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0711309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辽源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辽源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辽源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辽源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辽源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低龄留学”到底有没有价值,确实要因人而异,既不能盲目跟风,只把留学当出路;也不能投鼠忌器,甘心做井底之蛙B. 昆曲集合了众多审美元素:儒雅的念白,悠长的唱腔,飘逸的舞蹈,唯美的服饰,加之精美的舞台布景,真是美轮美奂C. 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协作,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D. 中央连续13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今年亦不例外,该文件聚焦“三农”问题,为“三农”的发展庖丁解牛2

2、.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B.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任命梁振英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将于2012年7月1日就职。C.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取在2020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D. 将“乾坤柱”改为“哈利路亚山”,实际上只是满足了少数人的好奇心理,却忽视了大多数人的感受。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

3、人工智能汹涌来袭的今天,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也正迎来春天,而工信部正在制定中的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也呼之欲出。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数据产业的发展,数据安全都将成为最主要的担忧。A. 为了对我国大数据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B. 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对我国大数据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C. 因此,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对我国大数据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D. 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目的就是对我国大数据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4.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蜀道难中运用

4、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_ , _ 。琵琶行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 _ , _ 。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是: _ , _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_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_ , _ ; _ , _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平凡与平庸,_:共性在于,两者都平平常常普普通

5、通;个性在于,平凡是中性的,指人有一颗平常心,在普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生活和工作。平庸则有贬义,消极颓废,没有追求,无所事事、碌碌无为、随波逐流、自暴自弃,生活没有个性、没有张力。平凡的人安于平凡的生活,_,而平庸的人则不安于平凡,却因为放弃努力,不得不过平凡的生活。所以,_。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6. 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回答问题。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这幅漫画的主旨是什么?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注:

6、王昌龄及第时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即本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于盱眙,辞官归隐途中,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药院,种芍药的庭院。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_ A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自然景色,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居生活的高尚情趣。诗歌语言风格绚丽飘逸。 B首联写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隐居的地方只有孤独的白云。“溪水”“白云”都是隐者居处的象征,“清”“孤”写出了此地的凄清。 C中间两联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芍药,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 D尾联写自己的归

7、志。“鸾鹤群”用姜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E诗人用“茅亭”“花影”“药院”等意象的描写,写出了隐者的清贫,隐处的雅趣,描绘出了一幅清贫幽雅、清高不俗的隐居图。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闵王司马承字敬才,少笃厚有志行。拜奉车都尉,稍迁广威将军,镇安定。永嘉中,天下渐乱,间行依征南将军山简,会简卒,进至武昌。元帝初镇扬州,承归建康,补军谘祭酒。太兴初,拜屯骑校尉,加辅国将军,领左军将军。 承居官俭约,家无别室。寻加散骑常侍,辅国、左军如故。 王敦

8、有无君之心,表疏轻慢。帝夜召承,以敦表示之。曰:“王敦顷年位任足矣,而所求不已,言至于此,将若之何?”承曰:“陛下不早裁之,难将作矣。”帝欲树籓屏,会敦表以宣城内史沈充为湘州,帝谓承曰:“湘州南楚险固在上流之要控三州之会是用武之国也今以叔父居之何如”承应之。 初,刘隗以王敦威权太盛,终不可制,劝帝出诸心腹,以镇方隅。故先以承为湘州,续用隗及戴若思等,并为州牧。承行达武昌,释戎备见王敦。敦与之宴,欲观其意,谓承曰:“大王雅素佳士,恐非将帅才也。”承曰:“公未见知耳,铅刀岂不能一割乎!”承以敦欲测其情,故发此言。敦果谓钱凤曰:“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听承之镇。时湘土荒残,公私困弊

9、,承躬自俭约,乘苇茭车,而倾心绥抚,甚有能名。敦恐其为己患,诈称北伐,悉召承境内船乘。承知其奸计,分半与之。 敦寻构难,遣参军桓罴说承,以刘隗专宠,今便讨击,请承以为军司,以军期上道。承叹曰:“ 吾其死矣!地荒人鲜,势孤援绝。赴君难,忠也;死王事,义也。惟忠与义,夫复何求!”敦遣南蛮校尉魏乂、将军李恆、田嵩等甲卒二万以攻承。承且战且守,待救于尹奉、虞望,而城池不固,人情震恐。或劝承南投陶侃,又云可退据零桂。承曰:“吾举义众,志在死节,宁偷生苟免,为奔败之将乎!事之不济,其令百姓知吾心耳。”相持百余日,城遂没。乂槛送承荆州,刺史王暠承敦旨于道中害之,时年五十九。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10、的一项是 _ A湘州南楚/险固在上流之要控/三州之会/是用武之国也/今以叔父居之/何如/ B湘州南楚险固/在上流之要/控三州之会/是用武之国也/今以叔父居之/何如/ C湘州南楚/险固在上流之要/控三州之会/是用武之国也/今以叔父/居之何如/ D湘州南楚险固/在上流之要控/三州之会/是用武之国也/今以叔父/居之何如/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常侍为皇帝的侍从近臣,西汉设有中常侍,魏晋设有散骑常侍,隋唐内侍省设有内常侍,均简称常侍。 C州牧等同于刺史,古代以

11、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 D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志魏晋南北朝为南方的简称。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司马承为官清廉,体恤百姓。在湘州任职时,当地荒凉残破,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节俭,坐简陋的车子,尽心安抚当地军民,有能干的名声。 B司马承深得皇帝的信任。晋元帝想建立边防重镇,恰好王敦推荐宣城内史沈充管理湘州,而晋元帝认为湘州位置重要,于是派司马承出任湘州刺史。 C司马承为国尽忠。王敦之乱爆发后,他在魏乂等人的猛烈攻击下死守不降,最终城失陷而司马承被擒,在他被送往荆州的途中被人杀害

12、。 D司马承有勇有谋。他知道王敦设宴是想要窥探他的用意,于是故意在王敦面前放出豪言,王敦叛乱后,还分一半船只给他,让其放松警惕。翻译文中横画线的句子。 王敦有无君之心,表疏轻慢。帝夜召承,以敦表示之。 吾其死矣!地荒人鲜,势孤援绝。赴君难,忠也;死王事,义也。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9.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各題。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

13、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象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

14、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象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象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

15、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