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374494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25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 唐 太宗 1 课程标准 列举 贞观之治 的主要表现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 展中的历史作用 2 学习要点 1 列举 贞观之治 的主要表现 用人 纳谏 轻徭薄赋和处理民 族关系等方面 2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 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 一二三 一 东征西讨定基业 1 起兵反隋 1 背景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隋朝覆 亡已是大势所趋 2 过程 树立义旗 617年 辅佐李渊正式举起反隋大旗 锋芒直指隋朝的 统治中心 关中 收揽人心 李渊和李世民一面废除隋朝严酷的法律 开仓济贫 一面收编各地的反隋义军 取得各地士绅

2、的支持 推翻隋朝 李渊军队开进长安 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所 杀 隋朝灭亡 建立唐朝 618年 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 李世民受封为秦王 一二三 2 统一全国 1 从617年到618年 李世民率军击败薛举集团 消除了来自背后 的威胁 2 击溃勾结突厥攻入河东地区的刘武周集团 3 打败窦建德部和王世充集团 624年 唐朝统一全国 一二三 二 击破东 西突厥 1 李世民登基 626年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杀死李建成 李元吉 逼迫父亲退 位 自己当上了皇帝 年号贞观 深度点拨在古代 皇位继承往往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皇位只有嫡 长子才能继承 但这一原则常常遭到破坏 因而在宫廷中经常会出 现子杀父 兄

3、杀弟 弟杀兄 叔杀侄等争夺皇位的丑剧 玄武门 之变的性质就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 但是 对于此类事件 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 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 价 一二三 2 击破东 西突厥 1 629年 李世民派大将军李靖等分路出击厥 630年 突利 可汗投降 接着 颉利可汗被俘 厥灭亡 2 635年 唐太宗派李靖等率军进攻吐谷浑 3 642年 唐军击溃西突厥先锋部队 不久 西突厥灭亡 一二三 3 开明的民族政策 1 表现 安置厥 把投降的厥人安置在东自幽州 西至灵州一 带 封突利可汗为顺州都督 颉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 与吐蕃和亲 派遣文成公主入藏 与松赞干布成婚 2 意义 巩固了西北边疆

4、 扩大了版图 使中西交通迅速发展起来 唐朝 国威也远播到地中海沿岸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唐太宗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被漠南 漠北的各族首领 尊称为 天可汗 一二三 三 贞观之治 1 表现 封建政治比较开明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2 原因 1 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之士 尤以他对魏征的态度和做法最为典 型 2 心存百姓 不断反思 谨记 舟 与 水 关系的古训 3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与民休养生息 发展农业生产 减轻 徭役赋税 拓展延伸贞观之治的影响 结束隋末社会动荡局面 使社会生产 得以恢复和发展 国力强盛 社会稳定 为 开元盛世 局面的出现奠 定了基础 封建统治成就突

5、出 成为后世典范 问题1问题2 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1 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 实的经济 政治基础 2 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 加强了民族团结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加强了民族融合 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 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 多元的色彩 使中国的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并对世界文明 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 特别是其清醒的自我 反省能力 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 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 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问题1问

6、题2 例题1 唐太宗论 明君 执政之 君道 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 崇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贞观元年 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 并说 法者 非朕一人之法 乃天下之法 不可任情以轻重 此后 太宗提出 以天下之广 四海之众 千端万绪 岂得以一日万机 独断一人之 虑也 岂如广任贤良 高居深视 法令严肃 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 太宗问魏征 何谓为明君 魏征说 君之所以明者 兼听也 太宗 以为然 并说 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 冀凭直言鲠议 致天下太平 贞观期间 太宗屡屡对 一士之谔谔 直言 表示 此言是也 当为卿 改之 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 太宗对侍臣说 可爱非君 可畏非民 天子者 有道则 人推而为主

7、 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 中华文明史 问题1问题2 1 根据材料 就 明君 执政概括唐太宗的 君道 内涵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唐太宗 君道 产生的客观因 素 以帝王政治为视角 综合评价唐太宗的 君道 解析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第 1 问设问为 君道 的内 涵 根据材料 逐项概括唐太宗关于君主的论述 注意分别从法治 任贤 兼听 畏民的角度归纳 第 2 问第一小问归纳 君道 产生 的客观因素 注意从材料和唐朝的时代背景分析 材料中魏征等贤 臣的纳谏是客观因素 而时代背景中隋朝的灭亡 唐朝初建的政治 经济特征也是客观因素 第二小问要求对唐太宗的 君道 进行评 价

8、注意题干的限定条件 帝王政治 即站在历代帝王的角度认识问 题 唐太宗的君道有值得借鉴的内容 但也有作为一代帝王没有做 好的方面 可依此展开 问题1问题2 参考答案 1 严肃法令 遵守法律 减少独断 广任贤良 兼听纳谏 激励直言 2 因素 隋朝无道而亡 农民战争的威力 传统儒家的民本 仁政 思想 大乱初定 经济凋敝 评价 唐太宗的 君道 是古代开明政治 的典范 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 成为古代统治者的 明君 理想 但 唐太宗的 君道 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 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 个人品质 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 君道 问题1问题2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分别是什么 1 原因 隋朝的政治制度和

9、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促 进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隋末农民战争使隋朝统治风雨飘摇 沉 重打击了统治阶级和士族势力 使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 调整 统治政策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他开明务实的驭 政才干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是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 2 表现 政治方面 一方面 革新政治 在隋制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使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更加完备 并进一步 打击门阀士族势力 加强皇权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另一方面 善于用人和纳谏 保证了政治的清明 经济方面 提倡发展农业 生产 减轻徭役赋税 社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民族关系方面 实行较开明的民

10、族政策 密切了民族关系 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 文化的交流 问题1问题2 例题2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太宗十分重视对官吏的管理 以此营造廉洁的社会风 气 唐太宗强调 廉洁兴国 贪奢丧邦 唐太宗曾告诫群臣 陷其身 者 皆为贪冒财利 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谕劝百官不要因贪图钱财 而毁了身家性命 并要百官 深思此言 唐太宗对魏征的褒扬几乎 家喻户晓 魏征死后 唐太宗 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 赠司空 相 州都督 谥曰文贞 并亲自为他撰写了碑文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注 重道德教化 并以身作则 他患有气疾 不适合住在潮湿的地方 但 他却在隋朝比较阴潮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 贞观十一年 637 颁行 的 唐律

11、根据唐太宗 按举不法 震肃权豪 的意志 制定了一些 约束权豪恣意横行的刑律 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封建法 典 是一份宝贵的法学遗产 因此 贞观年间统治集团成员一般都 能做到洁身自好 清廉自重 勤俭自持 涌现出魏征 马周 王珪 等一批清官 上层人物几乎没发生过一件严重的贪污案件 并带动 全社会形成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的良好风气 问题1问题2 1 根据材料 指出唐太宗整顿吏治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唐太宗整顿吏治的作用 参考答案 1 特点 进行思想教化 重视表彰和重用廉吏 倡导廉政 并率先垂范 运用法律来规范官员行为 2 作用 政治 吏治 清明 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形成了良好的社 会风气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对后世廉政建设起了借鉴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