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214304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分共,共48分。)1.大致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尚书禹贡是了解我国古代史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该书特别推崇夏禹,将当时国人的已知世界划分为特色迥异的九州,认为大禹曾走遍九州,接受了各州的朝贡特产。这些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A. 恢复夏朝传统等复古思潮影响较大B. 国家的统一日益成为政治现实C. 地方割据的现实与渴望统一的矛盾D. 开始形成天下一家的观念【答案】C【解析】材料既强调了地方割据又强调了人们有渴望统一的愿望,即材料体现了地方割

2、据的现实与渴望统一的矛盾,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仅仅涉及统一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尚未形成天下一家的观念,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C.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D.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秦国除了君王墓葬外,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3、,这反映出秦国王权的至高无上,是秦国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东方六国的墓葬依旧显示出西周分封制的等级差别,反映了东方保留了更多西周分封制的残余,可见秦国是率先消除分封制走向集权,D选项符合题意。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并非经济发展,而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各诸侯实力得到增强,反而成为瓦解分封制的重要因素,A选项排除。东周以来,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分封制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东方六国不再严格遵行西周制度,只是保留了一定的残余,B选项排除。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周天子的至尊权威,但这种权威是地位上的,并不等于“君主集权”。在分封制下,各地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

4、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C选项排除。【点睛】在分封制体制之下,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为主的森严等级制度。由于秦国地处西北边陲,受到传统影响较小,易于变革,所以秦国先于山东六国率先完成中央集权。体现在墓葬方面就是突出王权至上。3.“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据此推论,这些官员A. 拥有所辖区域的行政管理权B. 可以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C. 分管着国家和皇室的各种事务D. 是以三公九卿为主的各级官员【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郡县官员拥有所辖区域的行政管理权,A选项符合题意。

5、郡县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B选项排除。郡县长官负责地方的行政事务,C选项排除。材料反映的郡县长官,与三公九卿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是中国由贵族封建制度走向皇帝专制制度的象征。4.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B. 皇权至上的后果C. “家国一体”观念的影响D. 君主专制被颠覆【

6、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戚和宦官专权的本质都是皇权膨胀的结果,皇权缺乏制约是导致中国古代政治黑暗的主要原因,B选项符合题意。中央集权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皇权的变化,与家国一体观念无关,C选项排除。君主专制被颠覆是在辛亥革命之后,D选项排除。5.下表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薄(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薄)。据此可知,当时该地户数口数成丁男女数耕地总数每户最多与最少田亩数25户150口69口617亩54,亩、8亩A. 精耕细作农业发展B. 地主田庄经济繁荣C. 自耕小农经济盛行D. 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7、【答案】C【解析】依据表格中25户,人口105,平均是4.2口人,耕地最多54亩,最少只有8亩,可知是小农经济模式,应该是自耕农形式,故C项正确;精耕细作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地主田庄经济不止54亩,故B项错误;土地租佃关系表格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6.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可见,先秦时期的三家思想A. 君民关系方面没有区别B. 都体现出正身修心的特点C. 都主张开明君主治国D. 都把育人的道理摆在首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提及的先秦诸士子中的“君子”、“兼士”,公正无私的铁腕等

8、,都体现出个人修养,B选项符合题意。君臣关系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开明君主治国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自我修养,不是育人,D选项排除。7.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 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B.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 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这是为统治阶级的政权

9、的合法性辩护。结合所学,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是认为统治者的权威是来自上天,为统治者的权威披上神秘的外纱,故选B;A是突出被统治者地位的民本思想,排除;C是求理的思想;D强调懂得为善的方法就要努力去做,排除。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8.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A.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 理性化的思想诉求D.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中“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

10、古代文学越来越接近市民的生活,即世俗化的发展趋势。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9.古代中国将医术称为“仁术”;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故有“十儒九医”之说;范仲淹也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 古代科技具有强烈实用性B. 古代医学受西方科技影响C. 科技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D. 古代知识分子学识较广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仁术”“十儒九医”可知体现出儒家思想和古代医学的结合,C选项符合题意。实用性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古代医学受西方科技影响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古代知识分子学识较广泛的说法不

11、符合材料主旨,D选项排除。10.“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相当限制,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材料主要说明A. 希腊城邦民主衰落的原因B. 希腊城邦比罗马帝国更具独立性和民主性C. 罗马帝国迅速崛起的原因D. 罗马帝国比希腊城邦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在扩张过程中,将法律适用范围由原来的公民扩展到帝国统治下的所有自由民,说明罗马帝国比希腊城邦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D选项符合题意。直接民主的弊端是希腊城邦民主衰落的原因,

12、A选项排除。希腊城邦比罗马帝国更具独立性和民主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罗马法适用范围的扩大是罗马帝国扩张的结果,不是原因,C选项排除。11.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A. 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B. 如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 中国内地向外国人全方位开放D. 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所反映的天津条约内容,故1858年,故A项正确;鸦片

13、战争后,南京条约中获得领事裁判权,侵犯中国司法主权,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的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但是说全方位开放表述不准确,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以后,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12.1914 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临时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临时政府迁于北京。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描述A. 全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B. 突

14、出了革命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C. 有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D. 为巩固袁世凯专制统治提供支持【答案】D【解析】“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故D项正确;A中全面说法绝对;材料没有提及孙中山和革命党信息,故B错误;材料突出袁世凯的作用,不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故C错误。13.中英美三国在1943年冬发动了滇缅反攻战,经过三国军民的共同努力,大获全胜,打通了中印公路,加速和配合了中国反攻、盟军在东南亚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的进程。由此可见A. 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B. 滇缅反攻揭开了中国战场反攻的序幕C. 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的保证D.

15、国民党正面战场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和再现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中英美三国在1943年冬”、“经过三国军民的共同努力,大获全胜”、“加速和配合了”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此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性。分析选项,只有C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的保证,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的表述与题干无关或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作用14.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这改变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清政府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这些措施表明清政府A. 国家的机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B.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 开展“实业救国”维护专制统治D. 为工商业者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答案】B【解析】材料“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也就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积极性,在客观上也就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