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重要知识点归纳汇编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20097037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1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传播概论重要知识点归纳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网络传播概论重要知识点归纳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网络传播概论重要知识点归纳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传播概论重要知识点归纳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传播概论重要知识点归纳汇编(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传播概论重要知识点归纳汇编第一章 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一、互联网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宽带二、互联网发展的内在逻辑:连接的演进1、机器与机器的连接互联网诞生(1)分布式网络去中心化、分权化(2)文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互联网之父):1983 TCP/IP标准协议 第一次飞跃2、内容与内容的连接互联网走向“媒体化”(1)蒂姆-伯纳斯-李(互联网之父)1989WWW大众传播媒介奠定基础第二次飞跃(2)搜索引擎社会化搜索、社会化搜索引擎3、人与人的连接Web2.0与社会化媒体兴盛(1)Web2.0:A.蒂姆-奥莱利Web2.0峰会预示着Web2.0的兴起与普及B.定义:用户主导生成内

2、容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以人为中心C.作用:人际关系网络自媒体:不从属于专业媒体的个体或组织+网络手段=自主信息传播UGC:用户生产的内容YouTube公民新闻:公众参与、新技术作用(2)社会化媒体(社交媒体):A.主要特征:内容生产与社交结合;用户B.作用:社交平台+丰富内容;冲击专业媒体信息传播模式和传播格局4、终端及其连接的升级移动互联网时代(1)移动互联网A.基本特征:终端的随身性与私人性;信息传播与服务的流动性、个性化、场景化B.包含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应用服务(2)智能手机APP(客户端)、应用商店、PC(3)平板电脑、电子书(电子阅读器)(4)可穿戴设备A.影响:沉浸式报道、物联

3、网、“人肉终端”;器官功能的退化谷歌效应、隐身权、隐私权、数字卵生可穿戴终端谷歌眼镜:A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VR):VR眼镜、Spectacle5、物与物、物与人的连接: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1)物联网A.定义:1999 物联网技术B.影响:各种方式的互联互动;隐私IPv6下一代移动网络的基本协议云计算三、网络媒体的演变自进化1、网络新闻业务形态的变化:从复制到创新(1)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展:定时-及时-实时-全时(全时化)(2)网络新闻编辑方式的发展:粘贴整合解读 (网络专题)(3)网络新闻手段丰富:单媒体多媒体融媒体 (移动终端基于H5的融合报道)(4)网络新闻受众观的变化:单向互动

4、共动2、网络新闻分发平台的延展从单一到多维(1)整合类平台:多源聚合+人工分发(移动时代的综合性新闻客户端)(2)搜索引擎:多源搜索+算法调度(谷歌、百度)(3)社会化媒体:人际网络+大众传播社交化传播(4)个性化推荐平台:个性分析+算法匹配(今日头条) 个性化算法信息茧房效应(5)视频和VR /AR平台:临场体验+社交传播(重定义新闻现场)(6)服务类平台:生活场景+新闻推送(淘宝、高德地图) 服务类平台:向新闻渠道延伸的原因?3、网络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从“大众门户”到“个人门户”(1)Web1.0“大众门户”模式:定义、特点(2)Web2.0“个人门户”模式 每一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

5、关系成为传播渠道:以人为媒 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 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 传播是多层级的:裂变式传播、信息的不断再生产 传播的路径易于观测 整个传播格局呈现去中心化再中心化局面四、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终端、内容、服务、关系)1、从独立向融合发展的业务形态和生产机制(1)媒介融合 A.提出:浦尔教授1983自由的技术各种媒介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B.评价:简单捆绑难以融合;不同行业的融合;传播者与用户的融合融合性新闻(融媒体新闻):A.定义:一个报道内的多媒体手段融合;各个媒介平台报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中央厨房”模式文化性隔阂:新媒体文化vs传统媒体文化2、从固定到游移的价值坐标(

6、1)新闻价值要素权重的重新赋值 重要性、时新性、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2)质量判定坐标的迁移 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准确度或干预社会现实的能力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客观公正准确)3、从内容到产品、从受众到用户的思维转变 产品=核心价值或利益+用户体验+产品可能的附加价值 网络产品=内容+接入产品+关系产品(社交平台)+服务产品 信息需求娱乐、社交、服务等多元需求拓展 被动填鸭式消费参与式、分享式消费4、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体制变革(1)媒体内部的开放与重组(2)媒体间的开放与合作(3)传媒业的开放与跨界合作(电信、互联网、IT业)五、互联网未来走向及对传媒业的影响(一)移动互联网重定义大众传播(媒介即信息

7、)1、改变时间观:从黄金时段到碎片时间用户时间利用的个性化打破媒体惯性,更多体现用户的个性与意志移动互联网的内容与服务商,更多注意不同场景下人们的特定需求及相关行为方式损害专注能力,思考信息表达的碎片化,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改变2、改变空间观:从“广播”到LBS(1)信息消费空间:从“大空间”向“微空间”演变无差异的广域覆盖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空间流动性、精准化(2)新闻生产空间:从“媒体空间”向“现场空间”迁移 公民新闻、新闻现场直播3、移动时空描述的新维度:场景(1)要素: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 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场景五力(2)分为:

8、共性化场景、个性化场景(3)目的:提供特定场景下的适配信息或服务(二)大数据驱动媒体生产方式变革1、大数据A.定义:给予相当大量级的数据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挖掘与应用的技术B.四个V:多样性、体量、速度、价值(真实性)C.作用:提升用户分析水平 影响媒体盈利模式 跨界合作需求进一步凸显2、数据新闻(1)预测性新闻增加(2)深度报道模式改变(3)个性化新闻与信息服务水平提升(三)智能化媒体时代到来1、驱动力:社会化媒体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VR/AR(1)人工智能(Siri)语义网: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自然用户界面:以人类自然的交流方式与机器互动的人机界面 A.语

9、音交互技术 B.手势或体感交互技术 C.面部识别交互技术 D.视线交互技术2、智能化媒体特征(1)万物皆媒 (2)人机合一 (3)自我进化3、带来的可能(1)用户分析与匹配的场景化、智能化、精准化(2)新闻生产的机器化、智能化、分布式(协作式报道)(3)新闻传播的泛在化、智能化、新闻体验的临场化(4)互动反馈的传感化、智能化4、新闻生产的新模式(1)个性化新闻个性化推送 对话式呈现 定制化信息生产(2)机器写作新闻(3)传感器新闻(无人机、监控摄像头、GPS) 作为信息采集工具的传感器 作为用户反馈采集工具的传感器(4)临场化新闻 网络视频新闻直播:PGC(专业生产内容)+UGC VR/AR新

10、闻 VR/AR直播新闻伦理与真实(5)分布式新闻 信息与知识生产领域的共享模式维基百科5、回归人的价值算法以隐蔽的方式,带来偏见与歧视,出现干扰人们认知与判断的假新闻或“噪声”尼葛洛庞帝(四)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1、虚拟化生存及互动逐步走向“现实化”(脸书)2、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 同一化(LBS)3、现实世界的虚拟化还原(3D技术)第二章 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第一节 网络的多重属性一、技术平台属性1、网络技术特点:与许多技术相关联;大众传播手段,人与人沟通手段,来自用户方面的驱动力,对技术发展起着明显作用;不仅是一种传媒技术,涉及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层面发展动力多元、强劲二、传播媒介属性(一

11、)网络传播的复合性1、传播形态和形式的复合性传播形态: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形式: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2、传播手段的多媒体融合网络平台可以承载任何一种形式的信息某一事件或主题的信息传播可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3、传播功能的多重性个人层面:人际交流、个人情绪调节、个人学习生活工作平台群体层面:群体维系、群体文化组织层面:组织的工作平台、组织内信息传播社会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社会舆论形成4、“公共话语空间”与“私人话语空间”的统一性(1)公共领域(公共空间):哈贝斯(德国)(2)公共话语空间允许个体进行意见表达的公开场所 将弱小的个体声音汇聚成强大的集体声音(3)私人话语空间私

12、人表达工具(微信等)(二)网络传播的连通性1、网络结构的连通性分布式网络结构技术结构连通性促进信息在网络中自由流动与相互渗透传播控制2、网络信息的连通性超链接信息联系网状、多元拓展网络新闻报道面、增加深度报道 干扰受众注意力,信息的过载与浪费3、传播者与受众的连通性互动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协作共动性4、受众之间的连通性超越时空、影响较大 信息流动四通八达,控制困难 高度的聚合性(三)网络传播的开放性1、传播格局开放(宏观表现):传播参与者多元化2、传播过程开放(微观表现):全天候信息发布;各环节要素开放;易信息变形(四)网络传播的多级性1、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 罗杰斯N级传播(五)网络传

13、播的网状化信息不是沿着一条线形路径,而是进行网状扩散三、经营平台属性(一)网络经济基础:传统经济1.体现:未脱离传统经营轨道;以各种传统产业为支撑2.互联网+战略:化腾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二)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信息经济(信息产品的生产与经营)1、信息产品特征: 2、长尾理论提出: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非主流、个性化的需求案例:维基百科、谷歌、豆瓣3、微内容4、网络利益通过虚拟社会扩大市场经营平台网络的基本特征: 成员的独特中心 内容与通信的结合 强调成员产生的内容 选择竞争的卖主 商业动机明确的虚拟社会

14、组织者5、UGC 使信息生产成本转移到用户,减轻网站负担,而且内容更具个性化、丰富多样,满足长尾需求 助于人际关系的形成,更易产生黏着力 为网站带来可观流量,为网站广告及其他盈利方式提供基础6、社群经济(三)网络经济的增值方向:体验经济 1、体验经济 提出:1999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 特性:游戏化娱乐性;人性化互动参与性 开发:内容或服务带来的体验;社区带来的体验;网络“情境”带来的体验(四)网络经济的再升级:共享经济1、共享经济提出:-费尔逊和琼-斯潘恩社区结构与协同消费协同消费定义案例:滴滴、优步特点:在需求和服务或资源之间提供实时的、高效率的匹配和连接;资源的提供者和需求的满足者随时可以发生角色互换产生基础:用户的“盈余”时间、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