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上传人:ale****02 文档编号:120096130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一节第2课时一、选择题1(2015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一期末)借助新的显微技术,能成功观察到小于200 nm的粒子。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半径最小的是()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硝酸钾溶液【解析】人们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雾、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石灰乳属于浊液,硝酸钾溶液属于溶液,选D。【答案】D2(2015湖南省益阳六中高一期中)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能通过半透膜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

2、应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解析】A胶体通常外观是均匀的,故不选A;B.胶体的微粒直径大于半透膜的空隙,不能透过半透膜,故不选B;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选C;D.通常胶体是比较稳定的体系,静置后不容易产生沉淀,故不选D。【答案】C3(2015长沙市望城区高一期末)晚会上,我们看到了灯光产生的各种变幻的光柱,这是气溶胶发生的丁达尔现象。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A气溶胶是一种分散系B分散质大小在1100 nm之间C分散剂是空气中的水珠D产生光柱属于丁达尔效应【解析】气溶胶分散剂是空气,选C。【答案】C4(2015安徽省淮南市高一期末)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

3、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该分子既能透过滤纸,又能透过半透膜C该分子的直径比Na小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分散质的直径在1 nm100 nm(1 nm109 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小于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浊液,1.3109 m在1 nm100 nm之间。A.“钴酞菁”溶于水构成的分散系是胶体,错误;B.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通过滤纸,可以用渗析的方法提纯胶体,错误;C.根据分散系的分类,该分子比Na大,错误;D.胶体有丁达尔现象,正确。【答案】D5(2015

4、黑龙江省绥化市高一期末)“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对所形成的分散系说法正确的是:(1)是溶液;(2)是胶体;(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4)能通过滤纸;(5)不能通过滤纸;(6)静置后会析出黑色的沉淀。()A(1)(4)(6)B(2)(3)(4)C(2)(3)(5)D(3)(4)(6)【解析】“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能通过滤纸,具有丁达尔现象,故(2)(3)(4)正确。【答案】B6(2015四川省

5、攀枝花市高一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之间B当光束通过NaCl溶液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C明矾在水中生成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氢氧化铝胶体粒子,可作净水剂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解析】A胶体的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之间,所以不选A;B.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所以选B;C.明矾中的铝离子遇水形成氢氧化铝胶体,有吸附能力,可做净水剂,所以不选C;D.沸水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可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所以不选D。【答案】B7(2015湖北省襄阳市四校高一期末)关于KOH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A两者

6、的分散质都属于碱B两者均为有色不透明的分散系C两者分散质的直径都介于109107 m之间D两者都有丁达尔效应【解析】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所以A正确。KOH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B错误。KOH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Fe(OH)3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至100 nm之间。C错误。KOH溶液不发生丁达尔效应,不会出现明显的光带,D错误。答案选A。【答案】A8下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某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小明仔细阅读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得出了修正液的某些性质,小明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修正液使用方法:使用前摇匀修正液涂于修正处少许待完全干后书写注

7、意事项:用完后请及时盖上帽严禁食用A修正液是一种胶体,均一、透明B修正液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有毒C修正液的成分对纸张不具腐蚀性D修正液的溶剂易挥发、易燃【解析】图示说使用前摇匀修正液,说明它不是均一、稳定的,故不是胶体。“严禁食用”说明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修正液的成分对纸张不具腐蚀性;“用完后请及时盖上帽”说明修正液的溶剂易挥发;有一个易燃的图标,说明修正液的溶剂易燃。【答案】A9(2015广州市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浊液胶体溶液C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可溶性杂质D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解

8、析】A溶液不产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B.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浊液胶体溶液,B正确;C.胶体分散质粒子能通过滤纸,C错误;D.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可以制得Fe(OH)3胶体,D错误;答案选B。【答案】B10(2015广东省湛江师大附中等校高一期末)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的光线【解析】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Al3与水作用生成Al(OH)胶体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小颗粒;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是利用蛋白质胶体遇到电解质发生聚沉;FeCl3溶

9、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没有胶体生成,与胶体性质无关;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的光线是因为空气属于气溶胶,有光通过时能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答案】C二、非选择题11现有如下各实验:A将1 g KCl加入10 g沸腾的水中;B将1 g可溶性淀粉加入到100 g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C将1 g CaCO3粉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振荡;D将0.1 g植物油加入到10 g水中,充分振荡混匀;E将96 mL乙酸与5 mL水充分混合。上述实验中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有_,属于胶体的是_,属于浊液的是_。【解析】KCl、酒精均易溶于水,能够形成溶液,CaC

10、O3、植物油难溶于水,少量CaCO3会与水生成悬浊液,而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答案】A、EBC、D12(2015经典习题选萃)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时,液体变为红褐色,得到的是Fe(OH)3胶体。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1)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做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_,这表明_,这种现象称为_。(2)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原因是_。(3)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原因是_。(4)提纯此分散系的方法叫_。【解析】该题考查胶体的制备、性质、提纯等内容。【答案】(1)逐渐变深Fe(OH)3胶粒带正电荷电泳(2)形成红褐

11、色沉淀电解质(NH4)2SO4电离出的SO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电荷,使Fe(OH)3胶体聚沉(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形成黄色溶液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随着H2SO4的加入,H2SO4与Fe(OH)3发生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使沉淀溶解(4)渗析13.右图是我们清晨进入森林后看到的美丽景象,请认真观察右图,分析其隐含的化学道理,然后完成(1)(3)小题:(1)右图中的现象在化学上称作_,这说明森林中的空气具有_的性质。(2)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3)此现象在化学上可用来_。【解析】从图片上的现象可知:森林中的空气在太阳

12、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明亮的光路,这是胶体的特性,它可以用来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也可以用来检验一种分散系是不是胶体。【答案】(1)丁达尔效应胶体(2)空气中含有的胶体粒子大小介于1100 nm的颗粒,能使光产生散射(3)确定一种分散系是不是胶体14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甲同学: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微粒能使胶体微粒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微粒带_(带“正”或“负”)电荷。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解析】有关胶体的制备,中学阶段只要求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其考查内容一般是所用试剂(沸水、饱和FeCl3溶液)、用量、加热程度等。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OH)3沉淀;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只会使之沸腾;获得Fe(OH)3胶体的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