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上传人:大宝****b 文档编号:120080400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谪守(zh) 雾淞沆砀 波澜(ln) 阴晴圆缺B.琼楼(qing) 觥筹交错 皓月(ho) 山肴野簌C.凄凉(q) 宠辱偕忘 对弈(y) 伛偻提携D.毳衣(cu) 忧谗畏讥 铺毡(zhn) 岸止汀兰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观完方志敏纪念馆后,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同学们被方志做舍生取义的革命气节深深感动。B.人类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而大自然已经伤痕累累,向人类发出了严重警告,保护环境刻不容缓。C.已经变成红色的小河上漂着一片死鱼,发出阵阵血雨腥风般难闻的味道,村人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D.一

2、向骄做自大的项羽带着几个敗兵残将退到鸟江边,自叹英雄末路,遂拔剑结束了自己壮烈的一生。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江西省宜春市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B.为加大文化进校园的宜传力度,我省许多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C.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D.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家公司已经拥有20多个分支机构。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散文犹如散步,不必每分钟一定走多少步,不必沿一定的路线,不必预定一个终点。“散”的意思是:拘束少,刻意加工的成分少,没有非达到不可的目的。散文的特色在一个“散”字。犹如谈天,事先并未预定要

3、产生结论,也未曾设计起承转合,乘兴而谈,尽兴而止。当然,散文也要有结构,而且有些散文家特别考究结构,然而,写散文可以用心经营布局,也可以不必,这个“不必”是散文的特权,非小说剧本所可效法。A. B. C. D.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D)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法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 ,收获也最多。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C.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 D.让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歌,时当大火流 霜成出塞早,云色没河秋

4、。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时当大火流: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即心宿。汾水:汾河6.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芳歌”意思是很多花儿已经调落了。B.“霜”“云”等景物形象地表现出了太原古城的秋色。C.“心飞故国楼”中的“飞”表现出诗人急于回到故多乡的心情。D.“无日不悠悠”中的“悠悠”指岁月漫漫,时间久长。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B.颔联两句句末分别镶嵌“早”“秋”,巧妙地点题。C.颈联实写月亮,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D.尾联以水喻情,感情真撃,措辞新奇巧妙

5、。(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刘沆,字冲之,吉州水新人。及长,倜傥任气。举进士不中,自称“退士”,不复出,父力勉之。天圣八年,始擢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有大狱历岁不决,沆数日决之。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再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出知衡州。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及邻翁死,遂夺而有之。其子诉于州县,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复诉之。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沆曰:“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尔始为券时,尝如敕问邻乎?其人固多在,可讯也。”尹氏遂伏罪。 节选自宋史刘沆传)【注】擢:提拔、选拔。诉:告状。输:缴纳

6、(贡品或赋税)8.下列句子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B.有大狱/历岁不决C.州将至移疾不/敢出 D.尹氏/伏罪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狱 (2)窃 (3)持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乃伪作卖券,及邻翁死,遂夺而有之。(2)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那?11.读了选文后,你觉得刘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三)古诗文积累。(8分)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1)浊酒一杯家万里, 。(2) ,亲射虎,看孙郎(3)马作的卢飞快, ,(4) ,八年风味徒思浙。(5)二土余年如一梦, 。(6) ,半竿斜日旧关城。(7)万钟则不

7、辩礼义而受之, 。(8)以中有足乐者,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17分)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稍驻,后政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

8、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

9、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儿”。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全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

10、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语,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

11、写得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13.选文一段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事例?请简要概括。(2分)14.结合文意,解释第段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15.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受到闻先生的赞赏?(4分)16.结合选文,概括本文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4分)17.选文为了突出闻一多上课的风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举例说明。(4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1题。(13分)呼唤美的回归 李景端 央视

12、新开办的节目期读者),有一期的嘉宾是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接受访中,讲了一句名言,说:“人生就是要创造美,享受关。”这句貌似平常、却富含哲理的话,使我深受感触,并勾起常驻内心的一种期盼,就是向社会呼唤美的回归。 许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道名逐利的倾向日益强烈,出于吸引眼球效应的需要,不少人热于采用各种别出心裁的手段,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环顾四周不难发现,这些人不是在创造美,而是在玷污美,歪曲美,有些简直是糟蹋美,君不见,愤青的低俗涂鸦,不伦不类的人造景点,名胜古迹上刻字留名,外出旅游不文明的洋相,莫名其妙的行为艺术,怪诞的奇葩建筑,取笑残疾人的低俗模仿秀

13、,抹黑古人的戏说,争夺西门庆旧里的称号,失去历史个性的域镇,令人费解又反感的书名,以及脏话粗话等低俗语言沉渣泛起,如此等等,在许多领域,美感仿佛迟钝了,异化了。美与俗,美与丑,要么分不清,要么杂在一起习惯了乃至麻木了。这一切,归结到一点,都是美的缺失。面对这样的社会风气,不能不令人感到忧虑,作为人类重要文明的美,会不会在众人漠然中,越来越与我们疏远? 这不是小题大做,耸人听闻。它表明,有些人的审美标准,正在呈现退化,他们不关心大众在视觉、听觉和心灵上,对美的欣赏和享受只在于吸引眼球,以满足竞争和盈利的需要。如在寺庙里设软性广告,搞变相商业活动,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这明显是在破坏寺庙神圣庄重的美!造成当今社会这些与文明的美不和谐的现象,其原因当然很多,我只想着重强调一点,那就是:呼唤美的回归,必须从重视美的教育抓起。 众所周知,当今推行的是应试教育。从小学开始,重视的都是“语、数、外”,虽然也有美术、音乐课,但教的和学的,都难免不够认真。早年的小学,都设有书法课,学生都要摹帖练字,有些教会学校,还专设有礼仪课。外国很多中小学,除上课外,还经常带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