传统。(2)政治影响,根据材料一“清朝政府

8、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政治实体,如果这一政权本身不存在有利于皇权进一步加强的因素”可知,这一体制有助于进一步强化皇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据材料一“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政治实体单纯儒家学说也不可能造就出乾纲独断的独裁局面”可知,这一体制促进了民族融合,但容易滋生腐败和暴政。(3)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宪政的轨道”可知,从君主专制到准备宪政改革;据材料一“奏折制源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事实则告诉人们”、材料二“1907年设立资政院,接着命令各省尽快设立咨议局和预筹各州县的议事会”可知,从遵守关外传统到学习西方。第二小问背景,据材料二

9、“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宪政的轨道”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回答。答案:(1)基本特点:皇帝独裁;军机处与内阁进行政务分工;继承了满洲政治传统。(2)政治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能;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的稳定;促进了民族融合;容易滋生腐败和暴政。(3)变化:由强化君主专制到尝试进行近代宪政改革;由沿袭满汉传统到仿照西方。历史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高涨。常规大题专项练(二)(建议用时:20分钟)1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

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

11、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

12、步性。(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统治者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条件,比如在关系民生的医学、农学等方面,兴办各类学校或者以各种宣传来普及相关知识。但同时,又在天文历法等方面,一直实行严厉的垄断措施,以杜绝平民与上天沟通的权利。这样,人们对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无法解释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动力深入论证,反而要为之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不仅在唐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努力与统治思想相吻合、相适应,从而使科学技术成为统治阶级恭顺的婢女,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的步伐。据王颜唐代科技与世界文明材

13、料二1953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即提出技术革命思想,主张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并推广到国防建设中,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巩固人民政权的双重目的。他们重视工农业领域的生产技术变革,也强调理论科学研究,同时反对用行政力量强制干预学派争论,保证科学技术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1956年,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在计算机、自动化、无线电和核技术等领域提出57项重大课题和六大紧急措施。同时在企业和农村,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活动广泛开展。据刘则渊论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政策思想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的科技政策并简析其历史影响。(2)根据

14、材料,概括说明与唐代相比,新中国科技政策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科技政策的历史意义。常规大题专项练(二)1(1)选官原则:以德取人。发展表现: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2)趋势:开放性;严密化。进步性:扩大官吏来源;追求公平公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素质。(3)特点:将课绩与监察紧密结合;考察方式多途并进。政治智慧:选贤任能注重德才兼备;鼓励官员积极治国理政;构建完善官员考察机制。2解析:(1)第一小问科技政策,根据材料一“唐朝统治者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条件”“在天文历法等方面,一直实行严厉的垄断措施”等信息分析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根

15、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不足之处来作答。(2)特点,根据材料二“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巩固人民政权的双重目的”等信息,从强调服务人民利益、应用科技和理论研究并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等方面概括回答。(3)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促进新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推动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推动国防建设等方面回答。答案:(1)科技政策:鼓励发展科学技术,但将其限制在利于自身封建统治的范围内。历史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在天文学、农学、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并领先世界;有利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局限方面,使科技发展屈从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严重阻碍古代科技的进步,造成古代科技偏于实用,缺少系统性、理论性研究。(2)特点:坚持人民的立场(或强调服务人民利益);应用科技和理论研究并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尊重科技发展的独立性和规律性;鼓励群众性科研创新;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任答出四点即可)(3)意义:促进新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推动了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动国防建设,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促进了科技知识的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意识水平。常规大题专项练(三)(建议用时:20分钟)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之际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寓封建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