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869549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课。这篇游记记叙了有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洞的黑、奇、大。课文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观察仔细,描写生动形象,景物特点鲜明;叙述详略得当,详写孔隙、内洞的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学情分析】本课时一篇游记,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熟悉,游览的顺序明线清楚,但文章的暗线是溪水,对学生理解有一定难

2、度,需要指导学生慢慢体会。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观念,凭借教材这把“钥匙”,以顺应学生的“身心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培养学生凭借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情意的知识能力。”(叶圣陶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而“学”到自己“写”。本设计旨在构建动感课堂,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感悟内化文本,催生个性语言,促进思维发展。【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四个生字,

3、并达到默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写游记的一些表达方法。4.了解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有关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布置作业,小结内容。第二课时:复习课文自主学习,感悟文本整合文本,指导复述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4、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2、师:是啊,山河处处美,不要说浩瀚的大海、险峻的高山、辽阔的草原、广袤的田野,就是一花一石一丘一洞都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随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爷爷去游金华的双龙洞,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我想你们一定会有许多收获的。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师: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过渡: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1. 指几名学生简单介绍自己旅游过的城市的独特风光。2. 学生在师的引导下

5、明白:“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3.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下一步学习做好了铺垫。了解文体,便于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5分钟)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并分析生字、新词。2. 检查自读情况。用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盘曲、呈、明艳、突兀、森郁、孔隙、昏暗、挤压、稍微、水程、蜿蜒、石钟乳、名目、变化多端、颜色各异、进、上源。3.抽学生分自然段,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2. 按指导进行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3. 学生对词语质疑,师生共同解决、师生评价、

6、指正。4. 师生评价: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5.学生生按要求读课文。全班交流:(1)蜿蜒在头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2)全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这课生僻字词较多,让学生分析生字的音、形、义,理解生词,可以有效扫清学习障碍。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约15分钟)1. 师: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2.课件出示朗读要求:(1)文中写到洞中

7、双龙的句子有哪些?(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1.学生生按要求读课文,全班交流:(1)蜿蜒在头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2)全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理清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四、小结。(约5分钟)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那么我们知道作者在游览这些景物时都看到了什么吗?请同学们继续预习本篇课文。来源:Zxxk.Com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下继续预习课文。预留的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实现文本的两个课时的感悟上的无缝联结。课后作业学习并掌握本文出现

8、的生字词。鹃、桐、臀、笋、盘曲、呈、明艳、突兀、森郁、孔隙、昏暗、挤压、稍微、水程、蜿蜒、石钟乳、名目、变化多端、颜色各异、进、上源。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顺序:路上见闻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复习课文了解见闻,感受景色细读课文,领略美景总结课文,揣摩写法。来源:学.科.网Z.X.X.K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复习导入(约5分钟)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记金华的双龙洞,知道叶圣陶爷爷是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的这篇游记。这节课我们就按照游览路线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你们还记得作者写了哪些景点吗?1. 学生默读、思考、勾画。2.学生

9、: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对预习内容检查效果,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理解故事内容。二、了解见闻,感受景色。(约10分钟)检查预习:1.师: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默读二、三自然段,勾画出相关语句,可以适当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2. 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3.“新绿”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4. “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1.指多名学生分别回答:(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可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

10、(2)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我知道了油桐花也很多。来源:学科网ZXXK(3)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可见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 2.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 “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3.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祖国的语言文字要品,不品,就少了一种厚度,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和魅力,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11、的培养也很难得到落实。品了还不够,不仅“赏”,还要去“仿”,去消化、吸收、外用,练表达,“言”“意”兼得。来源:学*科*网创设争辩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读书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三、细读课文,领略美景。(约15分钟)来源:学科网ZXXK过渡:沿途风光已然如此美丽,洞中景色一定更值得一游,于是作者顺水而行到了洞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叶老都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1.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师: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你是怎么感受到的?2. 师: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3.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4

12、.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5.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1.学生:叶老游览了双龙洞的外洞、孔隙和内洞。2.学生:(1)从“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体会到洞口可用“宽”来概括,从“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体会到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2)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3.通过文中语言,学生交流讨论双龙洞的“险”和内洞的“齐”。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创设争辩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读书思考的兴趣。当学生结合语境、结合生活、结合搜集的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时,本身就

13、是一种对文本不断深入、不断探究的过程;最后,教师建议学生联系内洞和外洞,从双龙洞景观整体感悟“孔隙”的大小,使学生认识有了进一步提升。四、总结课文,揣摩写法。(约10分钟)1.课文小结,掌握游记的学习方法。师: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景象奇特)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2.揣摩文章连段成篇的方法:(1)一条线索:游览顺序(途中、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

14、出自己的感受。(2)了解文章的另一条线索:泉水流经的路线(一路迎着溪流,沿外洞左边的石壁下流出、孔隙暗河、内洞清泉,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3)小结:文章把这两条线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者正是“一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通过写泉水的流经路线揭示出作者的游览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体现了作者构思的严谨与巧妙。学生跟随老师总结课文,学习写作手法,并做笔记。泉水相当于课文的一条线索,泉水自上而下流出,作者逆流而上,通过写泉水的流经路线揭示出作者的游览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体现了作者构思的严谨与巧妙。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外洞 高、宽、大双龙洞 孔隙 小、窄、矮 内洞 黑、大、奇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游记,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在教学时,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了解游览线路,在学生理出文章的线索后,再让学生细细朗读、品味。将文本的语言达到内化、并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最后整理出游览图,了解写游记的一些技巧,学习体会词句的精妙。通过总结让学生发现了文章的暗线,在学生朗读感悟外洞的大、孔隙的小而窄、外洞的黑、奇、大。这是一篇游记,一定要明白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文章的主线,可以使教学散而不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