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威海)文学概论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68906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山东大学(威海)文学概论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山东大学(威海)文学概论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山东大学(威海)文学概论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山东大学(威海)文学概论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简答题1 评述以梁实秋、朱自清、沈从文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答案】(1)梁实秋反对以进化论的观点看待文学梁实秋主张把古今文学放到一个平面上考察评判,他认为文学无论古今中外都有两个主要类别或倾向,一是古典,一是浪漫。他说的“古典”,是指健康的、均衡的,受理性节制; “浪漫”即病态的、偏激的,逾越常规的。在这个标准下,梁实秋认为“五四”文学是“非常态”的:他认为“五四”新文学极端承受外国文学影响,追求外来的新颖奇异,造成无标准的混乱,虽一时热闹,却没有根基;他指责“五四”文学过于推崇感情,到处弥漫抒情主义,他甚

2、至用“号陶”一词来描写新文学中情感流溢的状况。(2)朱自清的从“为人生”到“为人民”的文学创作观“五四”时期,朱自清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主将之一,受到“为人生”文学思想的影响。他认定把文学当消遣和游戏的时代己经过去。30年代,论语人间世等刊物提倡幽默小品,他极力反对,时时不忘“文艺有社会的使命”。到了抗战时期,他的文艺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认定文学是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 二是从鼓吹“民众文学”转到提倡“大众化”文学上去。(3)沈从文把文学看成是对“人”的解释沈从文通过对各种“人生形态”的表现来扩大自我,对抗和逃避他所不愿合作的现实。“乡下人”的自卑情结使他对现代城市文明有本能的反感,他

3、期望以文学的幻想与创作给精神的荒原带来某些春天的活气。比起同时代多数作家,沈从文是更耽于幻想,也趋于古典。总之,梁实秋、朱自清、沈从文虽同为自由主义作家的代表,却拥有各自的文艺观并在其文艺观的指导下努力进行创作实践。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朱自清的背影,沈从文的边城都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文艺观。 2 鲁迅小说孔乙己中数次写到孔乙己脸色的变化,这在艺术上有什么作用?【答案】孔乙己中,鲁迅数次写孔乙己脸色的变化及其在艺术上的作用主要是:(1)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为下文作铺垫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出场时,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

4、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2)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时,“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时,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

5、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己偶尔为之。(3)显示了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习性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时,“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戳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4)描绘了一个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牺牲者的悲惨画面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

6、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时,“他脸上黑而且瘦,己经不成样子。”这“黑而且瘦”的脸色,加上用手爬着“走”,可想而知他是怎样在受尽了折磨之后死里逃生,苟延残喘活下来的。当掌柜取笑他时,孔乙己只是低声应答掌柜的汕笑,露出“恳求”的眼色,显现出他横遭摧残后那种畏缩、害怕、绝望无告的心境。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牺牲者的血淋淋的悲惨画面。至此,孔乙己的悲剧形象也就大体完成了。总之,孔乙己的“脸色”由“青白”而“红”,再到“灰”而“黑瘦”,是孔乙己性格的逻辑发展。作者通过对人物神态变化的描写,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迂腐而又麻木的性格特征。3 简述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中“问题小说”

7、形成的原因。【答案】“问题小说”是指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旨在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问题小说”的形成原因主要有:(1)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在一段时间内,全社会都来探究“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严肃的问题,读者要求小说能尖锐地提出他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并不企望文学一定给予多么明确的回答。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就写接受了家庭包办婚姻的青年同时接受了人道主义的思想,如果追求一己的幸福则必牺牲一个旧式的弱女子,若不离异又必陷自己一生于不幸。小说人物最后就这样处于两难境地。其他像王统照的沉思,

8、提出作裸体模特儿的女子为何爱人反对、官吏干涉,甚至男性画师也不理解她的动机,使其陷入沉思之中。从提出问题之广来看,问题小说涉及当时青年关怀的家族礼教、婚恋家庭、妇女贞操、劳工、战争、知识者等诸多方面。其时因问题的尖锐性是第一位的,相应便减少了对小说形象化的要求,造成许多“问题小说”比较概念化,存在着文笔空疏、人物成为作者某种“主义”的传声筒等弊病。(2)外部文学潮流的刺激问题小说的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1918年新青年的“易上生专号”使这位挪威作家的社会问题剧风行一时,这对“问题小说”是一个推动,理论上的倡导则更早。1918年周作人在题为日本近一十年小说之发达的讲

9、演中,就颇有倾向性地评介了日本近代文学中“问题小说”的地位,并由此肯定“为人生”的文学。次年2月他又写了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明确提出“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文学的出产物”,“问题小说所提倡的必尚未成立,却不可不有的将来的道德”,强调“以小说为闲书”的中国传统中不可能产生“问题小说”。沈雁冰在“五四”时期所写的评论文章文学与人生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里面,更借国外的思潮来提倡“为人生”的“问题小说”。这都对此类小说起到促进作用。 4 沈从文湘西散记湘西在散文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沈从文描绘湘西风情的系列散文湘西散记与湘西,代表了他散文的最高成就。这是他抗战前后两次还乡的产物,具有自传色彩

10、。湘行散记湘西在艺术上有着显著的特色,表现为:(1)叙述上,条理明晰湘行散记湘西以沉江为中轴,以“我”的见闻与行动作为叙写线索,一方面叙述现实的人与事,一方面将湘西历史、地理等地域文化的背景资料加以穿插。(2)文体上,糕合了游记、散文、小说诸种文体因素沈从文的散文融进小说的人物对话与细节、情节的描写,形成小说的情节性有情境氛围,还浸染了楚地的传奇,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散文体式。(3)抒情上,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描绘山川风景、民风民俗时,多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形成诗一般的意境;叙述、评述湘西的历史与现实时,往往是议论与抒情的结合;涉及敏感的政治性问题时,作者则采用曲笔。(4)结构上,构制宏大,整散有致湘行散记以还乡历程为“线”,以小船停泊处为“点”,点线相连,徐徐展开一幅幅湘西风情画; 湘西则以地理方位的迁移由边缘向纵深转换为叙述线,将常德、沉陵、辰州直至湘西腹地凤凰连成一体。(5)语言上,继承传统,雅俗共赏沈从文的语言较多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游记与笔记的传统,简练流畅,平和之中自有其动人处。语言简洁而澄明,典雅与土俗并存,富丽与朴素同在。湘西中九篇作品,几乎无一笔空疏,言简义丰。 二、论述题一、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