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22335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考点同步解读1.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1)基本类型: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2)变动趋势: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其结果是:地主阶级控制了大量土地;农民无以为生;封建统治力量严重削弱;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爆发,旧王朝往往迅速溃灭。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利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

2、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但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这样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就难以避免。2.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这种政策既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含义: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即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

3、,商业被称为“末”业。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原因: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

4、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主要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对商业进行严格的管理,以限制商业的规模和影响;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实行专卖制度,对盐、铁等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的手工业部门和商业种类实

5、行官营制度,独占专利,不许商人染指;对民营商业和手工业征收重税;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影响: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一是要客观地一分为二地分析,二是要注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影响上的差异。(1)积极意义:农业是古代经济的基础,是人民赖以生存,人口得以增加,社会得以稳定的基础,是一切文化政治活动的基础,是国家统一并且不断发展强大的物质基础。因此,历代统治者奉行以农为本的重农政策,不仅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且客观上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这种积极意义在封建社会的前期阶段尤为突出。重农抑商政

6、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影响:“重农抑商”政策也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地主官僚集团也因疯狂兼并土地而更加腐败。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为主要方面。它将农业和工商业完全对立起来,强化了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科技的进步,使中国

7、逐渐丧失领先世界的地位,并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3.浅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原因、评价及其启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汉唐的辉煌,也有明清的血泪。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试图打开对外交流的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唐时,中国自豪地向世界敞开国门,带来的是唐朝空前繁荣和全世界的尊敬;明时,国门开始合拢,为郑和的下西洋,使中国一度扬威海外;到了清朝,国门终于完全关闭,这并未给中国带来安宁和稳定,却将鸦片与战争带来了苦难的中国,中国历史就这样步入了近代社会。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设立公行制度,独揽一切进出口贸易的权利,限制

8、对外贸易,实行“海禁”。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原因: (1)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自我供给。乾隆帝给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即是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思想上的反映,也是造成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根本原因。(2)自大心理的反映。明朝中叶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中国与世界的距离逐渐拉大。而当时的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这一状况并不了解,一直以为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其他国家都是落后的“蛮夷之邦”。清朝统治者妄自尊

9、大地视西方为“夷”、为“藩臣”,就是这种自大心里的典型反映。连林则徐这样有远见的大臣在鸦片战争前都认为:“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籍资夷货”,如果封关绝市,那就“各国生计,从此休矣。”(3)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为了防御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伏彼起。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反

10、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4)防范自卫的产物。防范自卫既有防范海疆不受西方殖民者入侵,又有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居民往来会“滋扰生事”的含义。再加上在正常贸易的同时,西方殖民者又在中国沿海劫掠和搜集情报,进行非法活动。而对当时世界形势不了解的清朝统治者,梦想紧锁国门,永保王朝统治。(5)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早在17世纪,清政府为对付郑成功的抗清活动,曾厉行“海禁”。台湾收复后,“海禁”解除。18世纪中叶后,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清政府又宣布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统治者不仅对汉族人民非常疑忌,就是对充当臣仆的汉族地主官僚也深具戒心。它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汉人与外

11、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评价: 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政策作为一种消极防御的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更大的影响是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导致海关制度混乱,贪污勒索公行,增加商品成本,影响商品质量;导致盛世之下,君臣安享太平

12、,刮民脂民膏,奢侈无度,引起内乱;它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它“作茧自缚”,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启示:从闭关锁国中汲取教训,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都不能与世界隔绝,应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隔绝,应取长补短;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核心素养聚焦1.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13、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2.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的差异和统治集团的阶级属性的深层次关系。3.明白“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各朝代实施的具体措施,结合教材“学习思考”,共同探讨其历史影响,侧重于指出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加深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4.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产生但发展缓慢,其原因是什么?可以联系世界史内容,进行中外对照。5.学习本课,可联系初中教材土地制度、商业政策、明清时期对外

14、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等内容,同时联系高中历史必修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容及影响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注意与必修2前三课联系,形成知识体系。通过观察甲骨文的“田”字图和明朝的“鱼鳞图册”,认识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发生的显著变化。同时通过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认识清朝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学习本课,还要仔细分析古代中国由强盛逐步走向落后的原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

15、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

16、如何演变的并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课文新授一、土地制度的演变请同学们查阅课本,然后归纳古代中国主要产生过哪些土地制度。 板书(教师归纳)(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二)【奴隶社会】井田制(三)【封建社会】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3.明清时期,封建土地制度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二)【奴隶社会】井田制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井田制特点?井田制是什么时候瓦解的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因素是什么?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权);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劳动产品。(使用权);(春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