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职业道德_已经整理好)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164851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职业道德_已经整理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职业道德_已经整理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职业道德_已经整理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职业道德_已经整理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职业道德_已经整理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职业道德_已经整理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职业道德_已经整理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专注道德论考试题型:单项选择(10题,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5题,每题4分,共20分);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案例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第1章 导论1. 道德 P3-4: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和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 道德一般本质P7: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道德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表现在4方面: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

2、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辨证地理解道德一般本质:承认道德总是一定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产物,亦承认道德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这种独立性突出表现为既可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也可起消极阻滞或促退作用。3. 道德特殊本质P8-9: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其主要表现(重点):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a. 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b. 道德是

3、一种非权力规范;c. 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a. 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地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是实践的;b. 道德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c. 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4. 职业与职业道德P14:职业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从事

4、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道德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和遵守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5.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P15: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体现在3方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体现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体现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6. 职业道德主要规范P15-16: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友好协作;勤奋学习,熟练业务。第2章 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1. 教育劳动对象特殊性P29-3

5、0:复杂性(社会复杂性决定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对待学生不可能像加工物质产品那样,按固定工艺流程,用一个模子来铸造);向师性(a.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b.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c.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成长,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主客体双重性(重点,结合正确对待师生关系的意义理解)(a. 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

6、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要受自己意识的支配;b. 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的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以其思想、感情、见解和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引起学生积极、肯定的反应时,教师的要求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作用,可见教师劳动的效果、成效,不只是取决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努力和能力;c. 主客体双重性使得教师劳动

7、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难性)。2. 教育劳动方式创造性P31: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性;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具有创新性。3. 教师职业道德 P36: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第3章 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1. 大学精神P45: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5点内涵P48-53:学术自由;独立自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理性批判。2. 大学

8、精神作用P53-55:定向与规范;维系与凝聚;激励与驱动;感染与教育。3. 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立和弘扬大学精神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P55-60:确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树立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具有崇高的学术追求并养成独立的学者人格。第4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1.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重点,案例题)P6693: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依法从教;教育人道主义。2. 教书育人P66-69:确立依据(a. 教师基本职责;b. 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c. 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贯彻要求(怎样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9、(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3. 为人师表P70-73:确立依据(a. 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b. 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c.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贯彻要求(a. 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b.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c. 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d. 以身立教,德识统一)。4. 教育公正P73-75:确立依据(a. 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b. 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c. 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贯彻要求(a.爱无差别,一视同仁;b.实事求是,赏罚分明;c.长善救失,因材施教;d.面向全体,点面结合)。第5章 高校师生关系中的

10、道德问题1. 师生关系P96: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2. 师生关系的关系主体(5方面4层次)P97:伦理关系(最高层次)、管理关系(核心,第二层次)、心理关系(重点,第三层次)、法律关系(条件,第三层次)和人际关系(基础,第四层次)。3. 高校师生关系特点P100: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层次上具有差异性;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4. 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原因P102:在教育教学目标认识上有差异;在教育教学方法理念认识上有差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条件有差异,身心和道德等有差异;社会大环境的变化。5. 协调高校师

11、生关系师德要求(重要)P104109: 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结合教育劳动的主客体双重性理解)(a. 寻找适当的切入点或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b. 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c.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a. 教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需要;b. 友好、平等、信任和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c. 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还表现在对学生个性(心理、性格、气质和专业特长上的独特性)的尊重;c. 培养、发展学生个性);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a. 既关心学生学业,关心其思想道德,既关心其交往和活动,也关心其

12、生活与健康,关心学生是教育和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b. 多种途径深入了解学生);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a. 严格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得到发展,能成长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目标;b. 遵循原则: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第6章 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1. 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特点P113114:具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性;具有更加鲜明的独立性;具有价值目标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2. 教师集体中人际矛盾产生原因P115116:由于教育劳动的分工不同;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彼此间易产生矛盾冲突;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所引起的;由于历史的传统和当今社

13、会生活的变化所引起的。3. 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道德调节P117135:关心集体(a. 团结和谐集体意义:产生内聚力和向心力;教师集体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实现;b. 实现路径:遵守集体纪律,爱护集体荣誉;自觉维护集体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矛盾;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c. 关心教师集体与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教师所关心的集体是一种真实的集体;教师集体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个体利益的实现)。真实的集体(论述):a. “真实的集体”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

14、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b. 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c. 真实的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存共生,并把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尊重同事(a. 意义:要求尊重人的一般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b. 要求:看到他人长处、宽容他人不足、尊重他人个性、倾

15、听他人意见、注意向他人学习和积极关心帮助他人)。团结协作(a. 维持性团结协作:保持以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不伤和气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为了保持既有的表面的和谐关系,有意见不敢或不愿意提出,反而使矛盾日积月累;b. 发展性团结协作(重点):1)主要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同侪之间为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2)有问题时,愿意、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提在当面;3)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4)教师之间的关系表面上似乎不是很和谐,教师同侪之间会围绕某个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但这种教师人际关系具有激励

16、价值,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健康发展,这种教师集体中的团结协作氛围一旦形成,就会使教师逐渐养成并习惯于真实的、真诚的、互相激励的教师人际关系)。有益竞争(在教师集体中如何展开有益竞争?)(a. 勇于开拓进取、敢于创新;b. 竞争手段必须符合道德;c. 妥善处理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 第7章 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1. 教学P142:以知识、机能、道德伦理等为媒介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工作,是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进取性工作,是智慧的、人道的、进步的活动,是凝聚了人类崇高的道德理想、道德精神和人类文明结晶的活动。2. 教学工作道德意义P142: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进取性工作;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体现教师的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