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概述

上传人:fe****16 文档编号:120815814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赤壁赋》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赤壁赋》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赤壁赋》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赤壁赋》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赋》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概述(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 苏轼 1037年 1101年 一 作者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 宋代大文豪 苏轼 苏洵 苏辙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 文 辛弃疾 苏辛 词 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黄米蔡 书法 三苏 苏轼书法 二 背景提示 宋代的黄州 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 有一处风景胜地 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 因为形状很像鼻子 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 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 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年 苏轼遭受政治迫害 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 长江绕廓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 山间的竹笋 江城的一切风物 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 这

2、时 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 眺望如画江山 唱出了 大江东去 的豪放歌声 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 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 写下了千古名作 赤壁赋 关于 赋 这种文体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赋 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 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这是赋的渊源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 汉赋 骈赋 律赋 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 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 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美 它把散文的章法 句式与诗歌的韵律 节奏结合在一起 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 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 对偶的调式 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 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 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 又

3、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检查预习 一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 壬戌 10 酾酒 2 桂棹 11 横槊 3 余音袅袅 12 渔樵 4 幽壑 13 扁舟 5 嫠妇 14 匏樽 6 愀然 15 蜉蝣 7 山川相缪 16 无尽藏 8 舳舻千里 17 狼籍 9 旌旗 18 枕藉 r nx zh o ni o h l qi o li o zh l j ng sh shu qi o pi n p o f y u z ng j ji 三 翻译与理解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壬戌年的秋天 七月十六日 我和客人荡着船儿 在赤壁的下面游览 清凉

4、的风缓缓吹来 水面上不起波浪 我端起酒杯劝客人们喝酒 朗颂吟唱 明月 的诗歌和 窈窕 的篇章 既望 十六日 既 已经 望 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既望 十六日 既 已经 望 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句 应为 于赤壁之下游 于 介词 在 下 方位名词 既望 十六日 既 已经 望 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句 应为 于赤壁之下游 于 介词 在 下 方位名词兴 起 属 zh 通嘱 意思是劝 请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一会儿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 在斗宿

5、和牛宿之间逗留不前 白濛濛的水气笼罩江面 江水的泛光和天空连成一片 任凭小船向何处漂荡 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 江面是那么浩瀚啊 船儿象凌空乘风而行 不知道将要飞向何方 我们轻快地飘起啊 象脱离尘世 无牵无挂 飞升到仙境的神仙 翻译与理解 1 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 此时作者心情如何 景 皓月当空 碧水万顷 月光朦胧 清风徐徐 景象澄沏 如梦境一般 情 乐 舒畅飘逸 飘飘欲仙 超然物外 陶醉于良辰美景 第一段 乐在何处 一 良辰 七月既望 二 美景 1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2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3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4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三 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6、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2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 畅饮美酒 咏诗诵文 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 超然物外的境界 表现了他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的情怀 反映了他超然物外 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概括段意 一写赤壁夜景 夜游之乐 作者以传神的笔墨 描述了秋夜赤壁的美丽 静谧以及与客人夜游的逸兴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 如怨 如慕 如泣 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这时 酒喝得十分欢畅 我敲着船边唱起歌来 歌词说 桂木做

7、的棹啊兰木做的桨 划开清澈澄明的江水 迎着江面浮动的月光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 盼望着 美人 啊 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有位吹洞箫的客人 随着歌声伴奏 那洞箫声呜呜地响 像怨恨 像思慕 像抽泣 像倾诉 吹完后 余音悠长 像细长的丝线延绵不断 使得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跳起舞来 使得孤独小船上的寡妇哭泣起来 1 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 悲从何来 1 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 触景生情 见茫茫月色江水 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 在 扣舷而歌 中 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 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 离骚 香草美人 1 高洁的品质2 圣明的君主3 美好的理想 2 词中的 美人 指什

8、么 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 指所倾心的对象 喻君 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 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 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 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3 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明确 作者借助夸张 想象 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 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 真切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概括段意 二写乐极悲来 先写歌声 后写箫声 歌中的 美人 喻君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出力 箫声的怨 慕 泣 诉 抓住了箫声 哀 的特点 末尾两句夸张性比喻 写出了箫声摄人心魄的感染力 翻译与理解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

9、明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sh 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我顿时脸色改变 整理好衣服 端正地坐着 问客人说 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客人说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这不是曹操的诗句吗 向西望是夏口 向东望是武昌 山水互相环绕 草木茂盛苍翠 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当他占领荆州 攻下江陵 顺着长江东进的时候 战船连接千里 旌旗遮蔽天空 他面对长江斟酒 横握长矛吟诗 本是盖世的英雄 如今在哪里呢 翻译与理解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

10、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何况我和您在江中小洲上捕鱼打柴 和鱼虾做伴侣 与麋鹿交朋友 驾着一片叶子似的小船 拿着简陋的酒杯互相劝酒 就象蜉蝣一样 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 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米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 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希望拉着神仙飞升遨游 和明月一起永世长存 明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可能轻易实现的 只好把感慨寄托在曲调之中 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感受鉴赏 第三段 1 本段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了什么 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本段写 客 的回答 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 感情

11、色彩甚为悲伤 为何而悲 英雄业绩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者 长江无穷而人生短暂 天地阔远而自身渺小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情怀阐发 对比 古今人物 曹操 吾与子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当年何等英雄 而今安在 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比喻 人生短暂 感触生悲 蜉蝣 天地 粟 沧海 哀 吾生 羡 长江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 不可乎骤得 2 第三段是怎样将情 景 理结合在一起的 主问客答 古人事迹 现实人生 孟德遗诗 孟德遗迹 渔樵江渚 蜉蝣天地 安在哉 平凡渺小人生苦短 悲之缘由 第三段 写景 议论 抒情 第三段通过 客曰 由眼前的 江水 明月 想到曹操 周瑜

12、两个英雄人物 是写景 再由他们的 而今安在哉 揭示人生短促之 悲 是议论 引出曹操 周瑜 更加见己身之渺小 自然生出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的感慨 是抒情 概括段意 三写因悲生议 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 解决矛盾 文中 客人 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 一是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消逝想到自己的渺小 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 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 却 知不可乎骤得 赋写 客人 的生悲之因 实为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 翻译与理解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

13、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我对客人说 您了解那江水和月亮吗 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流去 但始终没有消失 有时圆有时缺的月亮像那样变化 但最终没有消损和增长 原来 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去看它 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曾保持过原状 从那不变的一面看 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 还羡慕什么呢 况且 天地之间 事物都各自有其主宰 如果不是我所有的东西 虽然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 只有江上的清风 和山间的明月 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 眼睛看到它就成为颜色 取用

14、它们没有人禁止 享用它们不会竭尽 这是大自然的无穷的宝藏 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 第四段 1 本段感情色彩如何 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 2 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 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1 从 变 与 不变 的角度 借水的流逝 月的盈虚 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 总在变化 人类代代相承 是永恒的 2 物各有主 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 僭越之心 3 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 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3 讨论 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 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 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

15、不现实的幻想世界 而适应现实 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但也有负面因素 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反映了他的坦荡 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 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积极进取 直面人生听任天命 随遇而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启示 启示 面对逆境 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胸怀放宽广一些 概括段意 四写悟理自解 苏子的话针对 客人 的感触而发 通过对明月 江水的变与不变的议论 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 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 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 人生本来短暂 但从不变的角度看 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 万物与我为一

16、 都会无穷无尽 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如此 人世间的荣辱 得失 忧乐便不足为念了 最后他为 客人 指出出路 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表现了一种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 翻译与理解 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客人高兴地笑了 于是洗了酒杯 重新斟酒再喝 菜肴和果品都吃完了 空杯 空盘杂乱地放着 我和客人们互相靠着在船中睡着了 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 第五段 1 本段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 喜 照应了开头飘然欲仙的快乐 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 身心释然 主客开怀畅饮 兴尽酣睡 2 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 我虽然遭受迫害 贬滴黄州 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 既不寂寞也不苦恼 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概括段意 五段写矛盾解决 主客皆大欢喜 一 1 月下泛舟二 2 3 吊古伤今三 4 5 阐述哲理 2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本文构思慎密 行散神聚 表现了作者乐 悲 乐的感情变化 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 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 主和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